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驾亲征的囧事:皇帝大腿中箭,独自坐运粮的驴车落荒而逃

西楼说史 2021-05-14 10:16:16

昨天我们讲到石敬瑭为了当皇帝,居然厚颜无耻地认比自己小十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当爹,并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从此中原王朝门户洞开,开启了永无宁日模式。

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从地图上看一目了然,这片区域位于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大致位于长城沿线。这里自古以来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往南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往北就是蒙古高原,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

幽云十六州也是中原王朝的军事屏障,只要守住这里,中原内地就可免遭胡马蹂躏的命运。可一旦这道防线被游牧民族突破,那后果非常严重,中原王朝无险可守,毫无招架之力。

具体例子可以参考北宋时辽金南下时宋军的窘境,游牧骑兵几天就能从幽州冲到黄河边,威胁南岸的开封城,这仗还怎么打?

中原王朝当然清楚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也想把它夺回来。早在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十几年后,五代著名的周世宗柴荣就发动了收复失地的北伐。可惜柴荣鞍马劳顿不幸病死,北伐功亏一篑,从此幽云十六州再难收复了。

取代后周的北宋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职业军人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做梦都想夺回幽云十六州,可是他也清楚中原军队的战斗力,和契丹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想武力收复太难了。

因此终赵匡胤一朝,北宋始终没有出兵幽云十六州,尽管这一时期契丹国正处在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在位的皇帝就是那个号称“睡王”的暴君辽穆宗,他的胡作非为导致契丹国大乱,很多人都坚信如果此时出兵肯定能收复幽云十六州。

但赵匡胤始终没有出兵,他确实有苦衷,中原经过五代十国六十多年的大乱,早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北宋此时刚刚建国,南方还处在分裂中,即便是中原地区也时常发生后周残余势力的骚乱。宋军正忙于剿匪恢复社会秩序,哪里有精力去和强悍的契丹军掰手腕。

何况当时北方的太原还盘踞着一个北汉政权,这个北汉和契丹关系密切,可以说是契丹的附属国,你要北伐契丹就必须先拔掉北汉这颗钉子。

赵匡胤在世时亲征了几次北汉,每次都是契丹援军赶到坏了老赵的好事,弄得赵匡胤至死都没有拿下北汉。

赵匡胤死后,他弟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陆续投降,北宋终于完成了对南方的统一。

统一南方后北伐时机逐渐成熟,赵光义决定再次出兵攻打北汉。这次宋军有备而来,赵光义也亲自出马,御驾亲征指挥太原攻坚战。

吸取了前几次教训的赵光义这次派兵守住契丹军增援的必经之路,围点打援。一边阻击契丹军,一边攻城,甚至掘开汾河水灌太原城。

北汉苦等不来契丹援军,不得不挂白旗投降,五代十国里最后一个堡垒北汉也拔除了。

灭北汉收复太原,可以说是大功一件,宋军上下都很高兴,辛辛苦苦大半年终于打赢了,大家伙都盼着皇帝宣布放假三天,然后凯旋回京。

其实这个要求也不过分,宋军好不容易才灭了北汉,早已人困马乏,师老兵疲,这个时候部队急需要休整恢复战斗力。

宋军将帅们也是这个意思,他们毕竟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知道宋军的家底不厚,差不多见好就收吧,不要贪多嚼不烂。

可宋太宗在一帮随军文臣参谋的鼓噪下,冒出了乘胜追击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想法。在御前作战会议上,宋太宗抛出了这个想法,文臣集体高潮,武将则鸦雀无声。

宋太宗逼着大家表态,文臣一个个上蹿下跳强烈要求继续北伐,武将们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噤若寒蝉。

其实武将们都清楚宋军虽然灭了北汉,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宋军也是元气大伤,和契丹开战几乎没有胜算。

可迫于宋太宗淫威,谁也不敢据理力争,最终大家一致通过继续北伐的决议。

宋军将士听到这个消息,瞬间炸锅了,那真是兵怨沸腾,可圣意难违,抗旨的下场谁都清楚,要么死在幽州,要么现在就被皇上宰了,二选一。

没办法,大军只得仓促拔营向幽州进发,看起来是刚打了胜仗的威武之师碾压契丹人,其实是一支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军队,向着未可知的方向进发。

就像是一群打了鸡血的绵羊被人驱赶着向狼群进发,就是这种感觉。

从太原到北京,就是今天坐高铁也得几个小时吧,在一千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以步兵为主的宋军那可是艰难地走过去的。而且古代打仗是件非常庞杂的大工程,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出发前,人马要需要的粮食、草料都要提前运过去。

当时运粮主要靠驴车,你想那速度能有多快?加上宋军慢吞吞的步兵主力,想做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契丹人个措手不及,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宋军出娘子关,一路向东,兵锋直指幽州,可能是契丹人做梦都不会想到宋军敢主动约架,因此防备松懈。宋军前锋部队居然轻而易举推进到幽州外围的涿州,涿州(今河北涿州)、易州(今河北易县)守将本是汉人,一见宋军打来了,索性开门投降了。

兵不血刃拿下两个州,可把宋太宗乐坏了,信心满满认为消灭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手到擒来,更加无所顾忌地下令各路部队迅速合围幽州,那帮文臣笔杆子甚至连收复幽州的“捷报”都提前写好了。

宋军兵临幽州城下,守城的契丹大将韩德让一边下令坚守不出,一边派人去搬救兵。

契丹朝廷听说幽州告急,连忙派出最能打的悍将耶律休哥、耶律斜珍紧急增援幽州。这二位堪称是契丹军的战神,他们下令严密封锁消息,悄无声息地迂回到宋军侧翼,突然发起攻击,宋军大乱!

两军开战的地方名叫高粱河,是幽州的一条河流,大致位置在今天的北京紫竹院公园一带。

高粱河之战,又称紫竹院公园之战,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

狂妄自大的宋太宗被上了一课,领教了契丹军精锐部队的强大战斗力,宋军被按在地上蹂躏碾压,其战况惨不忍睹。

战斗的结果毫无悬念,宋军大败,高粱河两岸丢下堆积如山的尸体,被打散的宋军再也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有的各自为战,有的仓惶南逃,当然后者占多数。

宋太宗是契丹军的头号目标,一定要抓活口。面对契丹军的四处搜捕和穷追不舍,宋太宗啥也不顾了,在和大部队冲散后宋太宗就一个人踏上了逃亡之路。

也不知道他跑的时候有没有换上士兵或者百姓的衣服蒙混过关,不过遗憾的是由于皇帝陛下对幽州路况不熟,逃跑途中遇上契丹军放箭,大腿上不幸中了一箭。

为了逃命,宋太宗强忍着疼痛,挥舞马鞭玩命抽坐骑,带着箭伤一口气跑到白沟河(今河北高碑店、定兴一带)。结果慌乱中连人带马陷入沼泽中,眼看追兵越来越近,沼泽中的宋太宗绝望了,他准备认命了,哀嚎道:朕命休矣!

彻底玩完了,就在他准备下去领盒饭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后方一支押送粮草的宋军辎重队路过这里,发现了泥淖里的宋太宗,赶紧把他救上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呀。

由于前线失去联系,后方的辎重队并不知道宋军已经大败,依旧赶来送粮食。宋太宗箭伤疼痛难忍无法骑马,只得坐着运送粮食的驴车狼狈逃命。

再说契丹追兵一直追到白沟河,愣是没追上宋太宗,只得作罢。

甩掉追兵后,宋太宗昼夜兼程使出洪荒之力,终于逃到了宋军重兵把守的定州(今河北定州市),这才稳住神儿,松了一口气。

随后溃散的宋军陆陆续续回到开封,这场宋契丹(辽)之间的第一场硬仗最终以北宋惨败而结束。

灰头土脸的宋太宗不但丢尽了大宋的脸面,腿上的箭伤更是留下了后遗症,年年发作,据说后来宋太宗最终还是死于箭伤复发。

这次惨败后宋太宗曾经又组织过一次复仇之战,出兵三路北伐,结果又是一败涂地。从此以后宋太宗便患上了“恐辽病”,再也不敢轻易开战了,北宋一百多年苟延残喘的格局就是从这时形成的。

当然要比惨,宋太宗还不算最惨的,好歹总算捡了一条命逃回来,总比有的皇帝亲征被活捉,沦为阶下囚牵来牵去好多了。

并不是所有皇帝的长跑成绩都像宋太宗那样优秀,有人就不行,比如明英宗,所以活该被俘喽。

咱们明天就来聊聊这位长跑成绩不及格的明英宗,看看他的御驾亲征发生了什么故事。

1 阅读:29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