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痛苦,不是来自外界的风浪,而是来自内心的泥沼。
看了一期《再见爱人》,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麦琳。
她的表现,比以往更加矛盾。
一边在伪装坚强,用自嘲掩盖自己的不安;
另一边,又因为外界的“无视”而爆发出巨大的情绪反击。
麦琳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婚姻的不如意。
也不仅是她作为全职妈妈感到的无助,而是更深层的心理问题。
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焦虑、自卑和自我攻击。
更复杂的是,她试图压抑这些情绪,却因此让它们更猛烈地向外反噬,指向了她身边最亲密的人。
看着她的笑容,我忍不住想:麦琳并不需要更多的外界安慰,而是需要一次深刻的内心修行。
如果说麦琳病了,那李行亮肯定不是他的药,也医不好她的病。
她的病,大概率要靠自愈。
上一期节目,麦琳的心理状态在一个小环节中被暴露无遗。
节目组请画师,分别根据嘉宾的自我描述和伴侣的描述绘制两幅画像,来探索两人对自我与对方认知的差异。
本是一个有趣的活动,但对麦琳来说,却像是一面不留情面的镜子。
她看着自己的画像,大笑着自嘲:“这也太丑了吧!”
她用夸张的笑声掩饰内心的不安和悲伤。
然而,她的“伪装”并没有被李行亮看破,他没有发现她情绪里的裂缝。
于是,委屈涌上心头。
她开始指责李行亮:“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还孤独?”
甚至质问画师:“为什么他会画出你孤独的样子?”
但她所有的真实情绪,依然没有直接传递给李行亮。
在回到住处后,面对李行亮试探性的关心“你是累了,还是emo了?”
她选择了再一次掩饰:“我只是累了。”
伪装情绪——被忽视——滋生委屈——指责反击。
这一连串反应,几乎成了她的惯性。
其实,麦琳是无法与外界建立真正的联系的。因为她的世界里,只有“幻想的外部世界”。她过度依赖外界对她的评价来确认自我价值,但她的自我认同又十分脆弱。只要有一点点负面反馈,就会引发内心的风暴。比如,她在与其他男嘉宾的深夜畅聊中,试图通过“勾肩搭背”的轻松姿态,营造一种“我很受欢迎”的自恋感。这并不是因为她真的喜欢这种互动,而是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和自卑。再比如,“青团事件”中,她用哈哈大笑掩盖自己的不当行为。在与李行亮因衣服吵架后,李行亮情绪低落了一个月,她却完全没有察觉。她的世界,始终封闭在自己的情绪中,对外界的感知十分有限。麦琳的痛苦,不只是因为婚姻中的不如意或全职妈妈的压力。更深层的原因,是她的心理发展水平停留在一个“未完成”的阶段。年轻时的她,依靠美貌和爱情获得了某种优越感。作为一名底层销售员,她漂亮的外表和浪漫的音乐人伴侣,让她在那个圈层里感到自信和满足。然而,随着李行亮事业的成功,他们的物质条件和社交圈层不断提升。她发现,自己周围的人变得更漂亮、更有钱、更优秀。她的“自我价值”体系,瞬间崩塌。在更高的圈层中,她找不到优越感,反而感到深深的失落。而她的内心世界,却没有随之成长。看到之后两个人有争吵闹离婚,一向温和的李行亮,在麦琳提出让他净身出户时,断然拒绝麦琳。而麦琳的态度也是相当强硬,她就是要全部的钱,还要拿走两个孩子的抚养权。我想说,两个人不一定真的是在讨论离婚,而是要争强斗狠,看谁比谁更厉害。不过,对比刚出场时两个人亲昵的场景,浅浅还是忍不住想要感慨一句。再爱的人,等到撕扯的时候,也是一地鸡毛的。但凡涉及自身利益,能做到体面分手的情侣和夫妻,少之又少。麦琳和李行亮在节目中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但凡感情破裂,没有谁最狠,只有谁更狠。不过,我还是想说,不管麦琳李行亮的婚姻是否继续,麦琳的问题,只能自己解决。或者说,大部分的问题,要从自身找原因,要从自己开始改变。其实说白了,麦琳的故事,不仅是她一个人的缩影。也有像她一样的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中迷失了自我。将幸福寄托在外界的认可上,却忽略了内心的成长。真正的幸福,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而是源自内心的丰盈与强大。外部条件再好,也无法填满内心的空洞。希望麦琳们,能早点想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