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武兵(北京)
嫩林线,这是回望时的感觉(组诗)
‖ 这就是背“寒”一战
我们是大兴安岭的亲人
踏入雪域的脚容不得缩回来
真的,第一天冻得想哭
早晨眉毛上结霜
一双鞋被冰焊在地球上
喊人用镐来刨
记得将军入住帐篷的第一夜
盖八斤重的丝棉被也不顶用
还是冻坏了鼻子
即便如此,激战前夜
没有后撤的念头
这就是背“寒”一战
有走过雪山草地的老红军领着队伍
困难总在意志前认怂
第一步,就是站得住
我们的帐篷钉在“高寒禁区”
将铁道兵的“三荣”思想写进美学领域
冻猪肉用锯拉,切菜用斧子劈
钢钎打进冻土层里
雪上支锅也能做饭
我们在这里学会生存
叫火车唱着歌
到脚前报到
‖ 我听见雪里有一种呼吸
暴雪没有人情味
一夜呼啸,帐篷被雪封门
总以为爬冰卧雪是“抗联”的故事
眼下自己也续写着密林斗雪史
只要能在零下50℃的地带住下来
铁路就能跟着战士在这里安家
我们当然不会把命撂在这里
环境逼着战士发明土暖气
室内盘起一条“地火龙”
燃烧着从雪野拾来的枯枝
帐篷里仿佛请进了春天的太阳
野虫也趁机跑进来过冬
支起通铺的柳桩悄悄地发芽
战士不会在梦中冻醒
我听见雪里有一种呼吸
丝丝缕缕,发自战士心底
强大,均匀而平静
梦里裹着誓言和智慧聚成的雷
用心发声
报春
‖ 春天里,架桥人宁愿冻着自己
呼玛河喜欢冬眠
春天了,还睡在零下20℃的梦里
我们摸透了它的脾性
创造了“冻结法”施工
刨一层冰,大桥的基坑井
就乖乖的往下深一层
日出日落,一个冬天过去了
冰河上长出六个大“春笋”
还有两个基坑井,要赶在
冰河解冻前钻出桥墩墩
谁都担心坑深温度上升
会融穿井壁窜水,前功尽弃
冻肿鼻子,也不想天气回暖
扎起引风墙,诱导河上的寒风
灌进深井里降温
我们宁愿冻伤一双手
扎草帘,喊呼玛河上的风
吹过来,吹过来
像黄继光堵碉堡的英勇
我们只有一个念头
春季不歇工
冻着自己
抢进度
‖ 六月天,松叶拢着一堆雪
是松叶拢着这堆雪和冰碴
还是残雪残冰抱着这些松叶
我看见六月阴冷的印迹
惊讶于它们的残而不灭
阳光无法在这里制造它们的融点
无法击溃它们的固态
走进大兴安岭
除了铁道兵的帐篷
百里无人烟
六月还有雪,还有冰
想祖国等着用木材
盖房不能缺了门窗和房梁
从南方来的兵
也决不言退
我当然不能再用诗意的美学
掩盖六月雪下藏着的抗寒故事
为了这条铁路早日拉响火车的笛鸣
有多少没走出这里的士兵
挽着爬冰卧雪的日子
还在路基边站岗……
‖ 那个站名曾经叫西林吉
现在的漠河站
当年叫西林吉
传说这是一个汉族百姓的名字
记载着民族和睦的故事
嫩林铁路是我们牵到北疆的一条龙
西林吉是中国最北端的火车站
是龙口,吐出的河流成水网
四通八达
龙抬头的时候
望着北极村
那里有高高的哨塔
一条黑龙江的支流
记载着昨天和今天的经历
开江的春汛是一道风景
铁路和水路连起来
盘活了经济和人脉
看到西林吉——漠河的变迁
我们会闪动泪花,心里想说
掂量当年那些几近折磨意志的付出
今天还难以相信:这是咱
做过的事业
作者简介:李武兵,湖北武汉人,现居北京,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诗集《李武兵抒情诗选》(上下册),散文集《太阳鸟》,长篇纪实文学《自然之子》等。
责任编辑: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