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思乡情切的毛主席到长沙后,问当地领导:左大玢哪里去了

观今品古 2024-09-06 02:03:57

前言

毛主席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除了用游泳放松身心外,最大的兴趣就是看戏,尤其爱看湖南地方戏曲。

1963年5月,毛主席来到长沙观看戏曲表演,却怎么也没有看到左大玢的身影,便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打听:

“小左哪里去了?”

“哦,她去湘西沅陵一带的乡下演出去了。”

次日,待左大玢归来后,主席还将自己的茶杯递到了她的手中,慰问道:

“你为农民朋友们演出辛苦了!快,坐下给我讲讲,你在下乡演出的情况。”

那么,毛主席和左大玢是如何相识的呢?他们之间又发生了哪些趣事呢?

“主席,您念了白眼字”

提及“左大玢”这个名字,或许不少人会感到一丝陌生。

但若说到《西游记》中那位慈眉善目、端庄典雅的观音菩萨扮演者,相信几乎所有人的心中都会立刻浮现出那熟悉的形象。

而这位观音菩萨的扮演者,正是左大玢。

1956年,田汉带领着一群小演员们走进了北京的中南海,准备给毛主席做一场汇报演出。

对于左大玢和其他的孩子们来说,能在中南海为毛主席演出,既是无上的荣耀,也是难以言喻的紧张。毕竟,那可是他们心中的伟人毛主席啊!

演出的当天,一个小演员在台上表演时,可能是因为太过激动,一边表演一边忍不住偷偷看向主席。

结果,这一看就出了问题,她竟然全然忘记了自己接下来的台词,一句台词反反复复念了好几遍,却始终接不下去。

主席也听出了不对劲,笑着对一旁的田汉说:

“这个小鬼是忘台词了吧?我听着她总念这一句。”

“她呀,可能是偷看您太激动了,把接下来的词都给忘了。”田汉也笑着回应道。

演出结束后,主席离开了,台后的小演员们却都争抢着要坐主席坐过的位置,仿佛这样就能沾染到一些毛主席的气息。

而左大玢因为当天没有戏份,只能躲在帷幕后面偷偷地看,但没怎么看清,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想:

“唉,什么时候能再次见到主席呢?”

1956年,左大玢已经在湘剧界小有名气。有一天,她在湖南省交际处演出时,惊喜地发现主席正坐在台下观看她的表演。

那一刻,她既惊喜又紧张,差点分了神忘了台词。幸好她及时稳定下了情绪,顺利地结束了演出。

演出结束后,左大玢像往常一样在台后卸妆,这时一位女同志急匆匆地走了过来对她说:

“你就是左大玢同志吧?”

“对,我是。”左大玢轻轻地点了点头。

女同志表示,她此番前来,是主席很喜欢她的戏,想要邀请她跳个舞。

左大玢一听到可以跟主席跳舞,顿时激动不已。但她很快又泄了气,心想自己唱戏还行,跳舞可是从来没接触过啊!

于是便悻悻地对女同志说道:

“可是我不会跳舞啊......”

女同志却笑着安慰她:“没关系的,很简单的,我叫个人教你跳舞。”

于是,左大玢跟着警卫员小封学了一会儿,学会了四步基本舞步。接着,她就被带到了主席面前。

那一刻,她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明明刚学的舞步,现在却不知道该如何迈腿了。主席看她紧张的模样,笑着打趣道:

“娃娃,跳舞可是要动的啰,可不能一直站着。”

左大玢也回过神来,开始回想自己刚才学的舞步。她紧张得不敢和主席对视,只觉得自己整场下来都出了一身的汗。

后来,《生死牌》被拍成了电影,剧组接到了赶赴北京演出的通知。遗憾的是,主席因为工作繁忙没能亲自前来观看。

但他事后特意邀请湘剧团的代表前往中南海做客,还早早地就站在门口迎接他们,同他们一一握手打招呼。

在看到左大玢后,主席笑着打趣道:“一回生,二回熟,咱们可是老熟人了。”接着他又幽默地询问:

“你为什么姓左而不姓右呢?”

“因为我爸爸姓左。”左大玢如实回答道。

“那你为什么叫左大玢(fen)呢?”

左大玢一听,主席怎么把自己的名字(玢)念成fen了?于是她斗胆纠正道:

“主席,您念了个白眼字,那个字念‘bian’不是‘fen’。”

主席听后哈哈大笑,说道:“细妹子,你回去查查字典,这个字可是有两种读音哦。”

左大玢一直记着主席的这番话,回去后一查字典,果真是个多音字。她不由得佩服毛主席的渊博学识。

毛主席的“老熟人”

自1959年以后,主席每次来湖南,都是左大玢去给主席演出、聊天的。和主席接触地多了,左大玢也就没那么紧张了。

她打心眼里把主席当成是自己的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这天,左大玢在跟主席跳舞时,被脚下吸引了注意。

她看到主席跳着跳着,袜子就滑了下来,出于自然的反应,左大玢伸手欲助其整理,但这种袜子是那种老式纱袜,既松弛又滑溜,难以固定。

左大玢灵机一动,心想不如找根绳子系上,这样就不会往下掉了,而主席则以他那幽默风趣的方式回应:

“不要那么麻烦,你直接打个结就好啰。”

舞毕,口渴之感袭来,正当左大玢欲饮水解渴之际,主席杯中的茶叶如笋尖般在水中挺拔的姿态引起了她的好奇。

那些茶叶直立不倒,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左大玢满心疑惑,不禁向主席发问。主席回答:

“娃娃,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个啊,是上等好茶,是岳阳的毛尖,过去都做贡茶的......”

听闻此言,左大玢心中的好奇更甚,十六七岁正是好奇的年纪,忍不住也想品尝这非凡之味:

“我口渴了,我也想尝尝您这茶。”主席忍不住笑了起来:“喝吧,喝吧。”

这天,左大玢像个孩子似的细细端详主席的手,边观察边俏皮地询问:

“主席,你手上有几个箩啊?”

(指纹形成的圈状纹路,民间有“一箩穷,二箩富”的说法)

“你有几个?”主席反问到。

“我才一个,他们都说一箩穷。”

“难怪呢,我说你怎么总是穿同一件衣服呢。”主席忍不住打趣道。

左大玢佯装不悦,随即仔细查看主席的手,惊讶地发现他竟有十个箩,不禁脱口而出:

“您有十个!怪不得您能当‘皇帝’呢!”

1963年5月,毛主席来到长沙观看戏曲表演,却怎么也没有看到左大玢的身影,便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打听:

“小左哪里去了?”

“哦,她去湘西沅陵一带的乡下演出去了。”

次日,左大玢一回来便急匆匆地区找主席,看着主席高兴的模样,左大玢也顾不得休息,又给主席唱了一曲。

主席注意到,左大玢的声音有些沙哑,将自己的茶杯递到了她的手中,关切地嘱咐道:

“我听你嗓子有些哑,刚回来还没休息吧,喝点水,待会好好休息休息吧。”

接着主席点燃了一根烟,抽了起来,左大玢立刻精神了,边说边把烟抢了过来:

“那您也要注意身体,不能总抽烟。”

“抢”来的这支烟,左大玢一直保留了下来,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丢掉的话有些舍不得,而这烟被放置在一个小盒子里,被很好地保存在了家中。

与“观音”结缘

在毛主席晚年的岁月里,他因身体原因不得不长期卧床,无法再如往昔那般亲临现场视察工作或观看戏剧演出。

这份无法触及的热爱与怀念,成了他心中的一抹温柔遗憾。

为了慰藉主席的这份情感,相关部门专门召集演员,排练了一出传统湘剧,并将其录制成录像带,远送至北京,供主席观看、解闷。

1976年,杨洁导演来湖南录制《追鱼记》时,看到了左大玢的观音扮相。

那种超凡脱俗、慈悲温婉的气质,让杨洁不禁连连赞叹,当即许下承诺,誓言未来若有良机,定要邀请左大玢出演观音一角。

当《西游记》决定开拍时,杨洁导演第一时间想到了左大玢,邀请她前来试妆,左大玢内心其实并没有什么把握,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竟无需试妆,仅凭一面之缘,便被导演组一致认定为观音的最佳人选。

全国闻名的化妆师王希钟初见左大玢,便连声赞叹:“像!像!像!简直太像了!”

习惯于戏剧舞台的左大玢,其眼神灵动,满是青衣的韵味,这与电视剧要求的自然、生活化的表演风格大相径庭。

戏剧中的“表演痕迹”需刻意展现,而电视剧则要求演员隐匿表演痕迹,让观众信服于角色的本真。

左大玢迅速领悟了这一差异,开始在眼神上下功夫,力求每一个凝视都能传达出观音的慈悲与智慧。

为了更深入地贴近角色,左大玢每至一处庙宇,必入内参拜,细心观察每一尊菩萨的神态、举止、手势,乃至微妙的表情变化。

剧中“观音菩萨”那经典的手势,便是她无数次观察与模仿的结晶,凝聚了她对角色深刻的理解与敬畏。

十年光阴匆匆,《西游记》续集筹备之际,导演心中难免忧虑,时光是否已悄悄改变了演员的风貌,使他们不再适合曾经的角色。

但当左大玢的身影再次映入眼帘,导演不禁惊呼:

“十年了,你竟一丝未变,还是之前的样子!”

在那个年代,演员们不计较微薄的片酬,心中唯有对角色的热爱与追求,这份纯粹与执着,或许正是《西游记》成为永恒经典的真正奥秘所在。

结语

从毛主席与左大玢的交往片段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一位伟大领袖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一面,以及他对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深切关怀与尊重。

他与左大玢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温馨与和谐,没有丝毫的架子与距离感,这体现了毛主席宽广的胸怀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

左大玢作为湘剧界的佼佼者,能够得到毛主席的赏识与喜爱,不仅是因为她在艺术上的造诣,更在于她纯真质朴、不加雕饰的个性。

毛主席对左大玢的鼓励与支持,也体现了他对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重视,以及对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殷切期望。

参考资料

毛泽东与左大玢的一段忘年交.《文史博览》

毛泽东在湖南观看家乡戏.《湘潮》

毛泽东的“老熟人”左大玢. 维普资讯

1 阅读:139

观今品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