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常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但最近我越琢磨银行股的现状,越感觉他们这金饭碗不仅端歪了,甚至有点漏水了!明明是坐在财富金山上的巨头,却天天哭穷,股价跌得比ST还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场金融大戏的来龙去脉。
打个比方,这事儿就像邻居家小孩开着豪车要饭,咱看着都替他着急!银行股的分红股息率普遍超5%,这是什么概念?投资人只要持有,年年有钱赚,躺着数钞票。而咱们存点钱在银行呢?贷款利率才3.5%,银行这是摆明了自己跟自己较劲嘛。咱老百姓也不是傻子,利息收入低,股东回报高,银行这是在做亏本买卖啊?
以前吧,咱还以为这是规矩不清,操作上出点问题。现在好了,央妈(人民银行)都看不下去了,主动出钱帮银行回购股份,而且利率才1.75%!这算盘一打,回购股票之后,银行股每股能净赚3.25%,这收益跟高风险的贷款都快赶上了,还能稳赚不赔!说白了,银行现在回购股票就等于“用一块钱买回两块的东西”,你说划不划算?
那更别提有些银行股价已经跌破净资产了,像民生银行,0.32元就能买到1元净资产。简直就是捡钱啊!如果银行能拿出20%的利润回购股份,把这些股份注销掉,那剩下的股票就像分蛋糕一样,参与分红的少了,咱每股的收益自然也就提高了。这不就是“掏出自己兜里的钱,给自己发奖金”吗?说得再直接点,银行股压根儿不用往外赚,只要自己从内部挖潜力,利润照样蹭蹭往上涨。
网友们可是对这事儿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不就是典型的‘牛不喝水强按头’吗?股东收益这么高,银行不赶紧回购,还等啥呢?”也有人调侃:“银行这是嫌钱多烧的!借钱给自己,自己赚股息。”还有人幽默地总结:“银行股就是个倒霉孩子,天天跟钱打交道,结果钱到手了自己还哭穷!”
事实胜于雄辩,咱来看看数据。银行股股息率5%,回购利率1.75%,净赚3.25%,这利差谁不动心?再看民生银行,股价只有0.32元,而净资产1元,相当于拿几毛钱就买了1块钱的东西。咱老百姓买东西讲究“物有所值”,可银行现在的股价压根儿没反映出它的真正价值。搞得很多人心里都憋着一口气:这么好的资产,怎么就没人捧场?
当然,也有一些谨慎的声音:“银行是不是在消耗自己的实力?如果光靠内部回购撑股价,那未来还能有多大发展空间?”还有网友调侃说:“这事儿就像富人家天天吃咸菜,却天天喊要发财。”有道理吧?但不管怎么说,回购股份确实可以带来短期收益上的提升,这也是无可否认的。
再回到根本问题,为什么银行股价跌得比ST还惨?明明每年都分红,收益率不低,怎么就没人买账?其实这事儿不是一天两天的锅。回顾以往,每当经济周期波动,银行总是首当其冲。再加上金融政策调整、市场情绪波动等因素,银行股经常成为“受害者”。
举个例子,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全球银行业经历了一场浩劫,许多银行股价一落千丈,投资人一听到银行都怕。中国虽然那时候相对稳健,但也受到了波及,很多银行股在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信任危机。这股“危机感”延续到今天,银行股就像有了“阴影”,总是提不起精神。
银行股要想彻底扭转乾坤,不能光想着外边赚钱,还得学会向内挖潜力。这就像咱们日常生活,家里有个存钱罐,没事多存点,慢慢就能积少成多。银行也一样,要从自己的股东结构、收益分配等方面入手,回购股份是一方面,但也不能光靠回购,未来还得多想些稳健发展的办法。
其次,银行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回馈股东,稳定投资者信心。股价跌破净资产说明什么?市场不信任你,投资者对你没有信心。要恢复市场信心,银行不仅要通过回购提高每股收益,还要在业务扩展、风险控制、创新金融产品上多下功夫,让投资者看到你的“内功”扎实,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最后,咱老百姓的投资理念也得变。银行股其实就是稳健型投资的典型代表,不求暴利,但胜在长期收益稳定。看似“慢”,但实际上更安全。股市有句老话:“慢就是快”,银行股正是如此。
话说回来,银行股目前的窘境,确实让人心疼。你说,这么好的金饭碗,端好了是个宝,端不好就是个负担。希望未来银行股能早日找回自己的“黄金时代”,不再是“明珠蒙尘”。大家怎么看?你觉得银行股的回购策略能否救它们于水火之中?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
各位看官,这篇文章不仅是对银行股的剖析,也是对我们投资理念的一次反思。买银行股还是不买?长期持有还是短期套利?咱老百姓该如何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找到自己的财富之路?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您一些启发,也希望大家踊跃讨论,说出您的心声!
分红要除权
银行股盘子大,不适合割韭菜
作者没有懂银行的经营,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是贷款与存款之间的利差,手续费很大部分也关联贷款。中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不注重股东回报,一方面大部分可以分红的公司是国企,国企股份减持很受限。另一方面市场炒作风一直压不下来,暴涨暴跌,不需要股东回报来推动公司价值增长,也不会实现,最后是估值定价的事,不要只看银行估值低,全市场大多数公司估值都是很高的,关键高了还能炒的更高,没有成熟的估值体系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