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孔乙己》:当时代决定抛弃你,确实不会打招呼,而是抽耳光

杨角风发作 2021-08-24 08:31:23

“……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每每读到鲁迅经典作品《孔乙己》的这一段,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感觉,随后便会抬头叹气,扶一扶眼镜。活动颈椎的同时,突然就愣住了,在昏暗的电脑屏幕灯光照射下,一回头,我仿佛看到了孔乙己的影子……

杨角风谈晚清民国人物第123期:三读《孔乙己》:当时代决定抛弃你,确实不会打招呼,而是抽耳光!

一、

人的认知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其实是一个螺旋式,甚至起伏式成长的过程!

初读《孔乙己》的时候,还是个学生,整天嘻嘻哈哈,虽然也会对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但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所谓的标准答案。

是的,按照语文老师对我们的教导,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将孔乙己变成了这幅模样,成了鲁镇上有名的“笑星”。

再读《孔乙己》的时候,已是“社会人”,曾经怀着一腔热血,从学校出来后,迫不及待地要拥抱这个美好的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但很不幸,很多学校不会教给你的知识,社会会手把手亲自教授,这就叫实践出真知。

这时候再看孔乙己的话,会觉得他有些可笑,又有些可怜,有些迂腐,又有些善良,有些愚蠢,同时还有些爱心,总之是一个矛盾体的存在……但社会已经告诉我,有些事情不去深入地了解,是不可能知道真相的,印在书本上的东西,是永远赶不上时代和人心的变化。

于是,我开始思考,孔乙己的悲剧真的是封建社会所带来的吗?

孔乙己写了一手好字,虽然没能中个秀才,但也看得出,他曾经是阔过的,毕竟那时候能读书的人,大都家境殷实。可是他为什么最后沦落到街头抄书,甚至跑到别人家盗窃的地步呢?

而且,即使沦落到街头要饭,他也不肯脱掉长衫,或者卖掉长衫,这件衣服对他为什么这么重要?

二、

带着这种疑问再去读《孔乙己》,反而增加了更多的疑问,而这些疑问的背后,或许就是孔乙己整个悲剧人生的原因所在:

孔乙己不肯脱下长衫,也不肯在外面短工喝酒的地方逗留,想必他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

可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去别人家偷书呢,而且去谁家不好,偏偏选择了丁举人家,难道他不知道丁举人不好惹?

而且,就算是去丁举人家,那么偷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偷书呢,还是说他偷的这本书对他很重要?

若是他真的是惯犯,为什么在咸亨酒家这里又如此讲信用?甚至被打断了腿,还要挣扎着来这里,还掏出了四文钱,这钱哪来的,而且他来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或许,孔乙己曾经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最终因为家世,或者是其他原因的阻拦,没能修成正果。而对方曾经给他缝制的长衫,成为他一生的感情寄托,舍不得更换,更不会换掉卖钱。

或许,孔乙己的家庭遭遇了变故,本来是富裕的家庭,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了家道中落,他有心振兴家族,却被现实抽了耳光。

又或许,孔乙己也是有才学的,就跟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一样,苦读多年,但穷尽一生也没有遇到像周学道这样的伯乐罢了。

总之,孔乙己的身上,存在着太多的疑点了,也正是这些疑点,这些空白,给了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三、

但我们就像鲁迅笔下的小伙计,以及众多喝酒群众一样,没人去关心这一切,甚至连孔乙己真实姓名叫什么,都不知道,更何谈去了解背后的真相!

其实,历史也是如此,就如同鲁迅笔下的阿Q、祥林嫂、闰土一样,这类型的人,遍地都是。却几乎没有人愿意去了解他们,愿意去真心帮助他们,都不愿意去了解他们,又哪有资格去批判他们呢?

因为不了解,也就无法感同身受,自然就没办法切身体会到孔乙己的处境。

等到三读《孔乙己》的时候,已近中年,在社会上也已经摸爬滚打十多年了,有泪水,也有喜悦,虽不尽如人意,但哪个人不是拼尽全力在活着。

我们就像是一辆三轮车,跟汽车比,少一个轮子,跟自行车比,又多一个轮子,总之就是这么一个尴尬的存在。

孔乙己也一样,跟其他穿长衫的人比,无疑他是失败者。可是跟穿短衫的人比,他又不甘心,宁可跑到店里面忍受长衫人的嘲笑,也不愿在外面跟短衫人为伍。

说他品行好吧,他确实有偷盗的行为,说他人品差吧,他这人又比较讲信用,虽然也赊账,但有钱就还。

读书的时候,隔壁班的女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面讲了一个野兽的故事:

说有一只小野兽,特别凶猛,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它经常是独自寻找食物,独自跟其它野兽打架,即使打输了,也从来没落过泪。

直到有一天,它在独自舔伤口的时候,有人抚摸了它一下,于是它落泪了……

四、

说到底,孔乙己就是一个不被人理解的人,就像文章开头描写的那样,他绝对是孤独的。

朋友圈有个朋友是这样解释的什么叫孤独:

“稍有人问,你就会敞开心扉,其实这就是孤独!”

试想一下,毕业以后,有多久了,你再没有跟当年要好的同学聊过天了?

要知道,当年读书的时候,也是刻苦用心,虽然智商不高,但从来没有放弃过。不敢迟到,不敢早退,更不敢谈恋爱,连老师批评几句,都能脸红好久,甚至好几天睡不好觉,一直在琢磨自己该怎么改。

每每考试成绩公布,心中总是有一种失落感,能上光荣榜的,永远是那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而且人家不光学习好,打篮球也玩不过人家,女生缘也跟人家没法比,甚至打个电子游戏也是把把输,弄得人家根本就不愿跟你玩。

为此心中也暗暗给自己鼓劲,他们就是书呆子,真走上社会不一定混得比我好。

就这样,揣着一纸文凭,怀着一腔热血步入了社会,虽然也发誓要不比别人差,但现实总会教会自己低头。后来也就妥协了,有时候想想,朝九晚五也不错的,安安稳稳,平平淡淡,挣多少钱是多啊?

虽然平时也羡慕嫉妒人家的如鱼得水,也怪自己找不到人生的伯乐,是社会对自己不公,这样阿Q精神一想,也就释然了,于是继续混吃等死……

直到某一天同学聚会,这还是从仅有的几个同学朋友圈看到的,一个个这总,那长的名号。才发现,原来不仅读书好的比自己强,连曾经读书比自己差的,也比自己强!

五、

就这样,怀着一腔抱负,孤独又不被理解的自己,慢慢消失在咸亨酒店门口昏暗的路灯下……

很多人抨击孔乙己,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怀着一腔热血,却不肯努力奋斗,最终活成了这个样子。

《孔乙己》读到这里,仿佛可以下结论了,与读书时代的答案不同,孔乙己的悲剧或许是自己造成的。他是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又不愿意付出努力,最终碌碌无为,整天活在自我否定又肯定的矛盾之中。

直到“双减”政策下达后,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位从事校外教育工作的朋友发的一条动态。

说的是,最后一节语文课了,他在讲陶渊明的著作,嘴上读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眼睛看到的却是花钱来补课,还不愿意认真听课的孩子们,再想到自己教培行业的未来,突然就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随后便落泪了。

是啊,我们有几个人可以像陶渊明一样说出如此豪迈之言,又有几个人能像李白一样拽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

于是这位朋友感同身受,觉得自己就是孔乙己,除了会读几篇古文,会教教学生以外,好像再也不会干别的了,怎么办?

就像孔乙己,是封建社会的错吗,是他个人不够努力吗,是身边的人不理解吗?

这时候,我们再去了解一下孔乙己的背景,突然就有了另外一个答案……

六、

孔乙己的悲剧固然有封建社会的错,也有个人的不懂变通,但更多的是时代给他的当头一棒:

孔乙己所处的时代,正是清末,而他的时代结束的标志并非是1912年清朝的灭亡,而是1905年科举的废除。就像美国社会学家罗兹曼在他的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写得那样:

“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这一年的9月2日,光绪帝颁布了一条上谕:

“着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在此之前,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以及学部的张百熙都曾经奏请清廷:

“以十年为期,递减科举,以图渐次废除。”

很不幸,清廷受变法人士的影响,以及求快求速的目标,为消除舆论,索性一刀切,不顾那些学子的死活,迅速取缔了科举,开办新式学堂。

科举的废除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毕竟这项制度弊端太多,不利于新式学堂的开办,也不适合清朝的发展。

虽说朝廷也给了这些读书人一条可以走的路,但毕竟是少数人能走,绝大部分读书人处于了一种绝望当中。

很多人说,清廷废除了科举制度,等于否定了自身的正当性,毕竟乡绅阶层的合法性没了,这才是压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放到读书人身上,就像孔乙己一样,他的岁数也不小了,应该40岁以上了,读了几十年的四书五经。突然有一天人们告诉他,科举没了,别说大学没得考了,就算是其他考上大学的人,也不再包分配了。

最关键的是,你学了几十年的东西,全部作废了,毫无用处,换做是你,怎么办?

否定了过去几十年学的东西,没疯就算不错了,这时候你想通过教授小伙计“茴”字怎么写,试图告诉他,这些东西也不算白学,至少记账能用啊?

结果,小伙计白了你一眼,走掉了……

这种失落感,真不是语言能形容出来的,而这次的打击不会比其他人讽刺孔乙己“偷书”轻!

当时代决定抛弃你,确实不会打招呼,而是抽耳光,若是你不仅不躲开,还把脸迎上去,那响声,必然响彻云霄!

或许,等到岁数再大一点,再去重读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还能得出另一个不一样的结论。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晚清民国人物,杨角风谈晚清民国人物系列文章继续更新中,喜欢就请关注吧!

16 阅读:1959
评论列表
  • 2021-08-30 23:23

    任何年代都有孔乙己,窘迫得只剩下自己的坚守和自己的清高,给自己画圈作牢,自己却与社会格格不入!虽然不愿意承认,我身上有时可以看到孔乙己!

  • cq 13
    2021-08-24 07:21

    写得挺好。

  • 2021-08-30 23:16

    古代的偷书是雅贼,不能跟小偷挂钩!

  • 2021-09-03 07:52

    能把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的人

  • 2021-08-30 10:27

    孔乙己是那种心里不甘平凡但能力不够的那种,一言一行都绕不开这句话[笑着哭]

    呼哈 回复:
    阅历少的人一般说起来头头是道
    见到 回复: 呼哈
    那你就厉害了
  • 2021-08-30 08:37

    有深度,喜欢这种文章。

  • 2021-09-02 22:17

    孔乙己,不就是我们自己吗

  • 2021-09-25 17:08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 2021-08-24 07:17

    [100]

  • 2021-09-19 18:09

    读书人看到孔乙己,会有种不舒服的感觉

  • 2021-08-30 11:57

    鲁迅先生把人已经分好了 各自归位吧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 2021-09-04 05:06

    商鞅书

  • 2021-08-29 11:53

    说实话,现在诸如你们这些自媒体或者一部分媒体人也只配给孔乙己添屁股。

  • 2021-08-29 11:12

    转发了

  • 2021-08-29 11:20

    入骨三分!

  • 2021-10-14 17:54

    我当时也奇怪语文老师的解读

  • 2021-10-23 13:37

    好文

  • 2021-11-01 09:23

    身边有许多人包括自己都像鲁迅笔下的人物。

  • 2021-09-28 19:39

    何尝不是这样,

  • 2021-09-20 09:58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王宝强的(哈喽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