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到底会不会打仗?李世民的评价,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杨司马说历史 2024-07-10 08:07:44
前言

诸葛亮,三国时期智慧的代表人物,其战略指挥能力受到争议,李世民作为卓越的军事与政治领袖,他对此有何独特看法呢?

此访谈揭示了哪些历史真相及智慧?这是否对诸葛亮军事实力有所肯定?亦或是别具匠心的批评?

一、诸葛亮的北伐之战

在很久以前,大概十几年前,网文里出现了贬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风潮,那时候,蜀汉是个小国,能动用的作战部队也就几万,跟强大的魏国根本没法比。

诸葛亮多次北伐,魏国一开始没当回事,第一次北伐时被震惊了,后来野战决胜,到第五次北伐前就决定坚守防御。这是魏明帝曹叡总结经验后定下的作战策略。

曹操以前也搞防守反击,但他是战略防御,战术上找机会决战。,曹叡面对诸葛亮却是战略战术都纯粹防御,这是觉得自己打不过才这样。

就算魏国实力强很多,也不敢跟诸葛亮打,第四次北伐中,司马懿在卤城战败,张郃在木门道被射杀。之后魏国群臣讨论局势,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下次出兵地点在陇东,不是陇右。

诸葛亮的战略企图是断陇,就是逐步占领魏国的陇右。

第一次北伐派马谡阻截魏军援兵失败,第二次北伐攻打陈仓被曹真预判看,第三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两郡。

第四次北伐想歼灭魏军关中兵团主力,但司马懿死守不出,后来李严出问题,诸葛亮退兵。这次北伐让诸葛亮发现蜀军战斗力超过魏军,具备野战决胜能力。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褒斜道。他面临两个选择,威胁长安或截断关陇古道夺取陇右,但都有困难,其实他还有第三个选择,就是切断关陇古道,佯装攻打陇右,迫使司马懿出战并决战。

司马懿一开始认为诸葛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就可怕,若西上五丈原就没事,但郭淮指出诸葛亮可能会争北原,司马懿听了才意识到自己错了。

司马懿判断失误是受上邽之战失利和曹叡作战指导思想影响,担心诸葛亮袭击长安,郭淮眼光独到,魏军比蜀军先占领北原。

司马懿表现不佳是因为被诸葛亮打怕了,不敢分兵,诸葛亮因开进道路远、兵力不足和步兵机动能力差等问题,争夺北原失败。

此后司马懿坚决不出战,还玩千里上表请战的把戏,其实是向曹叡求援,诸葛亮无奈,因为等不到魏军犯错。

二、唐太宗是对诸葛亮如何评价的

李世民曾在《贞观政要》中与魏征讨论诸葛亮,他认为诸葛亮是一位有才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也指出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不能完全归因于他个人的能力。

这表明李世民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和中肯的。 作为一位有着卓越军事才能的帝王,李世民在评价诸葛亮时说:“魏武之智,备三分天下;诸葛武侯之谋,举世无双。而魏武之勇,可以御四方之敌,诸葛武侯之勇,可以御其所属之士。

由此可见,李世民赞誉了诸葛亮的谋略才能,并认为他的勇猛可以御敌。但是,与魏武相比,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没有达到同等水平。

此外,诸葛亮的“人和”思想也受到了李世民的赞赏。

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李世民多次引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来阐述自己的军事思想,其中就包括诸葛亮的“七擒孟获”。

他认为,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平定南中,就是因为他采取了“攻心为上”的策略,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三、诸葛亮军事才华到底如何?

首先,诸葛亮善于战略谋划,他在刘备集团中提出了“隆中对”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构想,为蜀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北伐战争中,尽管蜀汉国力相对较弱,但他能够巧妙地运用地理条件和敌军的弱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作战计划。

其次,他具备出色的治军能力。诸葛亮治理下的蜀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具备很强的战斗力。

他重视军事装备的改进和创新,如发明了木牛流马等运输工具,提高了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

再者,他善于运用战术,在一些战役中,如空城计等,展现出了其灵活应变、出奇制胜的智慧。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诸葛亮北伐未能最终成功,也反映出一些客观的局限,当时蜀汉的综合国力与曹魏差距较大,在兵力、资源等方面处于劣势。

加之蜀地交通不便,后勤补给困难,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持续性。

但总体而言,诸葛亮在军事领域展现出的智慧、才能和精神,仍然值得我们高度赞赏和深入研究。

他的军事成就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诸葛亮的军事实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印记。

他的战略智慧、治军之道和战术运用,成为了后世军事研究的宝贵财富。

尽管面临诸多困境,他仍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更是超越了军事范畴,激励着无数人在各自的领域勇往直前。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精神,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星空,为后人所敬仰和传承。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