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汉铁路完了,四川也完了,中国也完了”,大清的铁路国有化

悠然修 2023-09-09 15:18:43

因甲午惨败的刺激,清廷不得不重新审视原本非常厌恶的工商军助推器 – 铁路。从1895年开始通过与外资银行合作,陆续建设上马了卢津、卢汉、粤汉、津镇等铁路。

1902年正式开始的“庚子新政”将铁路向民间资本开放并允许地方自办铁路,进一步加速了铁路的建设。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十五个省就成立了十九个铁路公司。

但这一波全国铁路网的浪潮,还是不能让朝廷满意。

首先,各地自行筹建,往往更关注自身的需求和利益。因此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经营管理、收益分成上,各地铁路都难以实现互通、互联。不能形成规模化的路网,会大大降低铁路的功效。

其次,民间在资金筹集、管理方面的低效和无序,也让铁路建设的进度远低于朝廷的预期。

因为庚子后出于对列强的愤恨,各地对筹款的普遍态度是“不借洋款”。但是内地经济的落后,特别是资本运营方面的不足,让筹款变得缓慢和紊乱。

当时各地方铁路公司筹资的方式均为股权制,将公司股票对外销售获取建设资金。铁路运营后产生的红利(利润),根据股权比例分润于各股东。

当时普通平民、农户家庭能拿出的资金远远不足以购买一份股票,因此就大范围出现了“集资”购买的现象,这种很多出资人共享一份股票的做法也被称为“租股”(川汉铁路的股权构成中有76%属于租股)。这种方式虽然扩大了吸纳资金的渠道,也埋下了分红、股票所有权等方面的隐患。

一旦出现问题,在“租股”组织人无法或者不愿解决时,广大投资人们自然会向上要求铁路公司及其背后的地方府衙,乃至中央朝廷负责。

另外地方绅商之间为了利益往往也不太愿意合作共赢,而是互相组团争夺铁路修筑权或者将筹集的资金截留用于它处,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混乱和吸纳资金的效率。

最后,地方脱离朝廷自行筹办铁路这种大型项目,不仅提高了地方的运营能力和资本,也会让铁路建成后的长期产出脱离朝廷掌控。朝廷觉得长此以往会愈发难以控制地方,自然也就变得不再愿意地方自行筹办铁路了。

鉴于这些问题,邮传部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对于全国铁路建设的管理提出了一个新方案《统筹全局铁路折》。大致意思是将铁路干线的建设权回收到朝廷手中,各支线朝廷可以根据需求交由地方自行建设。

虽然最终因朝廷和地方在此事上的严重分歧,邮传部的建议未被朝廷采用。但是朝廷对于铁路的态度也开始日趋明显,收归国有。

1911年5月5日,给事中石长信再次上奏朝廷力陈民间投资兴建铁路的种种弊端,难筹资金、监管不力、进度缓慢、挪作它用等等。他认为铁路干线不是民间资本有能力兴建和运营的,必须收归国有。

5月6日摄政王载沣批转邮传部研讨复奏,5月8日皇族内阁成立,5月9日邮传部部长盛宣怀奏复,同意石长信的建议。当天在皇族内阁的支持下,清廷宣布全国铁路干线收归国有,之前朝廷批准兴办的铁路干线各案一律撤销。

效率非常高,想法也挺合理的,而且最初地方也不反对朝廷将铁路收归国有,那么为何此次铁路国有化却埋葬了大清呢?

以成都到汉口的“川汉铁路”为例。

国有令发布时,川汉铁路公司累计募集资金1400万两,铁路建设花了300万、运营亏损300万,结余700万两。因项目难度高、管理不善等原因,公司以及大部分股东都认为铁路修通遥遥无期,投资亏损已是定局。

注:川汉铁路由于地理原因,其规划的线路即便是放在当下也是施工难度很高的工程,不少工程技术人员认为以清朝的生产力水平,根本就修不通。

不少人认为,朝廷收回铁路,就算不能修通盈利,应该也可以回购股票,让他们收回成本,再不济也能组织剩余资金投资其它产业降低损失。

然而盛宣怀和朝廷却不这么认为。

盛宣怀觉得就算朝廷出钱回购股票,也没能力解决“租股”问题。回购股票的钱还是会被地方官府、官员、绅商们给截留或者贪墨了,回不到真正的投资人手中。既然筹集的钱“回不去”了,为何要替地方背锅,又为什么不把钱留给朝廷用呢?

因此盛宣怀给出了另一个方案。

对于川汉铁路公司的亏损,朝廷概不认账。铁路公司已用之款和存结之款,由朝廷统一换发国家铁路股票,不退还现款。如果四川股东一定要“筹还现款”,朝廷联系四国银行借款支付,但借款需川省自行偿付(以地方税收做抵)。

这个方案除了霸道还有些侮辱人。前文提到庚子后“不借洋款”是舆论普遍推崇的爱国行为,现在盛宣怀和朝廷反而给川人强扣上一个“洋款”,先不说这个方案是否公平合理,川民在情理上也难以接受。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另一个因素,从1906年开始的“立宪”折腾,特别是刚搞出的“皇族内阁”,朝廷的威望和信誉在各级民众眼里已经非常低了,清廷还能不能振兴这个国家很多人心里是打问号的。这次朝廷不但回收路权还要强行截款,民众的愤怒并不单单是投资的损失,还有对朝廷的极度失望。

各省都表示难以接受这种国有化方案,而且四川总督王人文提一个很有价值的建议,请求朝廷只将已花的钱转为铁路股票,没花的700万两由川汉公司自行处理,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川鄂两省对铁路国有化的抵触。

但朝廷和内阁并不理睬,反而不停催促铁路公司尽快清理账目,准备交接,矛盾也因此迅速激化。

1911年5月14日,湖南各团体万余人召开大会,议定保路办法十五条,并要求湖南巡抚杨文鼎上报朝廷,维护商民基本权益,否则就罢市、罢课,抗税抗捐。朝廷则谕令杨文鼎按惩处乱党严厉镇压 ……

6月初,湖南咨议局全体议员为抗议铁路国有政策愤而辞职,全省学堂罢课、商人一律罢市 …… 同期湖北咨议局、宪政筹备会等团体致电朝廷要求收回成命,否则不再缴税纳捐 ……

川汉铁路公司也组建了“保路同志会”,6月16日在成都岳府街举行的保路集会上,罗纶、邓孝可、刘声元等人相继演说,声泪俱下。

罗纶登坛,向满场一揖,开口便说:“川汉铁路完了,四川也完了,中国也完了。”言罢大哭,顿时满场号啕,连在场的警察也哭。

因四川总督王人文反对朝廷的回收方案,朝廷将其革职并于7月31日任命赵尔丰为四川总督,谕令赵尔丰强力镇压川人的保路运动。

赵尔丰也理解川人在铁路国有化过程中的损失和愤怒,因此他上任之初对保路党持同情、怀柔态度并请求朝廷修改国有化方案,将事情转资政院讨论为朝廷换取转圜空间 …… 但是朝廷并不接受赵尔丰的建议,督促他严厉镇压。

迫于朝廷的压力,赵尔丰在9月7日诱捕保路同志会领导人蒲殿俊、罗纶等人,查封了川汉铁路公司和同志会。数万群众奔赴总督衙门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人员。赵尔丰下令开枪镇压,死难三十余人,酿成“成都血案”。

形势就此急转直下,各地军民对清廷的不满已近爆发边缘。

但朝廷仍未察觉自身已丧尽民心,反而决定以武力扫平,防止四川的暴乱向全国蔓延。9月10日,清廷将赵尔丰免职,由铁路督办大臣端方署理,并命端方率两千湖北新军至四川镇压 ……

9月25日在同盟会吴玉章、王天杰等人的组织下,四川省荣县宣布独立。10月10日,新军在武昌起义并宣布独立。之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湖南、陕西、山西、江西等省相继宣布脱离朝廷,实行独立或自治 ……

大清就此成为了最后的皇朝,也成了覆灭速度最快的皇朝。

2 阅读: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