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匠名师-潘洪泉
“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古琴,柔韧且顽强地流转了三千年,最具中国古代文人气质,亦最得中国古典美学意趣,高古、清逸、淡雅。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国风》中就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而古琴斫琴师,是指在古琴斫制方面有较深造诣的人,一位合格的斫琴师必须经过传统文化、古琴艺术关、工艺美术关、身体关四大关口。
他说,每一张琴,都是一个生命,你得用生命去聆听,才能听到它的声音。他力图做到完美,查遍所有的资料,他说他不是在斫琴,而是在和琴交流,他就是斫琴师潘洪泉。今天我们带着对这个职业的好奇走近斫琴师潘洪泉的优雅世界。
潘洪泉,1982年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斫琴师、工艺美术师,2014年创办知弦堂古琴研制工坊,精品陈立馆,全面介绍了琴筝的历史、文化和制作艺术,得到了琴界专家、学者以及同行的赞誉,多年来一直从事古琴弹奏、制作技艺与推广,深受藏家和爱好者好评。
自 2002 年起,潘洪泉开始学习,从事乐器制作潘洪泉从2003年起,受教于多位斫琴大师前辈,传承扬州传统古琴技艺,弘扬扬州古琴文化遗产,创建扬州古琴研制工坊,创建扬州传统文化品牌。
他自创办古琴研制工坊以来,在国内和本市著名专家和老师的指导下,全面传承了扬州古琴制作技艺。同时,注重与全国知名古琴机构和古琴大师的合作,研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古琴产品的质量和良好传承性,不断开发与时俱进新产之声,在全国古琴界具有很大的影响。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研究,他对古琴斫制的反复摸索,实验,实践,个人的才能得到了全面的发挥,提高和升华,成就斐然。
2013 年受邀参加“张家港中国琴会会议”。2014 年他创办了知弦堂古琴研制工坊,精品陈立馆,全面介绍了琴筝的历史,文化和制作艺术,得到了琴界专家、学者以及同行的赞誉, 前来参观的观众较多,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2014-2016 年,潘洪泉老师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个人作品展,其作品广受古琴爱好者的喜爱与收藏。 2015 年受邀参加“北京中国器乐协会个人作品比赛”,并获得奖项。2016 年受邀参加“成都国际古琴会议”,并成功举办个人作品展及演出。2017 年受邀参加“河南开封古琴首届文化节”。2018 年 8 月受邀参加“山东诸城首届古琴艺术文化节暨 2018 古琴幽兰阳春奖比赛”,2018年其作品被收入《中国古琴当代斫琴师名录》,并发表了论文《古琴斫制心得》。
古琴的外衣不仅在于华丽,也是古琴音质好坏的奥妙所在。生漆属阴,性坚质硬,上漆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每遍漆都要打磨、推光。所以,一张好琴,制作周期花费两三年也实属正常。最后再安足、上弦,配上岳山、冠角等配件。潘洪泉常说,“很多人做事情,总是及格就行了。但斫琴不能这样,必须工到,才能做细活,工不到一下就看出来了,要沉下心静下心去做。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打磨。”
多年来,潘洪泉老师创作了具有很大传承的作品十几件,伏羲式戥心,混沌式真淳,洛象式紫电,仲尼式清水凉风,竹节式熙怡,等等。另外,他熟练掌握另外广陵派的琴风特点,结合了广陵派与川派的特点,很深的掌握了稳,健,准,圆,和,畅,高,古,清,神,妙,化的演奏特点,在习琴的同时,学习乐理,阅读《中国古琴音乐史》《琴史新编》以及唐诗宋词,力争理解和表达每个琴曲的曲意。
用几年的时间去做一张古琴,这张古琴的气质里不仅仅蕴含着时间与心力,还有斫琴人的精气神。琴人寻材,需要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成就古琴,则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由木发声,赋予古琴生命,是斫琴师潘洪泉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和追求。
每一个专注斫琴的日子,都是潘洪泉生命的根底。现代社会节奏很快,总要有一些人去坚守一些“慢”的技艺,才不至于因为太快而丢失掉一些珍贵的东西。而这种持守,其实无形中担当起了一种传承的责任。传统的古琴与漆器,在斫琴师潘洪泉手中,得以延续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