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
01
汉高祖十年(前197年),刘邦接到了一个消息:陈豨在代国造反了。
刘邦的脑子“嗡”的一下:陈豨呀陈豨,没想到你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也会叛变啊,是我对你不够好吗?
实际上,刘邦对陈豨确实够好的。
当年白登之围后,刘邦从平城回来的路上,就封陈豨做了赵国的国相,并负责统领赵国和代国的边防部队。
当时的赵国和代国那都是抗击匈奴的第一线,你就说陈豨这位置重要不重要吧?
而且陈豨还是老革命了,老刘刚拉起队伍的时候他就跟随了,并且还带来了五百生力军。
要知道那时候刘邦的队伍满打满算也才三千人。
所以在刘邦在第一次小范围的封侯时候就有他,那时候灌婴还连个屁都没封上。
后来在革命成功之后,陈豨又被封为阳夏侯。
那么,这么一个受老板器重的老革命,是哪根筋搭错了要想起造反呢?
02
我们再来看一下《史记》里是怎么说造反的。
【汉十年,陈豨果反。】
平淡无奇的七个字,但是最让人脊背发麻的是那个【果】字儿。
陈豨的造反是在预料之中的,有人早就知道了这个结局。
这个人是谁?
肯定不是刘邦——如果刘邦知道这货有一天要造反,还怎么会把他安置在那么重要的地方?
那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一起往下看。
陈豨在去上任赵国国相之前专门去跟一个人辞行——兵仙韩信。
韩信
虽然这时候的韩信实际上已经被软禁了,但是一生骄傲的韩信也不是谁都能见的。
【羞与绛,灌等列。】
看见没,韩信连跟周勃,灌婴这样的人站在一起都觉得掉价,甚至就连刘邦的妹夫樊哙见到他都要称臣。
这样的一个兵仙,居然会放低身段见陈豨,并且清退了所有人,拉着他的手在小花园里转圈圈。
转了几圈之后,韩信终于说话了:
兄弟,我有些心里话想跟你说说,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陈豨说:你说吧,我听着。
韩信说:你要去的地方是全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你又是刘邦最信任的人。假若说有一天有人跟刘邦说你要造反,刘邦必定不信;第二次有人说,刘邦可能就要怀疑了;到了第三次,你放心,不管你和老板关系再好,刘邦一定会亲自带队去收拾你的。与其是这样,不如我在京城里给你做内应,这样的话,咱们内外夹击,天下不就是咱们的了吗?
陈豨就回答了三个字儿:【谨奉教。】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
所以答案就是:陈豨造反是早就和韩信商量好了的,所以史书才会说【陈豨果反】。
03
现在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一向眼高于顶的韩信为什会如此推心置腹的跟陈豨说了这么一件惊天的阴谋?
他难道不怕陈豨转过身去就跟刘邦汇报吗?
而陈豨又为什么会在临行前专门去跟韩信辞行还答应了造反的事?
只有一个可能:其实两个人之前就非常熟悉,并且很有可能在之前就研究过这件事。
有人会说:韩信以前手握重兵的时候不造反,现在被刘邦软禁了,两手空空怎么可能会造反呢?
这不是找死吗?
其实很简单啊,以前韩信手握兵权,又深受刘邦的器重,他为什么要造反?
但今时不同往日,天下基本上已经太平了,有些小问题周勃樊哙这些人去就够使了。
刘邦还敢给韩信兵权?
万一你真的要跟老板掰手腕,那些人加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你的对手。
所以,你说,韩信心里憋屈吗?
憋屈了怎么办?
反吧!
04
谁都知道谋反是这个世界上风险最高的行当,稍不注意就会满盘皆输。
那么韩信在赤手空拳的情况下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信心呢?
主要还是陈豨。
陈豨在代地发难是整个计划的第一步,因为按照刘邦最近几年的风格,不管哪里有事儿都是要亲自出马的。
这时长安的防守就必定空虚,这样韩信和陈豨就能内外夹击。
所以当刘邦准备带着韩信一起去打陈豨的时候,韩信说“我有病,去不了!"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于是,刘邦只能独自领兵,前去平叛。
刘邦走后,韩信秘密派人给陈豨捎了个信儿:你安心搞事情,我在这儿给你打掩护。
【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
可是就这样就能成功了吗?你韩信总不能空着俩爪子去跟人拼命吧?
当然不可能,韩信早就做好准备了。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很多人都觉得韩信作为一代兵仙这时候简直就是脑子抽抽了,居然想出来要用监狱里的一帮罪犯去跟皇宫里的正规军搏杀。
但要知道,这时候禁军的主力都已经被刘邦带走去打陈豨了,而且带着囚犯打仗这事儿,秦将章邯就干过,还把起义联军打得落荒而逃。
你觉得作为兵仙的韩信做得会比章邯差?
只要控制了吕后和太子,谁还敢不听话?
05
但是就像历史上的每一次造反都没那么容易一样,不出意外的韩信也出了意外。
意外就出在韩信自己人手里。
就在一切都准备妥当的时候,韩信手下的一个小弟反水了。
也不是小弟反水,而是这个小弟的弟弟把韩信给举报了。
原因是这个小弟犯了点错,韩信准备杀了他,但是好巧不巧的是,这个小弟的弟弟也知道韩信的计划,于是就把这个事儿捅到吕雉那里去了。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吕后得到这个消息吓得脸色都变了:虽然韩信现在已经虎落平阳,但自己连个哈士奇都算不上啊,根本不是对手啊,咋整?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
其实从这句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韩信并不是完全指望监狱里的那群人渣,人家还是有底牌的。
就连吕雉也忌惮着呢,但是韩信的这个【党】究竟有谁,史书没写。
也有可能韩信也像后来的司马师一样有”死士三千“?
甚至怀疑韩信要利用犯罪分子来组织一支武装力量根本就是个烟雾弹,要知道声东击西是韩信的拿手好戏。
他真正的大杀器也许就是它的神秘力量,试想,如果韩信真的赤手空拳孤家寡人,以吕雉的胆识会犹豫不决吗?
但是问题总要解决啊,不可能等着韩信把刀架到自己脖子上吧?
于是吕后想起来一个人。
萧何!
萧何
06
萧何是韩信的贵人,韩信能有昨日种种风光,都是因为萧何的推荐。
既然如此,吕雉为什么还要让萧何来出主意?难道就不怕两个人也早就联手了?
这就是吕雉作为一个女强人的过人之处了:萧师傅,你看这是你当年推荐的人才,现在他搞这一出,你有啥好主意?
明着是请教,实际上把萧何当了人质。
你说萧何能咋办?
于是萧何亲自给韩信打了个电话:小韩呐,刚刚得到消息,老大已经把陈豨给灭了,现在公司要组织一个盛大的联欢会,希望你也能能来参加。啥?你有病啊,有病也得来,这样的活动你不参加,到时候老板回来你咋解释?
【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国相緿信曰:虽疾,强入贺。】
可能韩信对这个当年的恩人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也或许韩信是真的以为陈豨失败了——毕竟他还没等来陈豨的好消息。
反正韩信来了,然后韩信就被逮住了。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唱了钟室。】
再然后,GAME OVER!
韩信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在他人生最关键的时候拉了他一把的人,又在他人生最关键的时候把他彻底的踹进了深渊。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07
有人说如果韩信也懂得放下,像张良那样急流勇退,结果会不会好得多?
只是没有如果,就算韩信曾经在心里想过,但是他也不可能像张良那样洒脱。
因为,他是一个天生骄傲的人,当初穷的饭都吃不上的时候,还要在腰里挂一把剑来装逼。
现在功成名就,你让他急流勇退?
退到哪里去?还回去种地吗?
开玩笑!
不管怎么说,当初在那个历史舞台上熠熠闪光的兵仙,就以这样一种最屈辱的方式谢幕了。
也许,这就是他的命吧!
ps
对于韩信是否真的谋反,一直没有定论。
晚清郭嵩焘曾说:“当时爰书之辞,史公叙当时事但能仍而载之。”
爰书就是汉朝的司法文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史官只能是根据汉朝的司法文书记载韩信谋反之事,换言之,认定韩信谋反是汉王朝的官方态度。
而且韩信谋反之事有许多疑点。
比如陈豨在九月就反叛了,而韩信十月才开始在长安搞事情,对于兵仙韩信来说这种贻误战机的做法是不可想象的。
再比如,那个向吕后报告韩信谋反的人叫栾说,事后被封为慎阳侯,但根据《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记载,他封侯的时间是汉十一年十二月,比韩信死还早了一个月。
那是不是有人用封侯为诱饵,授意栾说诬告韩信呢?
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淹没在历史之中,韩信谋反之谜也许再也无法解开。
史书看看就行了,别当真。两人在花园里密谋,没有他人,史官记录哪里来的,自己脑补一下,有种记录方法叫推测,真实性多大自己掂量掂量吧。
唉,说实话,我读到的时候实在不信。韩信政治水平是低,但是智商不低吧。十一年。淮阴侯关中谋反,[得瑟] 读到我都想笑。[呲牙笑] 异姓王反是肯定的
陈豨是赵国军区司令,赵王是刘如意,陈豨就是刘如意和戚夫人的人,以前是韩信部下,和韩信关系好,其实陈豨和韩信都是刘邦留给刘如意的人,所以吕后要杀韩信,如果韩信真的谋反,为什么不明正典刑,公开处刑,要在钟室暗杀
刘邦和吕氏要分开看,老刘活着时候杀了多少功臣?快不行的时候死了多少?
真要造反刘邦能兵不血刃的拿下韩信?恐怕云梦泽就是刘邦的葬身之地了,被关在长安才想着要造反?韩信没那么傻吧?哪怕找机会逃出长安再去帮其他人造反也比直接在京城起兵强吧?
韩信本来就不老实,花式作死多少次了,要不是刘邦大度爱才早就死好几回了
韩信带兵第一,搞政治跟项羽差不多一样,很差!所以他谋反失败是必然
翻案,只有活着才有意义。死了之后的意义,都是活人借死人的工具。
谋反也得有资本呀,朱棣还有个八百亲卫呢,韩信身边有一个靠得住的人么,相信韩信谋反的不是蠢就是坏
太屎公记的漏洞百出
后族吕氏搞得鬼[得瑟]
哈哈,我们看到的历史就是历史了吗?
韩信要造反,在打败项籍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机会,可以将刘邦一勺烩了。
你这个分析有点数说八道啊
刘吕争权的牺牲品。
韩信积怨谋反倒是大概率可能事件,两次被夺兵权,从齐王迁楚王,云梦泽事件被诬告谋反降淮阴侯,最后只能和瞧不起的樊哙为伍,对刘邦已彻底丧失信心了。就算不谋反,吕后还是会找理由杀他。
一是,人性共安乐易,共患难不易,当你高车驷马前往拜访时,亲友可能发动全城欢迎,但重案压身,情形就不相同,他们一旦改变心肠,你就自投罗网。 二是,亲友本身就是一项线索,一旦发现主角逃亡,治安机关不可能漫无目标的到荒山上去乱搜洞穴,当然先监视你的亲友;而且人们往往留下口讯:「下一步投奔张三。」军警顺着追踪,你还没有走到门口,埋伏已经停当。 三是,天长地久,你不可能永远躲在地窖,即令如此,送茶送饭,亲友家庭秩序必然呈现异样,要想不走漏消息,可能性太小。”…《柏杨曰》
韩信和项羽一样自负眼高于顶,结果被玩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