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卖不出一辆车”?FF遭做空,贾跃亭:冷饭热炒,无稽之谈

商业汇评 2021-10-08 22:57:46

图:图虫

近日,FF似乎又遇到麻烦了。

当地时间10月7日,美国做空机构J Capital Research抛出28页沽空报告,从FF公司投产能力、资本运作表现、研发投入状况以及贾跃亭自身在国内受到的处罚等多个角度表达了其对FF公司的质疑。其表示“不认为FF公司能卖出哪怕一辆汽车”。

“经过8年的经营,FF公司未能交付一辆汽车并再次表示‘明年交付’,此外公司违背了在美国及中国五个地方建厂的承诺,对于第六个工厂建设也一再推迟。”J Capital Research在做空报告开篇如是说。

J Capital Research表示,今年9月20日,FF公司曾发布一份报告称其在制造方面取得进展,但J Capital Research走访的FF公司前工程主管并不认为公司的电动汽车已准备好投入生产。此外FF公司曾承诺在7个月内重新启动其位于美国加州的汉福德工厂并大规模生产电动汽车,但J Capital Research在报告中表示,其在8-9月三次参观工厂,发现其几乎没有什么动作,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仍然有工程问题需要解决。

该报告还提到,根据FF公司自身披露文件,到2024年公司将需要额外14亿美元现金来实现自身财务目标,在大规模筹资及债转股后这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持有股权被进一步稀释,J Capital Research也同时质疑是否还会有人愿意给该公司继续放贷。

J Capital Research在其报告中直言:“我们认为,电动SPAC Faraday Future永远也卖不出一辆车。到目前为止,它不过是一个从美国投资者那里募集资金的桶,然后把钱倒进其创始人、中国最知名的证券诈骗犯贾跃亭创造的债务黑洞。”

贾跃亭回应

对于该做空报告,FF创始人贾跃亭在朋友圈表示,该做空机构言论是冷饭热炒,无稽之谈,并表示J Capital Research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打脸了。

FF相关人士也表示,该报告所述内容严重失实,属于无稽之谈,充满大量误导性信息,缺乏逻辑且无事实依据。FF对该机构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示失望且予以谴责,并将对此类不实指控保留法律追诉的权利。

该相关人士表示,公司自7月22日登陆纳斯达克以来的两个多月时间内,FF在量产交付FF91的进程上已在产品力提升、产品测试、供应链、生产制造、销售、业务拓展以及顶级人才招聘等6大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切都在按照计划高效推进,有信心在2022年7月按时高品质交付FF91。

公开资料显示,FF于北京时间7月22日8点,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贾跃亭曾表示,上市解决了FF最大的资金问题,是FF一个新的起点。成功实现上市后,FF接下来会全力以赴实现12个月量产交车。

据媒体此前报道,FF从7月22日宣布预订政策开始,全球限量300台的FF 91未来主义者联盟版在7月25日早上已全部售罄。

不过对于FF而言,上市之后,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并不乐观。上市不到三个月,股价已经近乎腰斩。截至美东时间10月7日收盘,FF报收7.44美元,而前一日公司盘中股价一度跌至每股7.40美元,创下其上市以来新低。

FF风险大于机遇?

9月19,FF举行了“919未来主义者共创节”,并宣布了FF新动态。

FF中国CEO陈雪峰宣布与吉利控股的双方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实现了技术合作的第一阶段。“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紧密对接,进行平台技术的验收及开发准备。此技术合作的落实,有助于推动双方进一步的合作,同时,也会促进FF中国业务的发展。”陈雪峰表示。

活动上,FF还首次公布了FF 91在国内的销售及渠道策略,并宣布FF已成功打造了一套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态o2o直销模式,将通过在线平台(FF Intelligent App及FF.com)、FF自有门店、合作伙伴自有门店和展厅,形成轻资产的销售网络。接下来,FF中国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进行FF/FF Par生态旗舰店选址。

据证券日报,汽车行业分析师、北方工业大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FF与吉利的合作表明其真正的目标市场仍在中国。对于FF来说,目前,公司资金仍然紧缺,所以将继续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而与吉利的合作可以为其造车背书。此外,吉利的生产能力较高,从而可以确保车的质量。

“当然吉利与FF合作并不会掏真金白银,无非就是做代工,这也是蹭热点。此外,对于吉利来说,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与FF的合作把过剩的产能再次利用。”张翔表示。

据报道,按照计划,2025年,FF将在中国实现10万辆至25万辆年产能的目标,并在2026年额外增加15万辆年产能。

FF未来不确定性仍然很大。

张翔表示,“FF的第一款车定位高端,销售价格偏贵,但品牌知名度不够。因此,如果FF想走更远,第一款车应该是做品牌,而不是走量,更不应该靠第一款车赚利润。第一款车下线后,应该抓紧研发一款40万元左右的车型,以此实现走量赚利润的目标。目前来看,FF造血能力有限,盈利很难,研发人员工人成本很高。因此,其风险要大于机遇。”

来源:第一财经、凤凰网科技、AI财经社、证券日报

0 阅读:1

商业汇评

简介:精选汇总商业领域第一手资讯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