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若想顺利完成建设目标,就必须在施工环节中做好各专业的协调管理,进而才能够促使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工作顺利完成。一方面,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业主、参与者均需要意识到建筑施工协调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科学的建筑项目协调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为完善的工程信息管理平台,促使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之间能够在该平台实现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建筑项目需要完善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求建筑施工协调管理人员懂得在以往的工作中吸取管理经验,实现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对设备制造、供货过程进行协调管理的有效方法
1.运输协调。
运输协调是建筑项目施工协调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建筑材料保质、保量的准时送达对于建筑施工质量及进度均是十分重要的,而若想保证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存在损坏,确保建筑材料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送往施工现场,就必须加强运输的协调管理。建筑项目需各地方的监管部门建立协调小组,保证信息交流通畅,为材料的运输提供良好的运输通道,促使建筑材料能够及时送达。
2.供货商协调。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项目往往需要与多个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合作完成施工,与各个供应商之间存在着些许的联系,但由于各个供应商均更加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使得供应商之间关系协调的工作开展难度较大。针对此现象,建筑项目必须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在合同中明确各供应商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处理好各供应商之间的协调内容。
二、提升建筑施工管理中各专业协调工作质量的主要途径
1.充分认识协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若想切实提升建筑施工管理中各专业协调管理的工作质量,就必须提升管理人员对协调管理工作的认识,促使协调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才能够促使协调管理工作人员认真、细致地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协调管理过程中,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建筑项目往往是能够进行及时的处理的,如电气与土建的协调、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等,但对于一些小问题,协调管理工作人员认为其并不能够对建筑施工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普遍选择忽略不计,一些问题任由其发展则会导致影响进一步扩大,最终可能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受到影响,若在建筑项目施工后期才发现这一问题,则会造成不可补救的影响。因此,建筑项目的施工协调管理人员必须主要做到细致、全面的检查各专业协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设者、管理者与参与者必须重视协调与配合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同时,建筑项目施工协调管理人员也需要提升对协调管理工作的认识,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及流程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帮助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这对于提升整个项目的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建筑施工协调管理工作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便是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未能够针对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状况建立合适的管理模式,各个建筑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计划及工作方法大同小异,未能够注重各个项目之间的差异性,且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未能够贯穿于建筑项目施工环节的全流程当中,从而导致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例如,商务部门、物资部门的报表中,虽然开起来各类报表仅仅有条,但其内容空洞,无法全面反应建筑项目真实施工成本,这主要是由于商务部、物资部无法及时掌握实际的施工现场情况,与土建部门、机电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我国建筑项目必须建立科学的协调管理模式,紧跟社会时代发展的步伐,建立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做好协调工作。
例如,在建筑图纸设计的过程中,建筑项目的图纸设计人员可将自己的设计成果及流程实时传输至信息管理平台当中,而此时,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便可及时掌握图纸的设计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便于设计人员及时进行更改。同时,建筑项目可也建立工程信息化管理,加强与原材料生产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设计各个构建的类型及尺寸,利用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与供应商保持联系,全面掌握构建的生产状况。且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还能够根据后续的施工要求计算出施工过程中对各类构件的实际使用需求,并归纳总结构件的种类、型号、尺寸、数量等信息,并利用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信息传递给生产供应商,促使生产供应商能够提前完成构件的生产,为后续的构件检测、构件安装提供充足的时间。此外,在构件运输的过程中,在工程管理信息化平台上需要上传运输构件的型号信息、数量信息及预计到达施工现场的时间,同时需要在平台上传运输车辆信息、运输人员信息及运输路线信息等,并利用GPS技术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定位,确保建筑单位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构件的运输状态,实现对运输过程中的实时监督。
3.从以往的工作经验中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
众所周知,建筑项目施工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涉及中所有的人员、部门及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协调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总体而言,影响协调管理工作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种,分别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是指能够被预知且能够通过相应的手段规避的影响因素,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管线的敷设、建筑外表与结构、功能的关系等,而不可控因素是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被预测的因素,最典型的不可控因素便是天气因素,如雷雨、暴雨天气。而面对这些影响因素,管理人员无法单纯通过理论知识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从前人的工作过程中吸取经验,并学会各类事件的处理方法,从而才能够做好建筑施工管理的协调工作。
4.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对现有协调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对其专业技能水平的培训,要求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合理的运用各种手段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使各部门能够加强沟通。同时,需要提升协调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促使其能够了解到做好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协调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从而促使协调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进而提升建筑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向管理人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可选择高新聘请相关专业的人才,加大人才的建设成本,从而更好的推动吸协调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选择于高校合作,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就业的场所,从而为企业招揽更多的人才,帮助企业完成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结语众所周知,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建筑施工管理工程中,若想切实做好各单位的协调工作,强化各单位之间的配合程度,就必须保证协调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才能够协调好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促使各单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力量,进而才能够促使建筑项目能够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