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报|停留在报纸上的旧时光:28年前,这是个有想法的文艺少年

你好泸州 2023-05-07 21:39:14

文字|王木木

图片|王木木

每个人,或许都有保留一些小物件的爱好。

因为某个原因,这些被留存在我们生活里的东西,被家人或自己珍藏于家里的某个角落。在平时的生活里,几乎不见它们的身影,但是,在很久很久之后的某个瞬间,它们就会在无意中被翻出来,让你看完后,思绪万千。

前些日子,从家里翻出来一个作业本,翻看完毕之后,感慨不已:“没想到,28年前,王木木就是一个有想法的文艺少年。”

这个作业本,是一个剪报本。

剪报,是指将报纸或杂志中刊登的文章或图片裁剪下来,收集成集的行为,通常会分类整理或保留,是人们用于收集和保存信息的一种方式。

通过剪报,人们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事件记录下来,它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生命的某个时刻,反映他在这个时期,对于一些事件或事情的理解和看法。

剪报,也曾是一种比较便捷的记录方式,相比其他的记录方式,只需要将感兴趣的文章剪下来即可,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也不需要太多的技巧。

王木木原本有两个本子:一个用于剪报(剪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文字),另一个用于剪辑(自己发表过的文章)。

留存别人文字的剪报本子,是自己在做;剪辑自己发表文字的本子,是王木木的父亲在做。

两个本子的保管工作,是王木木的父亲。

这两个本子,对于王木木,都意义非凡。

28年了,数次搬家,没想到,这个本子还能从现在的家里找出来。

这个剪报本上的内容,都是1995年的时候发布的。

这个剪报本,是当时的作业本。

1995年5月,大约是我初中快毕业那会儿。

这个本子上剪辑下来的,多数都是自己觉得优秀的文字,是值得自己学习的。有的文字后面,还随意写了一些当时的感想,现在看来,虽然略显幼稚,但也很有意思。

那时,还没有手机,更没有现在这么多接触信息的方式。

那时,报纸、电视和广播,是大家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

那时,人们交友的方式,还停留在写信交友的笔友阶段,没有网友一说。

那时,还是报纸盛行的年代。在当时,泸州《语花报》以及《酒城星期刊》,大约是学生们的必读报纸。

当然,作为一个意气风发的校园文艺少年,除了剪报,也投稿。

投稿被选用之后,报社会给作者邮寄——刊发了文章的当期报纸,以及稿费。稿费邮寄,通过邮局。一篇稿子的稿费:金额从5块到15块不等;大多数时候,都是10块/篇。

稿费,王木木从小学三年级一直攒到高中,然后买了人生中第一件金首饰,送给了母亲。这件首饰,是王木木送给母亲的第一件贵重礼物,‘全款’里的每一分,都是靠自己写‘小豆腐块’挣得的。

多年以后,母亲遗失了那件首饰,宽慰她好几个月,她都闷闷不乐:“你不懂,它在我心里的意义不一样。”

其实,我懂。

1995年5月29日那天,一定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让我剪下那么多篇关于父亲和母亲的文字,还随笔记录了那么多感悟。

1995年的王木木,一定很仰慕那个叫做‘周涛’的作者,还保留了她的两篇文章。

现在,离1995年,好像有点远了,很多事情都已经模糊;又好像不是很久,很多事情,就仿佛在眼前。

一个剪报本的出现,让王木木陷入20多年前那段旧时光的回忆:那时,到底是什么原因支撑着自己,一直坚持写下去?仅仅只是想在工作之前,送母亲一份自己挣来的礼物吗?

几十年的时光,就这样飞逝而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会从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线收集信息,这样的方式,更方便更快捷。

只是,学会了更高效收集信息的我,离当年那种执着写‘豆腐块’的状态,也越来越远。

0 阅读:1

你好泸州

简介:美食、旅游、风土人文,一个‘不专一、不专业’的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