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30日,第72届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4)在英国伦敦隆重开幕。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周胜华教授团队的一项题为“Associations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life's Essential 8, wit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otal Mortality among Chinese People”的中国原创性研究成果入选ESC 2024科学进展环节。该研究的主要作者陈章玲教授受邀在ESC 2024进行了大会报告并获得一致好评。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居民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革。面对国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挑战,近年一门全新新兴学科“生活方式医学”正蓬勃兴起,并且诸多从社会层面的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方式的改善给心脑血管疾病所带来的益处要优于药物等传统治疗的疗效,同期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心脏病大会(CHC)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医院胡盛寿院长在主旨报告中上专门就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向社会发出强烈呼吁,建议在高等医学教育及医院的专科设置中为生活方式医学空出位置,更好地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周胜华教授团队的研究正是聚焦于中国人群生活方式与心血管代谢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健康潜在的影响。该原创研究基于约15万来自于开滦队列的中国北方中老年人群,持续为期16年,研究结果令人振奋。
该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大学及以上)的人群相比受教育程度较低(小学及以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42%和57%。此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预期寿命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高出6.2年。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中,如果能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显著改善心血管健康状况。该团队使用生命八要素评分系统,包括饮食、体力活动、戒烟(尼古丁暴露)、睡眠健康、身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糖和血压;对参与者进行每两年一次的生命八要素评分。研究发现,教育程度较高且生命八要素评分高于80分的人群,较教育程度较低且生命八要素评分低于50分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大幅降低85%和64%。但同时教育程度较低但生命八要素高于80分的人群比教育程度较低且生命八要素低于50分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死亡风险也显著降低49%和13%,提示即便先前所获教育程度较低,但如果提高生命八要素评分也能明显促进心血管健康。
表1. 受教育程度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
多变量分析根据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MI)、体力活动、睡眠时长、盐摄入量、高脂肪食物摄入量、饮茶量、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血糖、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收缩压进行了调整
该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强调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地区,应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和普及,并提供相应的设备,如血糖、血脂、血压等监测设施,以提高整体心血管健康水平。该成果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指南和相关卫生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全球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了宝贵参考。
该研究得到了开滦总医院吴寿岭教授的大力支持,特此表示感谢!
专家简介
周胜华 教授
我国知名介入心脏病学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名医”,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荣誉获得者。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心血管病医院(中心)主任、湖南省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主任、湖南省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南省心血管疾病现代医疗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心血管病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心律学会常务理事。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国家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南省学科领军人才。
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1项,卫生部重点部属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1项,近年以通讯作者在NEJM、Lancet等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奖8项;参编英文介入心脏病学专著2部。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