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若是项羽夺得了天下,那么中国历史会不会改写呢?
咳,我就要批评这位朋友了,历史没有假设,历史也不会改写。而且谁跟你说的项羽没有夺得过天下,事实上他确实夺了天下啊,只是没有坐稳罢了。
那么,他为什么明明夺得了天下,最后却又弄丢了呢?
项羽在历史上是一个悲壮人物,名号是西楚霸王,后来在跟汉王刘邦角逐天下的时候,兵败自刎,也引发了二千多年来人们对他的赞美和惋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力拔山兮气盖世。”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项羽的个人作战能力,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排得上号的。拿我们最熟悉的三国武将来比较,项羽完全可以问鼎群雄之首,就算是三国单挑王吕布,在项羽面前也得甘拜下风。
吕布名声很大,但武力并没有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这也导致他死后,很多武将也敢以“不下吕布之勇”自居。
项羽就不同了,后世也从来没人听过,有人敢称自己“不下项羽之勇”
项羽的勇,不是吹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早在起兵之初,他一个人就干掉了殷通百十号人,杀到后来,士兵看到他都哆哆嗦嗦的,不敢靠前。
其他人见到吕布,虽然知道他强,但自己还是蠢蠢欲动,想试一下,但见到项羽,想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即使到最后,项羽乌江自刎,也是连杀数人之后,自己结果了自己。
这种气势和压迫感,真不是一般的武将所具备的!
项羽的个人战力强悍,并不代表统帅能力就差,即使把他放到三国时期,其统帅能力也排在第一阵营!
遍观整部秦末历史,由项羽指挥的战役,要么就是人数少,要么就是粮草不足,总之一直处于劣势。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却能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起兵八年,打了七十多场仗,几乎没输过一次。
比如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十倍兵力的劣势干掉了秦朝精锐。比如彭城之战,项羽三万骑兵,半日之内击溃刘邦五十六万联军,连老爹和老婆都被项羽俘虏了。
但几乎全胜不代表全部,项羽在垓下之战就输了一次,但就这么一次,他就受不了了,以自我了断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无法接受失败的态度。
都说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项羽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的英雄,他的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
除去我们历史书上写的,项羽推行的分封制代表着落后,刘邦推行的郡县制代表的先进区别。
比如项羽夺得天下后,采取分封制,把自己看着顺眼的、有亲戚关系的、立下功的人统统分封!这一下子就封出来十九个国,只要有人就有江湖,这些国转眼又打成一团,反正也没人维持秩序嘛,那就凭拳头说话咯。
除此之外,项羽更多的失败原因还在于其个人的性格缺陷。
项羽,看他名字就知道了,西楚霸王,霸王就是霸道的代表,这也导致他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比如他唯一的谋士范增,也就是他的亚父,一直劝他杀掉刘邦,最终被项羽猜忌之下,离去。比如曾经前来投奔他的韩信,项羽更是不把他当回事,也听不见意见,最终将其推到了对立面。再比如那个渔夫,明明划着船到了乌江边,项羽更是固执得不走,最终殒命于此。
其实,早在项羽夺天下的过程中,就干下了三件令常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这也注定,他根本坐不稳天下:
项羽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但凡小时候多读点书,也不至于最终败得那么惨。没怎么读过书,也不学什么兵法,他所具备的只有对秦国的仇恨,并随着仇恨值的增加,转化成了武力值。
项羽的爷爷是项燕,爸爸是项粱,都是死于秦国将领手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山东六国复国,自然迎来了秦帝国的穷追猛打。
这其中最有战斗力的当属楚国,楚国厉害是厉害,但是跟王离和章邯的大军比起来,也是不行,项粱都战死了。就在秦军形成合围,即将碾压困守在巨鹿的联军时候,项羽站了出来,并实施了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并演化成一个成语叫“破釜沉舟”。
项羽一战成名!
后面的对秦战争基本就是摧枯拉朽了,这也造成了项羽的狂妄性格。进军咸阳之后,立马把先行一步到达的刘邦喊过来:你以为先入咸阳就能称王啊,你还嫩点,识相点快卷铺盖走人!
而刘邦二话不敢说,收拾东西就跑了。
其实,项羽除了狂妄以外,对待秦国他是充满着不自信,或者说恐惧,甚至怀疑他的力量爆发,正是这种恐惧在作怪!
正因如此,他干了这么三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第一件事,章邯带着二十万人向他投降,这个举动本来是善意之举,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可项羽可好,一看投降了,挺好,那就全杀了吧,于是这二十万人就被坑杀了。
要知道章邯这二十万大军,并非是秦国土生土长的精锐士兵,而是从六国征发来的囚徒和民工。项羽就算对秦国有恨,也应该筛选一下,有针对性地杀啊?
有人说,可能他学秦将白起,当年他不是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卒吗。秦国那时候杀降卒有震慑其他国家的作用,也为了一劳永逸干掉赵国精锐,消耗赵国国力的原因。在大局已定的前提下,项羽杀掉这二十万降兵,实在是让人想不通。
即使那些不肯投降的城池被攻破后,项羽也是滥杀无赦,比如襄城屠城,坑杀平民,男女老少一个不留。再比如城阳屠城,理由是城里百姓帮助秦军抵抗,也是一个不留。后来破了齐国后,项羽又玩屠城,硬是把本已投降的齐国再次给逼反了。
由此可见,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在项羽身上看不到保境安民的可能性,人们也看不到希望。
第二件事,就是秦国最后一任帝王子婴的下场了,子婴也并非秦始皇的儿子,因为秦始皇的儿子已经被二世胡亥杀光了。
子婴是一个比较贤明的王,当年胡亥滥杀无辜的时候,他还跳出来阻止,比如蒙恬和蒙毅被杀,他就据理力争一番,可惜没有成功。后来胡亥被赵高逼杀,本来赵高想自立为帝,但满朝文武并不赞同,无奈之下立子婴为秦王。之所以没能称帝,是因为赵高觉得六国已叛,秦国失去了控制权,而且称帝不利于自己取而代之。
子婴很厉害,即位第五天就诛杀了赵高,由此可见,此人还算是得秦国民心的。
刘邦进入咸阳后,子婴也没有抵抗,直接带着传国玉玺出城投降了。樊哙曾建议刘邦杀掉他,但被训斥了一顿,刘邦不仅没杀子婴,俩人的关系还曾一度交好,经常在一起聊天什么的,刘邦甚至提出以后子婴仍然可以当秦王。
可是好景不长,项羽大军到了,二话不说,立马处死了子婴,处死也就罢了,还选择了相当残忍的腰斩。就是把人从中间切两半,这样的话,人一开始死不了,会经受一番痛苦后才会慢慢死去,非常残忍。
项羽此举,一下子寒了整个秦国百姓的心,若真要处死子婴,本来一杯毒酒,一条白绫就能解决的问题,项羽却非要搞得这么残忍。
第三件事,则是项羽的火烧咸阳,在他骨子里,是瞧不起除了楚国人以外的其他人的,也根本就没胸怀天下。
在这方面,他甚至都比不上李自成,项羽大军的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根本就没想过保境安民。他能想到的就是把全国的财富都搬到楚国去,像“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就是说的他。
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大军已经进入咸阳,咸阳可是全国的财富中心,又有那么多雄伟的建筑。现在要坐天下,要当皇帝,当然不能毁掉这些已经成为自己的财富。
可惜,项羽的脑回路总是那么特别,一把大火烧了咸阳,我们读书时候学的《阿房宫赋》就是描述的阿房宫被烧前的场景。大火可是足足烧了三个月,这得让多少人惋惜,又有多少人会觉得项羽精神有问题?
当然也不是没人劝过他,当时有个儒生叫韩生,他就来劝说项羽,你以后要当皇帝的,你烧皇城干嘛?
项羽是什么人啊,我们前面也讲过了,他根本就不会听别人的意见。要想别人没意见,去试图说服对方太麻烦,不如杀了他,这样不就没意见了吗?
就这样,项羽叫人把韩生扔锅里,给活活煮死了……
这么一个自私自利自负,还听不得别人劝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最终输给刘邦,太正常不过了。就算是没有刘邦,他一样坐不稳江山啊,因为他压根就没想过坐稳江山!
项梁是项羽的叔叔哦,不是他爸爸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