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金日成让彭德怀继续进攻,毛主席:让他们自己去打

方圆文史 2023-11-21 22:07:53

1951年1月8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落下帷幕。此战,我军一举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击退至“三七线”,并成功占领了南朝鲜首都汉城,歼敌近2万人。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此战仅持续一个星期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战果,可为何彭德怀司令员却不乘胜追击,反而要命令部队停止进攻,全军转入休整呢?

不仅我们无法理解,就连时任苏联驻朝大使兼人民军总顾问拉佐瓦耶夫和金日成也无法理解。

以至于在得知彭总下令停止进攻后,拉佐瓦耶夫还颇为指责地说道:“右倾保守,按兵不动,不乘胜追击。”

金日成更是一进门就劈头盖脸地问彭老总:好戏才刚刚开始,你怎么就鸣金收兵了呢?这么大的事,你也不和我商量一下……若是继续进攻……

事实上,不是彭老总不肯,而是当时我军的状态已经无法继续进攻了!

早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彭老总就意识到了部队面临的困难局面,而从军事角度来说,已经不能再继续打下去,全军必须休整后才能进行战斗。

为此,在战役结束后,彭老总还专门给中央打报告,陈述部队面临的诸多困难,并建议休整,暂缓发动第三次战役。

实事求是地说,彭老总的考虑是非常合理的,以疲惫之师去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作战,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

然而,军事上不能打,但在政治上又必须打。因为就在彭总给中央去电的同一天,金日成发出了告全国人民书,号召将解放祖国的战争继续下去。而苏联方面也主张中国“趁热打铁”,将战线推进至“三七线”。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既然在政治上必须打,那么就算部队再疲惫,也得咬紧牙关,将第三次战役打好。

但彭总也明确表示:第三次战役可以打,但一定要适可而止,即在突破“三七线”后,就要采取稳进方针,贸然冒进的话,势必会重蹈人民军之覆辙。

作为世界近代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毛主席自然也知道不顾部队实际情况继续战争的危险性,于是,在12月下旬给志司的电报中,毛主席就表示完全同意彭总的意见,即越过“三七线”后就收兵,全军主力后退几十公里进行休整。

第三次战役的战果确实很丰厚,但付出的代价也同样不小,志愿军和人民军伤亡8500余人,其中我军伤亡5800余人,人民军伤亡2700余人。

更何况,由于连续的作战,我军当时已是人困马乏,加之后勤补给又难以及时得到补充,所以必须立即停止南进。

然而,拉佐瓦耶夫和金日成却对此表示很不理解,他们认为就应该乘胜追击,一举将“联合国军”赶出朝鲜半岛,夺取最后的胜利。

梦想固然美好,但现实毕竟是残酷的,一来我军疲惫不堪,二来敌军是有计划的退却,并非是狼狈撤退,如果我军贸然进攻的话,后果将不言而喻。

在争论中,彭总向拉佐瓦耶夫和金日成说明了当下我军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敌军退却的实质。

当然,对于彭总所说的这些,金日成也是清楚的,但或许是想尽快完成全国的解放,于是他说道:

“我并不反对志愿军休整,只是希望你们缩短休整时间,可以一边休整一边追击,比如可以先出动三个军追击,其余几个军休整一个月后再南进……”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追击与否的问题了,而是敌军此次退却是有目的的,他们就是想诱我军南进,然后逐个围歼,几个月前朝鲜人民军不就刚吃过亏吗?

但尽管如此,金日成还是坚持要我军南进,并说:即便南进不能歼敌,解放城镇乡村,扩大领土也是好事嘛!

双方僵持近3个小时之久,依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彭总不得已将毛主席的电文给金日成看,电文中写到:

“……如朝方认为不必补充休整就可前进,则亦可同意人民军前进击敌,并由朝鲜政府自己直接指挥……”

电文意思非常明显,即:如果你们认为不用休整就可以继续南进,那就由你金日成率领朝鲜人民军自己去打。

在这样的情况下,金日成只得同意让部队进行休整。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后,那位拉佐瓦耶夫还被斯大林撤销了其大使职务,并让其迅速回国等候处理。斯大林还在电报中说道:

“彭德怀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是久经考验的统帅,今后一切听彭的指挥。”

既然斯大林这名“裁判”已经作出了最后裁决,那金日成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坚持己见呢?

于是,他连忙地拉着彭总的手,深表歉意地说道:对不起了,误会你了,既然斯大林同志说听你的,我们听斯大林的……

最后,经过近3个小时的会谈,双方达成了部队转入休整,之后再发动第四次战役的决议。

当然,新的战役也没有等得太久,同年1月25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便打响了。

1 阅读: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