《文学评论:大道无术 大象无形》(之一)
——兼评董峰的《在军人使命与生死亲情交织中的挣扎》
文/马进彪
一篇好的文学评论就像一堂精典的文学分析课,它可以帮助读者追索著作的原意和思想,尤其是可以使读者在灵魂深处看到著作反射出来的人性光芒和人性的弱点,更象是一个更高思想层面的导读,让人不禁想看那本书到底写的是什么价值观。而不能将评论写成简介或书信,只是罗列和重复书中的情节。而董峰的这篇《在军人使命与生死亲情交织中的挣扎》的评论就做到了这一点。
董峰这篇评论的对象著作是著名军旅作家李金明先生的散文《散落在一九四五年秋天的法币》。这篇散文写的是发生在冀中平原的一场战事,那是在一九四五年的秋天,文中的“父亲”在打了胜仗后在敌人的财务室缴获了一些法币,法币是那时的硬通货,一元法币相当于现在的几十元人民币,价值相当可观。而“父亲”在他的父亲去世前曾经在家里面对老人发下誓言“她们不会饿着”。但在战争年代,现实是严酷的,家人已经挨饿,快要活不下去了。而这时“父亲”的法币就成为了全文的精神集结点,将家里与部队联系了起来,也将现实与理想联系了起来。“父亲”将那些法币接济给了家里,这些法币养活了家里的十几口人,但从此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这是他一生的心灵之痛。
对此,董峰在她的《在军人使命与生死亲情交织中的挣扎》中说,“提到军人,人们心中的关键词往往是牺牲、奉献,忠孝两难全。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不少军人都因为岗位的特殊性而无法二者兼顾。对此,董峰并没有讲过多的大道理,因为大道理谁都懂,那都是口头上的“教科书”,而不是心灵的对话,因此,董峰点到即止,说到了基石般坚固的点位上就可以引发并承载读者的无限思考。
人是一个思想体,也是一个多面体,不论在何时候都会依据当时的处境做出某种的平衡。而作为“父亲”来说,他的平衡点就在于将法币给了家里而承担了无限的痛苦,这种平衡是一种比机枪还猛烈的冲击的痛。《散落在一九四五年秋天的法币》是一篇背景跨时代的纪实散文,但人们也明白,人性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与人类发展共存的意识,这本身就是人性的需要。
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可能没有一点自私,而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在部队里必须要执行军纪,但那是人性的一个主要方面,但人并不因为有了主要方面就不能产生更多的侧面需要,因为人是多面体,这是所有人的特征,对此,作家早已从意识深处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作家真切地写出了“父亲”那时候的最大需要,甚至不惜作为一个军人而违背纪律和法理。
董峰在《在军人使命与生死亲情交织中的挣扎》中还说,“在中国文人的教义里“家国情怀”,家是放在前面的。父亲在解放事业中,将“国”放在了前面,顺序倒了过来,这需要多大的、革命军人的道德力量和定力?”。其实这也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情况下的价值排序,这是人的一种本能,不管他是怎样想的都不脱离人的多面体这一事实。
在著作中,作家敢这么写并不是偶然,而是生活中蕴含一种必然,因为李金明先生是个军旅作家,他经历过的事很多,而最重要的事都与军人的价值观有关,那就是一种鲜活的生动的奋斗的价值取向,因而不管故事的情结怎样九曲十八弯,最终都要回到人的核心价值观上来。只是作家有意展开这个思想的过程,让人们看到军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战争的机器。
董峰在《在军人使命与生死亲情交织中的挣扎》中还说,“战场纪律与人性冲突如同两股支流,在兀自向前奔流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得交织在一起,接受着激流、险滩的洗礼。战争结束后,父亲一个人将所有的苦与痛,默默的压在自己心中,独自承受,不断挣扎,难以解脱!”。这说得很好,恰恰说明了人性的辩证统一,这里面有需要,有割舍,还有平衡之后的自责。
人的苦难有很多,但最深的一种就是自责,它会使人否定所有从前,认为自己犯了无法弥补的错误。“父亲”之所以这样认为,那是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心里永远想着别人,而对于那些法币别人是没有的,只有他有,这就是他自责的原因。而这也是一种与现实的挣扎,因为要是没有那些法币,一家子十几口人可能都会饿死,可是如果要是真的饿死了,那么“父亲”又会怎样想呢?显然,身处战火中的“父亲”无论怎样和哪种结局都逃不出那种自责心理的挣扎,那是军人的一种宿命。
董峰的这篇《在军人使命与生死亲情交织中的挣扎》是一篇有见解的文学评论,直白地说就是没有将之写成俗气的套路,而是深入挖掘了作者赋与人物的思想内含。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及文化已经多元化,任何表浅的俗论都会引发人们的反感,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就要客观地承认多元文化和思想的存在,这是思想传播的最大利器,没有了这种承认和挖掘一切都走不远。 但董峰的这篇文学评论做到了,并与现实做了最恰当的结合。
董峰在文中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壮阔蓝图,新征程时不我待,新使命催人奋进。李金明对两代军人的成长风貌及心理历程的散文书写,也是军旅文学在新时代新的呈现,是广大读者之期待,也是文学界的宝贵收获”。而这就是现实,在这个现实中已经包括了历史的所有,留下的一切就是给我们感受而用的,历史的时间轴还在连绵不断地延伸,而在这个时间轴上《散落在一九四五年秋天的法币》包含了那么多人性的价值点,这种全面这种广大,给人的感觉犹如大道无术,大象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