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从新冠疫情彻底放开的那年起,父母好像跟换了个人一样,一感冒就往诊所跑,一去就得输液,以前老两口可倔的很,连感冒药都不吃,可自从阳了之后,俩人输液输的特积极。今年刚刚大年初三,母亲就去诊所输液了,没啥毛病,就是因为有点感冒。用母亲的话说,年纪大了,扛不住了,别看一小感冒,也难受得很,输液好的快点!
这让我想到了疫情刚放开那年,妻子阳了之后,反复高烧,实在扛不住了,也想去输液,可是跑了好几个诊所,要不排不上队,要不直接告诉你没有退烧针可打。
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现在的人对输液都如此执着?
这也让我不禁怀念起小时候的“屁股针”,一针下去,简单粗暴,疼是疼了点,但见效快,还便宜,不像现在,去诊所就给输液,很少再见有人去打“屁股针”了。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就有报道显示,在某家三甲医院内,平均每月输液的人有三四千,而打“屁股针”的人却寥寥无几。到今天更是如此,即便是在小诊所,好像也很少有人去打“屁股针”了,这是为何呢?
先来大体了解一下两种注射方式的区别。
一、输液和“屁股针”的区别输液:指静脉注射,药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继而随血液达到全身各处。
静脉注射的优势在于血药浓度升得快,吸收快,起效也快,所以对于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最适合采用这种静脉注射的方法。而且,静脉给药是稀释后的药物,也可以随时终止或换液,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屁股针”:指肌肉注射,药液会被注入肌肉组织,而后被吸收入血,到达病灶。
肌肉注射的起效速度介于口服药物和静脉注射之间,适用于不能静脉注射的药物,还有一些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疼痛感可能会更强一些,而且长期肌肉注射还容易引起皮下硬结以及淤血,甚至会诱发臀肌挛缩症,尤其是小孩要特别注意。
二、那为何“屁股针”会渐行渐远了呢?1. 先说主观原因。
其实从我父母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他们去诊所就是抱着要去输液的想法去的,所以去了就会主动要求输液,就是为了能好的快点。事实证明,这也是很多患者的需求,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孩子的话没有自主选择的意识,那家长就会替他们选择,也是为了让孩子好的快点,少受几天罪,而老人在扛不住的情况下,也会主动要求输液。只要能快点好起来,即便多花点钱,患者也都愿意。
2. 再说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静脉注射相比于肌肉注射确实有一定的优势。
最关键的就是静脉注射起效更快,能够直达病灶,立即产生效果,在治疗疾病的效率方面比肌内注射要略高一筹。再者,相比于肌肉注射的高浓度、一次性、快速注射的药物,静脉注射的安全性会更高,病人对疼痛的接受度也更高一些,而肌肉注射除了可能会导致肌肉损伤,还可能会带来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后果。
毕竟“屁股针”是真的便宜,一针可能只要几毛钱,如果都像以前那样,一有点不舒服就去打个“屁股针”,反正也不贵,效果还好,就容易让很多人直接跳过吃药这个环节,选择快速有效的“屁股针”。殊不知,这些“屁股针”其实都是些抗生素。
以前的小诊所又不能抽血化验,也不知道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干脆直接就用上抗生素,包括现在给输液其实用的都是一些抗生素。管用是管用,但也容易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后果就是机体会产生耐药性,导致后面再打这种便宜的抗生素就没啥效果了,就只能用更贵的,甚至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这还是很可怕的!
二是医疗行为市场化,这也是不容回避的客观问题。
关于医疗市场化,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屁股针”相比于输液会便宜不少,以前的人们可能为了省钱更倾向于打“屁股针”,可现在的人们经济条件好了,也不差输液的这点钱,加之“屁股针”的疼痛度更高,风险更大,越来越多的患者就抛弃了“屁股针”,而主动要求输液。患者都这么主动了,那医院肯定就更乐意给患者输液了。
久而久之,“屁股针”渐行渐远,很多药厂肯定也瞄准了这个趋势,自然也不愿意再生产肌肉注射的剂型,毕竟静脉注射的抗生素比肌肉注射的剂型要贵得多,没人跟钱过不去。而且,不只是药物本身,还有肌肉注射的耗材,也都逐渐被市场化的医疗行为所淘汰了。
三、医生提醒:滥用输液也有风险!虽说“屁股针”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过于依赖输液也有风险。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感冒发烧去输液,通血管要输液,甚至把输液当成家常便饭,没事就往诊所跑。这绝对也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1. 首先,我们所输的液很多并没有必要,其实口服药物就能达到所需的效果,包括发烧时所输的抗生素,通血管所输的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首先推荐的肯定是口服用药。更何况,对于普通感冒根本没必要用抗生素,滥用只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所谓“输液好得快”也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2. 其次,输液也不是绝对的安全,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如导致过敏,滴速太快诱发急性心衰、肺水肿等;长期输液还可能导致静脉炎、感染等问题。另外,有些注射液中还可能存在一些有害成分,直接输入血液中所带来的风险比肌肉注射要大得多。
总之,“屁股针”或许已经渐行渐远了,但过于迷信输液也绝对不应该。
打滴几元可变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