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节档,给了中国电影“一个教训”

令狐伯光 2024-02-11 00:22:46

文|令狐伯光

2024年春节档已经正式来临,它倒不是中国电影的“笑话”。

伯光君在大年初一看了两部电影过后,怎么讲呢。无论是《第二十条》还是《热辣滚烫》都算不上绝对意义的烂片,但是它们又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贾玲的减肥和个人毅力非常值得肯定,但是这个春节档还是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今天就不写两部电影单独的分析了,有机会再写)

2024年春节档从一开始就有最弱春节档之称,原因是当时定档的六部电影,除了万年的《熊出没》,剩下五六部电影没有一部动作大片,科幻大片,奇幻大片,反正是没有商业特效大片。大家担忧也有道理,如果拍一个用网络段子拼凑的喜剧片就能大卖的话,确实不需要顶尖的从业人员去制作。但也要说我们确实没到一步登天的程度,我们根本还做不到量产商业特效大片。

《流浪地球》系列不错,也只是我们拿来跟自己的过去比较,《上海堡垒》才是我们的普遍水平,《战狼》系列,《红海行动》算不错的,但也要说,拿这么高的票房有附加因素,是什么大家都知道。

2024年春节档,确实弱,也确实情有可原

实际上,2024年春节档弱倒不是喜剧片,或者剧情片不好。就像《战狼2》《流浪地球》和《李焕英》相比都能拿到高票房一样,大概有三点吧。

一是情感共鸣:无论是《战狼》等片的大工业化,亦或者《李焕英》的小成本化,他们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

二是中国电影的观众已然成长:高成本的大宣传,很显然只能影响到少部分观众;此外,资本家过度的进行流水化商业宣传,很有可能引起人民群众的舆论层面的坚决抵制(从央视新闻到某瓣等民间媒体都在推荐《李焕英》。

当年同台打擂的《唐探3》一开始一骑绝尘,结果你在看看《唐探3》质量什么样。

三是大资本投入很重要,电影的工业化很重要,但是远远不及上述提及的前两点,特别是在社会主义中国!担心的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担心的也有点多了。

首先,票房多少是一门玄学,很大程度上和档期是有强关联的,影片质量高,如果上映时机不对,也是很难有高票房的;当年《李焕英》的高票房,实际上也是有很大上映时机的运气成分包裹其中的;

其次,能够形成高票房的档期无非国庆档、春节档那么几个档期,能够上映的影片数量毕竟是有限的,无论影院院线、还是电影投资人,都不是“傻子”,他们不会一股脑式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仅仅投资一个类型的片子,通常情况下,会对每个类型的电影均有涉猎,毕竟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电影毕竟属于一种文化产品,是很依赖于创作者个人的,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门玄学,所以不是投多少钱、产量多少就一定能出精品的,以网络小说为例,网络小说的成千上万,但真正出来相对精品的就那么几个。

最后,对于《流浪地球》之类重工业电影而言,技术只是辅助讲故事的工具,实际用途不是仅仅服务于电影工业的,即使没有电影应用,也会技术外溢用于动画、电视等行业应用,所以不用过于担心没有工业类型片拍摄,重工业电影技术就无用武之地、就不会发展了。

不过这个是《李焕英》和《唐探3》比较,《满江红》和《球2》比较的。

2024年最弱春节档?因为它没有“商业特效大片”

记住,上面说的是剧情片和工业大片本身并不冲突,毕竟你剧情片口碑好,票房高,而工业大片口碑差,票房不行,这证明观众用脚投票了,这是市场的选择。2024年春节档最大问题在于啥呢。

我之前形容过,相当于《满江红》撞上了《李焕英》,却没有《唐探3》《球2》。

甚至更惨一点在于剩下四部次等影片都没有《疯狂的外星人》《刺杀小说家》这种工业大片,今年是一部都没有,而且几乎全员喜剧片,投资都不会太高。

之前出现了几千万撬动四五十亿的先例,大家都有了类似美国散户的心态:即小赌怡情,大赌伤身,那还不如不要大赌一次搜哈了,小赌几十次亏了也没事,不需要每一次的赌局中想得那么理性,小赌赌一次赌赢了就能几十倍盈利封神。

出现了这样的先例,就如普通人六合彩中大奖那样,会让无数个普通人去买六合彩,而无视绝大部分人没中奖,那就会有无数人前赴后继的上。而不会像之前《英雄》带动的古装大片风潮一样,只会兴起几年,因为武侠片普遍投入大,最成功的代表也就几亿元,最高收益预期基本确定。

2024年春节档头部影片《热辣滚烫》《第二十条》的焦点,并不是电影背景是不是小品。是电影人对电影的热情。制作团队是按照制作电影的套路来制作电影,还是按照对剧本对电影的热情来制作电影,观众都是能看出来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能通过《李焕英》这部电影来感受到贾玲作为女儿想要她母亲想要传达的心情,也能感受到贾玲作为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对待亲人的态度。我能感受到导演的热情,以及我看完是有获得感的。

这个剧本对贾玲的重要性,他们也在全心全意的投入。李焕英这个剧本,一开始是小品,中间还形成了话剧,从想拍电影到拍出来,编剧团队就好像是六个人,六个人准备了四年,其中包括贾玲本人。这是用心。所以整个剧情,细节,反转逻辑严谨。

贾玲在采访中也说,并不打算转行当导演,也不会拍其他电影,她是因为想拍电影才成为导演,而不是想当导演才拍了这部电影。

结果呢?你看她跟着拍了《热辣滚烫》,然后剧本不行就去翻拍。完全就是开心麻花那一套。电影上映前减肥100斤营销买得飞起,即使电影没有那么烂,但这仍然成了电影最大的卖点,最终就掉入了资本那一套。

至于张艺谋,从《满江红》他放弃一镜到底就没有追求了,不提也罢。

《李焕英》赢了《唐探3》?但《热辣滚烫》成了“笑话”

《唐探3》的失败是典型的多方资本插手,《唐探1》火了,以后是一年一部,直到3出来,很多不合逻辑的地方,插入很多广告。导演编剧都算不上侦探小说或者理论这方面的名人,一部部下来留下的只有剧情漏洞和故作玄虚。

你再看同年的《侍神令》《晴雅集》,他们是因为《阴阳师》这个IP热门才做的,他们了解《阴阳师》吗,阴阳师即便是完全架空的故事,但是最初也一定是基于了某种亚洲文化,然后形成了热门游戏,游戏有其背景。

《晴雅集》都没式神,只是借用游戏中的一些框架,《侍神令》的式神也是水的不行。不关注游戏的观众,看不懂这些式神的意义,一个个的几乎零战力,关注游戏的观众,倒是认识几个式神,但游戏里面普通攻击是用扇子的山兔,在电影里就扔个小石子,闹呢?游戏桃花妖会复活,电影就变了棵树。源博雅人家用弓箭的,电影里拿根长枪战五渣。神乐人家也算是淑女的小女孩,电影里从头到尾是抱大腿倒贴的假小子。

这些改编他们用多久琢磨了剧本,用多久选择合适的演员,大场面,强特效这都是加分项,但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就是因为太工业了,让观众感受不到制作团队对他们自己制作的电影的热爱。

《唐探1》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制作团队是热爱侦探推理的,致敬的那些侦探作品也值得很多讲一讲,最后反转也让人意外。《唐探3》就完全是提一下显得很高端的样子,作为观众我感受不到剧中角色和制作团队对推理的热情。

《李焕英》和《热辣滚烫》是不是成了屠龙少年变恶龙的最佳例子。

《李焕英》虽然就是个小品电影,但是有真心和真诚,这些最终打动了观众。而《热辣滚烫》呢,翻拍,励志,拳击,梦想,营销,反正资本那一套在这一部上面都齐活儿。纵然电影本身不是特别烂,但它也不像营销那样夸奖的好。

2024年春节档,给了中国电影“一个教训”

1997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作为商业片投放市场,当时电影界多少人在惊呼然后痛心疾首:抢饭碗的来了。现在小成本喜剧片要杀穿大制作商业片的票房纪录,又有人出来惊呼:砸饭碗的来了。

《战狼2》《红海》算是战争动作片,《流浪地球》是正经重工业科幻片,《哪吒》是动画片,《李焕英》算喜剧片,它们的类型各不相同,相同点就是气运加成,弘扬正能量,用心做电影。

《唐探3》为什么失败?原因就是资本乱搅和的典型,这片子开局可以说是天时地利到了极致,第一天就十亿票房,但各路资本把这部电影搞成一个大杂烩,使得剧情不够好,最终高开低走被追上。如果《唐探3》口碑再好些,口碑维持住,是大有希望超过《战狼2》的。

2024年春节档是《热辣滚烫》不是《李焕英》,而是《唐探3》,张艺谋嘛还是张艺谋。资本方乱搅和乱跟风,不用心,玩套路,什么类型都不保本。饭碗,那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的事。

他们手里举着的是旗子和牌坊,嘴上喊着的是口号和谎言,兜里揣着的是铜板和钞票,心里装着的是生意和交易。

这样弄下去电影做好,不尊重观众和艺术吧。

最终也会像《热辣滚烫》《第二十条》一样哭天喊地赚不到同情,骗不到人了

4 阅读:1972
评论列表
  • 2024-02-12 16:35

    现在连好莱坞所谓特效大片也同样因为剧情差而屡屡翻车。

  • 2024-02-11 07:34

    春节档的片子一出来直觉告诉我全部是韭菜片。看到的都是铜臭味。一部也不看。都当观众是傻子呢。

令狐伯光

简介:游戏模型师| 动画爱好 | 影视产业分析 | 网络小说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