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展至今,已经度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很多人都说汽车发动机已经走到尽头,未来是新能源汽车的天下。但尽管如此,目前燃油车仍旧占据大半市场。
燃油车最重要的就是发动机技术,但我们都知道,在这一方面我们有着明显的短板。日本的汽车工业非常发达,尤其是在发动机领域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曾经试图拆解分析日本的发动机,但拆了上百台也没有研究明白,直到今天在汽车发动机领域我们与日本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工业部门齐全,制造业发展迅速,为何还是无法仿制一台小小的发送机?难道真的是技术上有什么难关吗?
逆向拆解仍不能仿制日本汽车发动机内燃机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汽车性能,可以说发动机就是汽车的心脏,因此谁发动机技术高明,谁就能开拓巨大的汽车市场,在这一方面日本和德国无疑是做的最好的。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早就已经超过了3亿辆,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但在新能源汽车兴起之前,在我国卖的最好的还是日系车和德系车,纯国产的汽车品牌几乎没有市场。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反而是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新宠儿”,国产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很快就成为市场主流。
新能源汽车兴起之后,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兴国产汽车品牌,一些曾经的老车企也转向新能源赛道,国产汽车的市场占比快速提升,已经达到了接近50%。但这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的成绩,跟传统油车并没有太大关系。
发动机技术一直是限制我国燃油车发展的屏障,为此我们也是想了不少的办法。在汽车工业发展初期,我们想要依靠合资等方式发展国产汽车,但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桑塔纳是我们引进的第一款合资车,它虽然卖的很好,但没有让国产燃油车技术一飞冲天。
为了发展汽车发动机,有国企就对日本的发动机进行了拆解,因为我们有着非常强的逆向拆解能力。本以为只要搞明白日本汽车发动机的结构,我们就能仿造出类似的产品,但最终拆了一遍又一遍,拆了很多台却越拆越糊涂。就算知道了结构,仿造出来的发动机性能却非常的差,为什么连仿制都这么困难呢?
为何日本发动机难以仿制成熟的造车工业。一台发动机上面的零件有上万个,并且每个部件都是定制的,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作用。如此数量的零部件如果没有标准图纸和详细参数,就算只是模仿也难如登天,往往造出来的东西能看不能用,很多地方都存在问题。
随着技术精密度的提高,单纯的模仿也不再困难,我们可以仿制发动机零部件的样子,却仍旧搞不明白它用的材料,采用的制作工艺,涉及的核心技术,还是做不出来一模一样的发动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逆向拆解仿制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涉及到特殊工艺和材料学之后几乎难以防仿制。
技术壁垒和专利问题。一种东西的发明创造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最终才能实现质变,发动机技术也是如此。丰田、本田等日本的车企起步都非常早,加上早期得到了美国的扶持,汽车工业迅速的发展起来了。发动机牵扯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业部门,背后还有完善的工业基础。例如先进的机床技术等等。
日本曾集中全国之力发展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才取得如今的成绩。后来日本的发动机技术开始呈爆发式增长,申请了各种各样的专利,形成技术壁垒。如今发动机技术已经被发掘的差不多了,想要绕开日本的专利非常困难。比起自己研发,买已经得到技术验证的产品似乎更加合算,所以也就很少有车企愿意自己研发发动机了。
对技术的保护。一个企业想要存活就要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要么就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让所有人都追不上自己的脚步。日本在这两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在保密方面,只要涉及到核心技术,只有少数经过授权的人员才有权利接触,其他人很难接触到核心技术。严格的生产车间区域划分一方面可以提升规范性,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技术外泄,实现闭环生产。
在发动机性能发掘,以及发动机调校上日本的方法外人也很难学会。振动、噪音等看似不起眼的问题,想要研究明白也要费大力气。逆向拆解有很大的缺陷,在发动制造中连螺丝的安装顺序都有要求,错了一步就安不上去了。
仿造发动机成本太高。自主研发是一件十分费钱费力,并且不一定有结果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技术都是一两家突破,然后大家一起购买成果。日本有着完成的造车产业链,从研发设计到销售售后都是一条龙,因为大多是自己的技术,能够将造车成本降到很低,剩下的钱再用于搞研发。
国产油车起步晚,尤其是发动机这类核心技术上有短板,因此很难有余力再大力搞研发,与其仿制或自研,直接购买成熟产品的成本要低得多,能够减去大量的试错成本。但并非所有的国产车企都放弃了研发发动机,吉利、长城等研发的发动机已经非常不错,有了一定的技术累积。
新能源出现挤占了燃油车市场。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燃油车的市场必定会一步步被挤占,西方部分国家甚至已经开始规划禁售传统燃油车。在这样的趋势下车企将精力用于新能源研发,更加没有搞燃油车的兴趣。
有人认为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已经不值得再大量投入研发,你觉得是否应该继续研发国产汽车发动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