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的恐惧,美国的现实悲剧

抽屉电影 2024-10-15 07:46:46

对于恐怖片来说,看多了之后,就不难总结出来一套理论,照着这套理论去看,恐怖片有的时候并不是很恐怖的,或者说,我们更多的时候可以剥去恐怖片套用的一套外衣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恐怖喜剧来说,这套外衣的重要性尤甚。一旦剥离出去,恐怖喜剧就成了喜剧,因为有着太多的不合理。当然,这套不合理并不通用,可能在别的地方是合理的,但在看多了恐怖片的观众来说,他们是最容易去除这块不合理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夜半鬼敲门》就是一部客户褪去恐怖片外衣的喜剧片。本片主要讲述了一个靠着撰写自己在越战期间的经历的作家成名后,苦于没有了创作灵感,作家这个时候却接到了一个电话,自己的阿姨去世了,他需要回家继承遗产,遗产是一幢别墅。然而这幢别墅却装满了作家苦痛的记忆。

年轻时候的作家一家三口跟阿姨住在这幢别墅里,但是却因为一次意外事件让自己的儿子失踪了,此后,作家经历了离婚,经历了生活的转折起伏,而作家的阿姨一直在告诉给作家一个事实,这幢别墅有古怪,而此时此刻,故地重游的作家对于这幢别墅的古怪起了兴趣。

《夜半鬼敲门》是一部比较早的恐怖喜剧,单纯的去看本片的故事的话,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本片的故事本身没有太多的亮点,无非是越战造成的心理阴影以及婚姻创伤共同作用之下的心理变化,这样的心理变化本片中提及的并不是很多,反而是各种各样的没有太多转折的部分场景提及的不少。这是本片不合理之处,而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本片来窥探一下,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恐怖片中的恐怖。

对于本片绝对的主人公作家来说,他的恐怖来源于越战带给自己的记忆,因为作家本身是靠着越战来进行创作的,但是越战的创作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愉快的记忆,越战本身是美国一代人心中永恒的痛楚,在这个痛楚的基础上,作家根据亲身经历改编的故事的核心就是自己曾经因为没有及时击毙队友而导致队友被敌人折磨了很久。这是作家无法消除的记忆,也是一种永恒的痛楚源泉。

正是这个源泉,作家开启了自己的回乡之旅。然而故乡并不是一个可以激发灵感的地方。之所以作家不想回乡,原因在于这里依旧是一个痛楚地。在故乡的这幢别墅,作家失去了自己的儿子。这是另一种恐惧,但这种恐惧显然比越战中的恐惧小了一个数量级。而对于已经失去了创作灵感的作家来说,回到故乡,显然比回到越南更容易。这是本片的基础,同时也是很多恐怖片的逻辑,必须要找到一个恐怖地。

而作家的另一个恐怖地源于现实与虚拟之间的交汇。很多恐怖片当中,尤其是在欧美为首的恐怖片当中都会有这样一种逻辑。社会的失序。《夜半鬼敲门》当中,作家遭遇到了灵异事件,然而却没有相对应的现实机构作为匡正,来帮主作家打消疑虑。即便是被邻居报警后,警察的到访,他们带给作家的更多是一种打扰,并没有帮助作家解除顾虑。

即便是这个时候的作家已经有了一种自私的心思在里面,但是警察的到访代表着的是现实社会的秩序,这种来源于现实社会的秩序并没有给作家带来安全感,反倒是一种妨碍。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很多恐怖片中的逻辑,但现实社会无法彻底的打破灵异现象的时候,主人公们往往会奋起反抗,这个时候,孤军作战的主人公就可以抛弃现实社会的各种规则。而应对恐惧,普通人能做的就是愤怒,愤怒带来的就是杀戮,只有变得比带来恐惧的对象更加的凶残,恐惧也就不攻自破了。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越害怕越杀戮,越杀戮越害怕。因为这是一个死循环。当你无法打破这一循环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这些想法,并且很快的陷入进去。死循环无法打破,现实也就无法击溃灵异现象。这并不是一种突兀的理念,而是欧美国家历史上经常会做的一些惯性行为。

他们很多时候无法接受别的国家逆势崛起,而面对其他国家崛起这种客观事实,欧美等国常用的方式就是各种打压,因为只有将别的崛起的国家或者说文明打压下去,才能证明自己是唯一。但是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并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因此,打压只能管用一时,在整个历史大趋势之下,打压没有任何的意义,而本片中的越害怕,越杀戮,越杀戮,越害怕就成为了一种死循环。而本片结尾处的幻想,自然也是有一厢情愿,毕竟,杀完了这个怪物,就不会有其他的怪物了吗?显然不是。

理清楚了这个逻辑之后,再去看很多的欧美恐怖片,实际上就是对于自己无法接受的事物或者是文明的一种打压,为什么东方文明中的鬼怪可以与人类相处融洽,这或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它。

……

你好,再见

1 阅读:47

抽屉电影

简介:每天为你推荐一部经典电影,风雨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