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当妈十几年,作为一名热爱阅读的老母亲,不夸张地说,看过100+的育儿书籍,都没有眼前这本一分钟就能看完的童书带来的顿悟强烈。
哈?真的假的?到底是哪本?
看起来小小的一本:《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本书讲了啥?计时看这本书,一分钟内是可以翻完的。
看完就完了?当然不是。还可以看第二遍,这回可以细细看。第三遍,拉上孩子一起看。哦,不对,说是看,其实是玩。
拉上孩子一起玩。
玩什么?玩想象力的游戏。比如,看到一个点,觉得是什么?
两个点呢?
看到蓝色,会想到什么?
蓝色的天空?还可以是西梅、沙发、夜晚……
《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每一页,都像是孩子的想象力引子,给一个提示,剩下的就交给孩子。至于能联系出什么样的结果?那就是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是法国女巫奖得主德尔芬娜·佩雷,写给孩子们的想象力游戏书。
所以,这样一本好玩的童书里,能有什么育儿秘诀?
别急,往下看。
秘诀来了《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中,藏着的育儿秘诀就4个字:看见孩子。
这……怕不是开玩笑?里面的这些想象力游戏,还能和“看见孩子”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啦~
举个常见的场景,就比如我家吧。
我家老二要是随手画了一幅画,或者看到一个物品的形状像什么,就像《你说什么就是什么》里的内容一样,来和我们分享的时候。
老大给的反应很直白,要么说有点像,要么说不像。不像之后,就会说出自己的答案。孩子他爸的反应也很统一,从来都是“真棒,好棒”,话虽说出口,但眼睛没看过。除了孩子爸自己,在边上的我们仨,是一致觉得孩子他爸的反应很“敷衍”。
至于老母亲的反应,得看当时是否得空,要是有空,刚好手机也在边上,就会拍上一张照。虽然拍照这个动作,总是会遭到老大的吐槽“这有什么好拍的?”但,真的挺好拍的。这些,可都是老二在日常生活中的想象力展示啊。
老大、孩子他爸、我,三个人给老二的不同回馈,其实也是大多数人对孩子的反应吧。除了我们这三种反应,还有第四种,就是一如既往地“否定”。不管孩子说什么,给的都是“不像,不是,不对”。
这四种反应中,不用说,第四种是最不受人待见的。
当孩子分享的时候,你给孩子的不同反应,会让孩子接下来的分享对象有侧重区分。在我们家,现在老二分享的对象,不用说,孩子他爸排末尾,因为每一次真的敷衍啊。老大排第二,因为老大的意见比较多。老母亲总是老二第一个会分享的对象。
为啥?因为我看见了孩子的想象力展示啊!
要不,一看到《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老母亲就觉得无比亲切与熟悉。里面的很多内容,简直就是我家老二的日常啊。
这页不同的涂鸦
快递盒子
悄悄说一句,快递盒子的用法,孩子的玩法远不止书上列举的这几样,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一截树枝
这页实在是太吻合了,上面的几种,我家娃全玩过……
还有这页宝物!
看到这页,让人惊呆啊!作者德尔芬娜·佩雷怕不是与我家孩子交流过吧?只要出去一趟,家里总是会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小物件。
我家老二看这本《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是什么反应?嘴里直呼“太牛了!太牛了!”他没想到,居然在书上看到了自己的日常。
加拿大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戈登·诺伊费尔德说
“孩子不说,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我们。身为父母,我们要做一个灵敏的捕捉者,不仅要看到孩子说出来的需求,还要学会去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
想来,老母亲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对来说,还算是合格的吧。但也只是合格,做得还不够。《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倒是提醒了老母亲,往后与孩子相处的日子里,要睁大眼睛多多“看见”孩子做的那些有趣的事。
写在结尾的话一分钟能看完的《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可不就藏着很有效的育儿秘诀吗?看见孩子,看见孩子的每一种想象力展示。
现在,《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放在我家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不为其他,只为每天提醒自己“看见”孩子。
合上《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读着书名,忽然就觉得,书名起得妙极了。在孩子的想象力面前,大人要给的态度,不就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Hi~我是弥小木家有两娃,一儿一女(小学生+初中生)佛系养娃的沪漂老母亲~孩子们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挑战课题。老母亲一边学习怎样当妈,一边保持自我的成长。分享女孩&男孩养育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