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禁业”第一案:凸显法制与时俱进

力量时评 2022-12-06 11:12:48

文/马进彪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自2022年11月15日起施行。实施当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作出全国首例终身禁业判决,被告人王某某因犯猥亵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法院同时宣告禁止王某某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终身禁业指终身禁止犯罪人员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包括对未成年人负有监护、教育、训练、救助、看护、医疗等职责的工作岗位。(中国新闻网12月6日)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而在一些隐秘角落里发生的犯罪行却很容易再次发生,有些甚至发生多次。这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都罩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对未成年人今后走向社会也会留下终生的负面影响,而这样的心理阴影很难完全消除,它对未成年人的精神折磨是随时随地的,即使成年之后也会想起那个噩梦,是他们一生的梦魇。

但一个犯罪分子为何会做出多次同样的犯罪呢?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犯罪分子虽然被判了刑,但他们刑满之后却还可以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可以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可以密切接触到大量的未成年人。这会使他们心底的犯罪意识被密切接触的环境所触发,进而做出与之前同样的犯罪行为,而由于他们有过犯罪前科,所以做案手段会更加隐蔽,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也更大。

其实,早在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增加第三十七条之一,就规定了从业禁止制度,即对于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判决禁止其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3年至5年。从“期限为3年至5年”到如今的“终身禁业”,可以清楚看出现今“终身禁业”的形成过程,但当时的“期限为3年至5年”并未解决根本问题。

而这次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放虎归山”的问题,《意见》的实施,使人们看到社会法制化步子更加有序和细化,这对广大未成年人来说是多了一道防火墙,对广大家长来说是消除了那种恐惧和焦虑。北京的“终身禁业”第一案,对社会来讲更是看到了一种法制与时俱进的发展进步。

0 阅读:1

力量时评

简介:特邀评论员、特邀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