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履带的“飞象”超重型坦克,要防护不要机动

丹书战史 2024-02-24 23:52:42

英国在1915年首次将Mark I坦克投入战场,尽管它取得了成功,不过英军也发现这个笨重的菱形钢铁盒子防护力并不高,尤其是面对大量存在的65毫米、75毫米步兵炮、山炮等火炮,榴弹可以较为轻松轰碎坦克薄薄的钢板,即便没有造成致命伤,崩飞的铆钉也会在坦克内乱飞,杀伤力同样不低。

设计师威廉·特里顿也清楚这一设计缺陷,他在1916年4月打算设计一种防护力更高的重型坦克,可以抵挡中口径火炮的打击。但威廉·特里顿并不知道装甲到底多厚才够用,于是他找到缴获的德军火炮对英制2英寸(51毫米)钢板进行射击测试,还测试了英军自己的13磅炮和18磅炮,从而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新坦克的设计经过多次变化,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很长的宽履带,这是为了应对恶劣的战场地形,大概在10月提出了最终设计方案,并将坦克命名为“飞象”,它的尺寸很大,车长8.36米,宽3米,高3米,初步估计坦克重量约100吨。需要8~10人操作。

“飞象”坦克与很多早期坦克一样,它并没有明确的分隔驾驶舱、作战舱和动力舱,而是在底盘上安装了顶棚状的装甲盒子提供保护,其中正面装甲厚度为3英寸(76.2毫米),两侧和顶部的装甲厚度为2英寸(51毫米),以一战时的水平来看相当可观,可以有效抵挡当时陆军装备的75毫米口径级别的山炮、野战炮,毕竟当时还没有为这些火炮配备专门的反坦克穿甲弹、破甲弹。

坦克动力为2台105马力的戴姆勒发动机,行走装置为4条履带,其中外侧的主履带宽61厘米,在坦克腹部后方还有另外2条短履带,它的离地高度约15厘米,短履带只是作为越野时的辅助。每台发动机有各自的变速箱和传动装置,分别驱动一侧的履带,而内侧短履带则有单独的离合器,不使用时可以断开动力连接。

坦克的主武器为一门安装在车头内的75毫米炮,也有一些消息称是57毫米6磅炮或其他型号,另外在车体两侧、尾部等位置还计划在球形座内安装4~6挺机枪,整个就是一移动装甲堡垒。

“飞象”坦克的研制工作在1916年年底停止,它贫弱的动力毫无疑问是最大技术难题,其单位功率大约2马力/吨,就算在#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平整的公路上机动都非常勉强,更不要说越野作战了,据称当时已经开工建造原型车,设计师曾打算把装甲厚度减半以削减重量,但都没有打动军方。

1 阅读:268

丹书战史

简介:观三千年战史,品海内外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