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和他的子女们

谈球说史 2023-12-27 01:06:48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

梁启超虽然在政治上未实现其抱负,但作为父亲,从其教育方式以及子女们后来所取得的成就而言无疑是极为出色的,缔造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话。

梁启超的子女分别是梁思成、梁思永、梁思达、梁思忠、梁思礼、梁思顺、梁思庄、梁思懿、梁思宁,九个子女均学有所长,在各自领域均取得了出色成就。

梁思成(1901年—1972年),梁启超长子,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其妻林徽因也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

梁思成与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1月13日—1954年4月2日),梁启超次子,出生于澳门。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梁思永

梁思忠(1907年—1932年),梁启超三子,1907年出生于日本,早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

梁思忠

梁思达(1912年-2001年),梁启超四子,出生于1912年,著名的经济学家,1935年从南开大学经济系毕业,随即考上该校的硕士研究生,并于1937年取得硕士学位。

梁思达

梁思礼(1924年—2016年),梁启超五子,导弹控制专家,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

梁思礼

梁思顺(1893年—1966年),字令娴,诗词研究专家, 梁启超长女。外交官周希哲夫人,中央文史馆馆员。生于广东新会,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编有《艺蘅馆词选》。

梁思顺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梁启超次女。出生于日本神户,著名图书馆学家、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精通英、法、德、俄等多门语言。

梁思庄

梁思懿(1914年-1988年),梁启超三女,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是燕大学生领袖,为“燕京三杰”之一。

梁思懿

梁思宁(1916年—2006年),生于上海,是梁启超的第四女。早年曾就读于南开大学。1937年日军轰炸南开,她被迫失学。

梁思宁

梁启超的一生不但留下了大量的时事论文和学术专著,也留下了大量书信,其中有300多封是写给其夫人及子女的家书,他虽疲于政治、忙于学术,但对自己的九个子女仍时刻关爱着,这些家书从1898年起直至1928年梁启超去世前3个月为止,整整持续了30年,通过这些家书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在治学、读书、生活、婚姻等方面均事无巨细地与子女们沟通,显然是把相当大的心力都放在了子女教育上,对于梁家子女来说,父亲的“遗传和教训”乃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现代人而言,梁启超先生的教育思想放在今天也仍然是受用的,教育孩子离不开父母的以身作则和身体力行,不应简单地只把教育甩给学校及老师。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值得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深思。

3 阅读: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