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是最后写宫崎骏新片的人?导演们,请说点人话吧

令狐伯光 2024-04-29 22:01:04

文|令狐伯光

五一档马上来了,3月和4月称雄的电影都要靠后站了,当然票房排名前二的就是《哥斯拉大战金刚2》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前者其实没啥好写的,人家表明就是商业特效大片,宫崎骏新片上映时争议一直很大。

隐喻解读和背后历史争议,网友吵个没休,这电影在中国也完成宫崎骏电影票房最高。

差不多8亿票房可以说是赚翻了,但这电影其实和诺兰《信条》,姜文的《一步之遥》《邪不压正》等没有什么差别,现在导演全都不说人话搞隐喻,我个人本身是不太喜欢的,因为这种电影是真的不好看。

和《河边的错误》一样,宫崎骏新片,没那么难懂

这部电影上映前后写过很多稿子分析,人都是环境动物,别把这电影想太复杂了。它和国内《河边的错误》一样,原作者余华是那个年代的,什么马哲,疯子,杀人,错误,精神分裂,你套入当时那段历史很好理解。

这电影也是一样的,宫崎骏是那个年代的后人,他父亲就像电影里的父亲造飞机。

影片一直被一种沉重的气氛压抑着,一个少年生活在一个充满怪异气息的古庄园里,被一群丑陋怪异的老人包围着。母亲葬身火海,整个国家都在经历战争的折磨。天外飞来的城堡,勾魂使者一样的鹈鹕,日本特有的诡异神道和多重宇宙的杂糅。轮回转世,自由与自我的歌颂……等等。

很难理解所有具象的含义,但从总体上来看,这是宫崎骏经过整个80多年人生的旅程,对人生和社会(可能就是专指日本社会)的思考,和对后人的期盼。

真人这个名字似乎就是指本我。他经历了战争,失去了亲人,也失去了来路。他很难割舍过去接受新生活,最后决定去追寻自己的旧世界(母亲),但旧世界不过是一个泡影,而新世界(夏子阿姨)又有沉没的危险,所以他身不由己的首先走上了拯救新世界的道路。在拯救新世界寻找旧世界的过程中,少年的思想历程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认识世界。从雾子那里,他了解到生死不过是一个轮回。在那个轮回的岛上,每个人都很痛苦,挣扎着想解脱。鸬鹚吃掉转生的灵魂,被真人年轻时的母亲烧死。但鸬鹚也是为了生存迫不得已,它们被困在了这个岛上,无论飞多高多远也无法逃离。

不知这个岛代表的是日本还是生活本身,个人感觉是代表眼下的日本社会。

第二阶段是寻找答案,很快,真人在鹈鹕和火女的帮助下,找到了夏子。但夏子拒绝离开,她要在旧世界里生下孩子,继承这个世界的一切。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它有着严格的血统制度,像积木一样危如累卵的平衡,靠着鹦鹉学舌一样的人来维持秩序。

这个世界岌岌可危,眼看着难以为继,统治者(舅公)努力想改变一下,使这个世界更平衡。他找来年轻的充满活力的真人来继承统治,并且给他准备了最好的圣洁的材料来重新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世界。但这一切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想,真人也并不完美,他也有着自己的罪恶,人性的不完美决定了任何人都不能搭建一个真正理想的世界。

第三阶段是抉择,尽管手持武器的鹦鹉首领(指日本军国主义者和保守派)极力想维系旧世界的运转,但作为未来主宰的真人还是选择生活在现实世界,不完美但却充满无限可能、生机勃勃。

什么隐喻,什么反战败?中国观众,不需要理解宫崎骏

最后影片延续了这类电影的一个老套路。被困在虚幻世界里的所有人都得到了救赎与解脱。旧世界无可避免的崩溃,新世界也以不可抗拒的力量继续向前。这电影从观影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全部内容与二战有关,尤其是一火灾漫天飞絮,第一个想到就是那个萤火虫里面讲述的核弹带来的那个场面(或者东京大火),而且后面也强调没有找到妈妈的尸体。

从作者立场出发的话,妈妈代表的是祖国,虽然不希望妈妈被烧死,但是最终还是会走到火灾的那个时间点(因为错了就是错了,自己祖国犯下的罪恶必定要收到惩罚),其他种种鸟类什么的,应该都有对应的代表象征,就可能作者怎么想,而读者又怎么想了。

这个电影是藏了很多私货,可以说是个私货电影,当然所谓藏私货是针对他的母国而言。宫崎骏这是对日本年轻人甚或是全世界年轻人的一种期盼,希望他们能摆脱陈腐观念的束缚,勇敢迎接新世界,迎接未来。不要成为维持旧体系的学舌鹦鹉,要独立思考。

旧世界虽然熟悉安稳,按部就班,但终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重复,而且它已经无法维系,就应该大胆的打破它,免得所有人都困在这个体系里面,一起沉没。

这部电影主要还是讲给日本人听的,无论是迈着日式正步的鹦鹉军队,还是被困守在毫无希望的孤岛上的生灵,被一群老人围绕的少年,曾经辉煌的庭院但现以破败的庭院,讲求服从、讲求血统的社会,对旧时荣光的怀念,都应该更暗和日本的现实。

它可能表现出宫崎骏希望日本放弃过去走向新生的期盼,或者是真的反战败什么的。

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讲,一来这段历史经历不同(被日本侵略),二来单独从电影来讲我也不喜欢这部电影,沉闷毫无新意,也谈不上什么美感。作为宫崎骏的告别之作,像是一场告别演说,缺乏进取精神和强大的感召力。

这个片子很像 “萤火虫之墓”,也有点像“大护法”,而用了"千与千寻" 和"龙猫"的桥段来表现了小孩经历失去亲人,霸凌后,对战争和世界的认知与成长。可以说鹈鹕就是他对过世母亲,或者说是对过去的思念,而夏子则代表当下,一时间难以接受的当下。

真人是因为鹈鹕带路(对母亲的思念)才去曾爷爷造就的空间,希望能寻找到已经去世的妈妈,其间发现夏子也在那个空间有危险,转而决定接受夏子成为他的母亲而离开这个空间。这是一个成长的历程,也是个走出悲伤的故事。

我记得满屋子鹦鹉在其它哪个动画片中也看到过,忘记叫什么名字了。

姜文,诺兰再到宫崎骏?导演们,请说点人话吧

从我的角度,《Tenet》的观影门槛甚至比宫崎骏这部还能低点。诺兰至少还在用商业片的叙事逻辑和结构在讲故事,没有塞那么多意象。《Tenet》的理解难度只在于负熵这个高概念和几个人到底往回逆时间运行了几次。

而即使你不去理解(可以去感受,笑)暗线中的嵌套逻辑,明线依然是个完整的、脑洞不小而且节奏很好的典型商业电影故事,并且伏笔回收做的不错。

宫崎骏这个就太文艺、太个人表达了,当然硬要说我是被商业大片洗坏了脑子山猪吃不得细糠也不是不行。我个人愿意对老爷子在最后一部作品中放飞自我尽情表达表示理解,毕竟在当下这部电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但是我个人是不喜欢这类电影的,包括姜文的《太阳》《一步之遥》《邪不压正》,诺兰的《信条》,还有《布达佩斯大饭店》导演韦斯·安德森后面两部电影《法兰西特派》《小行星城》。

这些导演好像都是非常成功过后,然后拍高概念和高表达,结果故弄玄虚的电影。这不是我不喜欢,你会发现这些电影粉丝和影迷能解读出花来,但是好像也没什么影响,影史经典也谈不上。

高叙事(对应高概念),甚至高概念+高叙事容易曲高和寡,和观众形成双向筛选。高叙事通常凝结电影主创的大量私人化思维构筑。观众被迫实时参与“解码”不熟悉的逻辑片段,解构电影叙事,再实时重构为自己理解的叙事。

这个过程有门槛,观众要老练。观影期间时刻提高注意力,找到每个段落的密钥,解码再串联合并。“实时”很难做到,因为电影通常不会谆谆教诲,也不会给出足够空闲时间。就跟学习拉满进度的课程一样,落下一课又一课,很多人便学不下去了。

那些一骑绝尘的高叙事电影,即便观众有兴趣,也很难一次性完成实时解构重构,所以难免二刷三刷补全叙事拼图。这种电影必须靠叙事之外的噱头唬住观众,例如画面、场景、配乐、明星,避免发生中途大量退场的窘境。

诺兰就是炫技,想整一出时间之矢的古典科幻,结果科幻内核与观影体验里外都没搞好,还不如《前目的地》小成本地把老题材演绎得重口有趣。韦斯·安德森也是一样的,它关键问题也在这里。

导演看似玩得花里胡哨的,但实际上没什么意思,是大多数人都觉得没意思。

姜文,宫崎骏这部片子也一样,心思还是一样的,也许他想最后来个自传,又觉得自己甚至自己的时代都没啥好传的,结果搞太多隐喻和解读,自己玩嗨了,粉丝也嗨了,但实际上不说人话,没什么意思。

我倒希望这样的导演越来越少,因为姜文这个玩好的只有《让子弹飞》,但是奠定影史地位的还是《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其它导演也是一样的。

导演们,真的请说人话吧。

1 阅读:7

令狐伯光

简介:游戏模型师| 动画爱好 | 影视产业分析 | 网络小说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