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盘活了我对这部韩国片的记忆

影评侠 2023-04-06 21:21:55

一部《他是谁》盘活了,我对韩国电影《杀人回忆》的记忆。

有人说,在《他是谁》的开头看到了《杀人回忆》的影子。但他们真的像吗?从杀人手法来说确实不像,但从人物的命运来说,却有着相似之处。

卫国平与《杀人回忆》中的两位警察一样,他们被困于时代的落后,被困于刑侦手段的落后。每每觉得就快要抓到真凶的时,下一刻就被真相狠狠地浇上了一盆冷水,一切调查又得重头开始。

一种无力感以及挫败感,始终贯穿着整起案件。真相是什么,凶手又是谁,毫无进展的案件将他们逼入死胡同中。

卫国平因为“八八案”,没日没夜地翻看案卷,学习先进的知识,因此患上了失眠症。而《杀人回忆》中朴探员苦于没有线索,将希望寄托于宗教信仰,乞求能把凶手缉拿归案,但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来自汉城的苏探员,则从一开始对朴探员严刑逼供的手法嗤之以鼻,凡事只讲究证据、线索,到渐渐失控,最终变成了他最讨厌的模样,严刑拷打一个无辜的人,逼他承认所有罪行。

而这背后的故事都起源于一座小镇的连环杀人案。

故事发生于1986的华城郡,此时的韩国处于一片混沌之中。片中时不时响起的防空警报,以及局长向上级请求支援,却得到无人支援,都被派去镇压游行的信息。这些片段无不反映出当时韩国的大环境。

在这黑暗且压抑的环境之下,罪恶应运而生。

这是一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相当平凡的一天,大人们在田里忙着农活,小孩则在田野中嬉戏打闹。

可很快,一具出现在水渠中的女尸打破了小镇原有的平静。死者手脚都被绑住,有被性侵的痕迹,犯罪现场因为遭到人为的破坏,和水流的冲刷早已搜索不到有用的线索了。

于是,这起案件就这么僵住了。

没过多久,警局来了一位从汉城来的苏警探一同协助调查。

而另一边,朴警探抓到了一名嫌疑人白光浩,因为他在死者生前经常跟踪死者,再加上他对行凶手法了如指掌,随即便被带入审讯室审问。

朴警探为了逼迫他承认罪行,不惜用作伪证,与同事用严刑拷打的方式。最终,白光浩在朴警探的种种折磨之下,承认的罪行。

然而,仅凭一个口供,一个伪证,就将白光浩定罪,还是牵强了些许。很快,案件的真相被推倒,民众也得知警方严刑逼供的行为,一时间怨言四起。

恰逢此时,凶手再度犯案,小镇上下人心惶惶,而警方的无所作为也再度激发了民众的怨言。

面对毫无头绪,毫无进展的连环杀人案,朴警探一筹莫展,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宗教信仰。巫婆告诉他,只要将混入犯罪现场泥土的墨水,倒入符咒中就能显示凶犯的面貌。

就当朴警探按着巫婆说的做时,苏警探也出现在犯罪现场调查。这时又一个身影出现了,他掏出女性的内衣,正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下一刻就被苏警探和朴警探当作凶手拘捕了。

不过,可惜的是他并非凶手,他只不过是一个想要发泄性欲的人罢了。至于为何知道他不是凶手,这还得从苏警探说起。

尽管已经抓到嫌疑犯了,但苏警探并没有放弃调查,毕竟想要定罪少了证据可是不行的。在他调查时,意外得知一所学校的后山,一直有位女人在哭泣。于是,他就前往一探究竟。

哪知,这一探竟探出连环杀人案的幸存者。可是因为她太害怕了,没能看清凶手的真面目,只知道凶手有一双十分柔软的手。

回到警局后的苏警探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嫌疑人的手掌,一看那是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凭此断定他不是凶手。

可究竟谁才是凶手呢?仅凭这一点线索根本无法确定凶手。而此时,女警员却有了意外的发现。她发现只要下雨天电台出现某一首歌,那么必定会发生命案。

随即,他们便开始着手调查点歌人的身份信息,很快就确定了嫌疑人的身份。一个长相白净,双手柔软,没有老茧的男人。

他的出现让朴警探和苏警探看到了破案的希望,可很快希望就破灭了,案件又回归到起始点。

这边朴警探和苏警探开始审讯嫌疑人,那边法医则在死者的衣物上检测到一块精斑。只要将这块精斑与嫌疑人的DNA进行比对,那么就能知道凶手是否真的就是他。

不过,当时的韩国并没有DNA检测,只能送往美国检测,但一来一回的时间就要花费上一周左右。而在一周的时间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嫌疑人随时都有可能逃脱警方的视线。

果不其然,苏警探在监视嫌疑人时,不小心跟丢了嫌疑人。而就在嫌疑人莫名消失的两个小时里,又一名女性被害了,还是一名女中学生。

苏警探得知后暴走,把嫌疑人带到铁道口,拿着枪逼他承认自己的罪行。可嫌疑人面对苏警探的威胁始终矢口否认。

这时朴警探拿着从美国寄来的检测信找到苏警探。苏警探一看便笑了,终于能用正义的方式严惩凶手了。

然而看完检测信的那一刻,他的世界瞬间崩塌了。他始终坚信眼前这个人就是凶手,但检测报告上显示的却是两者的DNA不符。

明明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明明眼前之人有着重大的嫌疑, 可身为警察的他却无能为力。他压抑着的情绪随着子弹的射出,终于得到了宣泄。

但真凶究竟是谁,直到影片的结束仍然没有揭露。影片最后的镜头定格在朴警探的双眸上,颇具深意,正如尼采所言的:“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

0 阅读: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