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一万小时定律,培养特长生,时间精力花在刀刃上

香香米 2024-09-09 13:03:59

孩子上一大堆兴趣班,大部分到三四年级就停止学习了,不长久。昨天朋友问我儿子学编程学几年了,我说今年是第五年,她微张嘴巴表示惊讶。之前也有位家长得知学到第五年还在继续学的时候问我:“什么时候学完?”

照理说,兴趣的学习不是三五年的事情,最起码先打算十几年。往深里说,也不是十几年的事情,那最起码得几十年,如果方向确定了的话,得一直继续吧。

任何一个兴趣学三五年就停止,几乎什么用都没有。

有的家长说,我们并不想走职业路线,也不想做特长生,就是想培养兴趣。您确定?父母工作压力大,孩子的学业重,上.一堆兴趣班,每一样学个一两年、多则三五年,然后就停止,说培养兴趣,如果真有兴趣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就停,短时间停止的都不是真正兴趣,就是没兴趣,没兴趣不如不要学,费时费力。

还有的父母期望从重多兴趣班中筛选,看看最后到底哪一种有兴趣,这种筛选机制会让人眼花缭乱,最后更难看清楚孩子到底应该学什么,因为投身其中会有非常多的事情让人迷茫。

想知道孩子到底是哪种兴趣,就一个办法:观察,只要用眼睛观察就可以了。

先不用急着去报班,因为报班也不是几次课就可以看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就可以看出他的真正兴趣来。

自我引导

真正的兴趣,也就是孩子的天赋,会自我引导,不需要外界一个领导者就可以自我引导并被其他人识别。孩子真正的兴趣藏不住,憋不住,早晚会展现出来,有的是在幼儿园的后期,有的是在小学阶段就可以有明显的表现,还有一小部分需要初中以后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

刚开始的表现是一个雏形,父母可以多观察,以此类推,然后再进行深入观察,顺藤摸瓜,找出孩子真正的兴趣。

父母不用怕发现不了,孩子的自我引导其实很强烈,只是有的时候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兴趣,所以父母选择忽略,比如说有的孩子特别喜欢观察小动物和植物,在学校里考试也不考,甚至高考也没有什么用,父母根本不可能去提供帮助和培养,甚至会强力打压。

当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的时候,也没几个人把这个当回事,也没几个人去买。即便是今天,不同的国家都有翻译的版本,大众会买吗?没几个人会去买这本书来看,但是再小众也不影响其价值。

孩子的兴趣再小众,也不影响他未来的价值,应该去大力培养真正的兴趣,把假兴趣的全都剔除掉。

超越一万小时定律

真正的兴趣,绝对值得花时间花重金去培养,因为这就是孩子的天赋使命,也就是比尔·盖茨说的热爱。天赋(真正兴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找到真正兴趣以后,自律和专注都顺带而来,甚至超越了1万小时定律。

其他人用1万小时练习,才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而找到真正兴趣的孩子超越这个定律,可能用一半的时间就可以做到。

很多父母对努力的观念根深蒂固,觉得努力就能成功,这完全是一种思维错误。农耕时代只凭努力也许可行。而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精准努力,什么叫精准努力?就是把方向调整对了,然后持续努力。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孩子努力的方向,不能只有学校里的课程,而是找准他的天赋中最强的那一项去大力发展,这就叫精准努力。精准努力可以超越1万小时定律,用最少的时间达到其他人十分努力的效果。

发现:

幼儿园或者小学运动会,某个孩子平衡力、速度、灵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孩子,考虑某项体育天赋。注意看就行了,眼睛可以观察到。

从来没有学过画画,上手就可以素描或者随便个工具能画国画。不是说一上手就是大师,而是一上手就像其他人学过好几年的,这些都代表着天赋里有一项使命。

上幼儿园的时候不用掰指头,就会10以内的加减法。老师教了百以内的加减法,自己就会10万以内的加减法,甚至推导出更多数字的加减法。这些是数理逻辑天赋。

搭乐高可以长时间的自发性的去操作,或者在有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搭出特别复杂的作品,这些都是空间的天赋。

在学校是同学当中的领导者,是同学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者。这是人际交往的天赋。

以此类推,去观察,早晚会发现,不需要报一大堆兴趣班筛选,用眼睛看足矣。

0 阅读:14

香香米

简介:家庭教育也是一部分人先觉醒,带动另一部分人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