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复古模式,朱元璋晚年为何恢复了消失两千年的残酷制度

西楼说史 2021-05-16 07:05:23

昨天我们讲到明朝唯一一个“梅开二度”的皇帝,英宗朱祁镇在临终前废除了残酷的人殉制度,并要求后代皇帝不得再恢复。

由于英宗的这道遗诏,后来的几位明朝皇帝死后都没有再行人殉之事。这样一来,明朝实行人殉的就只有太祖、成祖、仁宗和宣宗四位皇帝。

“人殉”顾名思义就是用活人(或者先杀死)陪葬,这些人通常都会被葬入墓主的墓道中,有的甚至还要将尸体肢解后陪葬,非常残酷。

人殉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丧葬习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进入奴隶社会后兴盛起来,在中国商周时期,人殉曾经非常盛行,战国后期走向没落,逐渐以陶俑替代人殉。

进入汉代后,人殉几乎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它并没有绝迹,依旧存在于民间社会里,不过皇室层面的人殉确实没有了。

从汉代一直到元朝,人殉始终游离在民间社会的角落里,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它的存在。但这种情况到了明朝建立后出现了重大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明太祖朱元璋,那个放牛娃出身的开国皇帝再次打开潘多拉魔盒,恢复了销声匿迹两千年的人殉,从他开始,明朝皇室甚至藩王贵胄全面恢复残酷的人殉制度。

朱元璋这个人有二十多个妃子,但他其实对女人并不感兴趣(马皇后除外),也不好色,他纳这么多妃子纯粹是为了给老朱家多生儿子,越多越好,只有这样大明江山才能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在朱元璋眼里,这些女人只是生育工具,他也没有半点怜香惜玉的意思。不但对自己的女人没好脸色,甚至对儿媳妇们也一样。

洪武二十八年,他的次子秦王朱樉病死,朱元璋就勒令秦王妃,蒙古名将王保保的妹妹王氏殉葬。

至此,形成了藩王死后,嫔妃殉葬的规矩。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也撒手西去,葬入南京孝陵,临终留下一句狠话,他的女人都要陪他走,全部殉葬。

据明末毛奇龄的《彤史拾遗记》记载,陪葬朱元璋孝陵的妃嫔多达46人,这些人当然没资格进入墓室,只能葬在孝陵附近。

据考古勘察,这些女人的墓地大致分三部分,位于孝陵周边。这件令人发指的惨事就出自那位温文尔雅的儒雅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之手,毕竟有皇爷爷的遗诏在,他不敢不从。

燕王朱棣抢到皇位后也全盘继承了老爹的这一套规矩,在他的长陵里也有众多的嫔妃殉葬。后面的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都有样学样,认真贯彻落实殉葬祖制,不知有多少妙龄女子因此香消玉殒,魂断漆黑的墓穴。

宣宗时,有个名叫郭爱的女子进宫仅20天便遇到宣宗驾崩。按规矩,她也在殉葬的名单上,就这样一个年轻女孩还没过试用期便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短暂的一生,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这些殉葬女人的家属有一个专用头衔,叫“朝天女户”, 她们的父亲兄弟都可以世袭锦衣卫千户、百户,地位非常荣耀,这可是高级官员的待遇。

要知道,于谦领导军民打赢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江山,这么大的功劳,他的儿子也是给了个锦衣卫千户,可想而知那些女人的家属地位有多高。

可是,这地位毕竟是拿自己女儿的命换来的,太沉重。

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最后一个采用殉葬的皇帝,他没有太爷爷朱元璋那么霸气,只有十名嫔妃为他殉葬。

到了宣宗的儿子英宗朱祁镇上台后,本来这殉葬会继续延续下去,可是后来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瓦剌军俘虏,人生发生了重大变故。

好不容易被放回北京,又被弟弟景泰帝软禁在南宫八年,好在这艰难的日子里,英宗身边有一群不离不弃的妃子照顾他,给了他莫大的勇气和希望。

可能是这段同甘苦,共患难的日子触动了英宗,他非常珍惜这些女人对他的感情。人嘛,都会有最柔软的地方,英宗也不例外。

等他后来复辟登基后,就重重的封赏和他患难与共的妃子们,这种关系和朱元璋对待女人的态度已经是截然不同了。

英宗临终前,想到了那些艰难的日子,心里动了恻隐之心,不忍心让那些妃子为自己而死,于是便决定从他这里废除殉葬制度,以后子孙后代也不得再恢复。

至此,明初延续了近百年的殉葬制度终于被英宗废除了,英宗这个名声不佳的皇帝荒唐一生,终于在临终前做了最正确的一件事,为他加分不少,也算是百恶中有一善吧。

其实,英宗在废除殉葬制度前还做了一件好事,这件好事他爷爷、爸爸都不敢做,但是但他这里,他勇敢的做了。

这件好事和废除殉葬并列英宗晚年的两大善政,几百年来被史学界高度赞誉,这两件事可以说是英宗晚年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使他的形象大为改观。

那么他究竟干了一件什么好事呢?咱们明天就来说一说他都干了啥。

0 阅读: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