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进士举人那么多,都能当官吗?剩下的进士都怎么安排呢?

咔咔聊历史 2022-10-27 21:30:19

明清时代的科举每三年产生约300名进士,而清朝前期的举人名额则是1,100多名,这一个举人就有任官资格了,因此每三年会有1,400名官员产生,1,400人不是一个小数目,且每三年就来一批新的,那么官员的编制够吗?剩下的进士都跑去哪了?

那么故事得从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讲起,郡县制的特点是中央集权,之后不论行政区域怎么改,皇帝是谁,县始终是县,这也成了中国行政区域规划里面,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而古代更是依照地理位置,交通情况以及人口多寡,经济因素等,将县分成了不同等级,就像现在区分“大县”和“小县”一样。例如唐朝分为京、畿、上、中、中下、下六个等级;明朝就按照缴税的税额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清朝则是用冲、繁、疲、难,来区分县的不同等次。

冲指是指交通要塞,战略位置;繁是指政务繁琐、行政状况复杂;疲指贫穷、财政疲乏、经常拖欠税赋;难则指治安不好,民风强悍难管理;根据这个标准,又划分了四个地方行政单位,四字皆备为“最要缺”,视为一等;占三字为“要缺”,为二等;二字则为“中缺”,为三等;一字为“简缺”,为四等。一等县朝廷给的经费最多,县令一职则由当地督抚任免调动,吏部负责监督,要求官员能力强,经验丰富,考核优秀。位置很紧,一个萝卜一个坑,遇缺才补人,而冲、繁、疲、难的后三者,则经常捆绑在一起,因此县令的任免统一由吏部调配管理。

一般来说,朝廷在一个县的编制,也就领中央薪水的官员,分为入流与不入流,前者就是入九品,称为官,后者是未入流,称为吏,县级的官员中,最高行政长官称为知县,是正7品的朝廷命官,这个很好理解,就今天的县长,只要是考上进士的,最差都能捞个七品知县,此外下面的还设有正八品的县丞、教谕,县丞类似副县长,县长的助手。

根据前面说的冲、繁、疲、难区分,有的县不止一人,跟现在副市长的编制一样,人口多的县市,副手就多。教谕是县府的最高教育机关,类似今天的教育局长,从八品的训导则是教谕的副手,正九品的主簿类似现在的县府秘书,从九品的巡检,多驻扎在要冲之地,负责治安的事情,类似今天的警察局长。

而其他的官员则是未入流,但也属于中央的正式编制。像是驿丞、负责管理驿站,平常就是送信、养马,类似邮政局长,还要兼职招待所,招待路过的官员,李自成创业前,就是基层的驿丞。另外医学训科,为县府的医官,负责防疫,这一个很好理解,今天的卫生局长;阴阳学训术,掌管星象风水,今天没有类似的,就气象局长吧。其他不入流的官员还很多,一个县衙就由这些官吏所撑起。所以别看包龙星只是九品芝麻官,他至少还是一个官,地位比很多人还要高的。

明朝有1,472个县,清朝则有1,482个,其他各朝各代差不多也是1,500个上下,因此1,500个知县缺来说,每年都会有人退休、病逝或是升迁,例如表现好的从知县变成知府,府就是县的上级单位。而且进士这种顶尖人才,不可能全部丢去基层,会留一些在中央任官,中央官员的编制也很多,像大学士、太师、内务府、翰林院等,这些中央官员动不动就是二品三品起跳,发展会比地方官好。

不过地方也有总督、巡抚、巡道这种大官,李鸿章就当过两广总督,或是县的上级,州、府、厅道等都是较大的地方官员,因此不要说每三年300名进士了,就算是把1,100名举人都拉进来当官都不够用。

没有缺口安排的举人和进士怎么办呢?这个完全不用担心,在古代你只要中了举人和进士,就代表你真正拥有了官员的身份,作为官员侯补,享受同等官员的薪水和待遇,一旦有了缺口,就能立马上任。

在地方则代表着跨越了阶层,例如众所皆知的《范进中举》,没中举前,范进失业没有收入,全靠老娘和媳妇做针线活贴补家用,家里经常吃不起饭,因此在乡里受尽了邻居的白眼和冷嘲热讽,就连自家的老丈人也看不起他。穷到这份上,突然就有人通知范进中举了,连忙恭贺他为“范老爷”,地方乡绅巨贾们也纷纷给他送钱送粮来,以前颐指气使的老丈人看到都变得恭敬起来,以后有薪水可拿,不用再啃老了,所以范进开心地发疯了。

2 阅读:3040
评论列表
  • 2022-11-25 20:28

    你要考虑到清朝有个特殊的选官途径,捐纳,就是花钱买官,到清晚期吏治腐败,很多捐官的占据了岗位,不少科举出身的反而等着吏部安排,有的到死也当不上官的。

    咔咔聊历史 回复:
    买官历朝历代都有,只是清朝比较严重
  • 2022-10-28 12:38

    三年一次科举考试每次才录取1100名进士,这些进士年龄都不一样,有的已经五十多岁了以古代的医疗条件很容易死亡或瘫痪所以随时都有官员缺口

    回眸一笑 回复:
    明清时候科考年龄没有限制,六七十岁还在考的比比皆是,看看范进中举是多少岁考上的,古代寿命短更加快了公务员缺口速度,你广州人被安排到黑龙江任职是什么概念,先从广州到北京参加考试,然后回老家去等中举消息等空缺安排,再到北京统一排缺安排,你再去黑龙江,明清交通条件广州到黑龙江要一年,很多路上就死了,一个阑尾炎胃肠科伤风感染都必死
    咔咔聊历史 回复: 回眸一笑
    感谢友友的用心评论。
  • 2022-11-17 22:08

    现在一个市录的都比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