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最近看到一个说法,其实挺好的,解释了刘备和诸葛亮、刘禅、诸葛瞻几代人的关系。
刘备比诸葛亮大18岁,在古代这已经是两代人的年龄差距了,算是上一辈人。
所以刘备对诸葛亮虽然是三顾茅庐才请来的,也一直很重用,但还是当成年轻人在培养,而且是重在培养综合能力,不光打仗,还要搞内政。
刘备入川的时候,刘禅尚在幼年,说是交给孙夫人,但其实主要是诸葛亮负责教育。
诸葛亮比刘禅大26岁,也是差一代人了,算是刘禅的父辈。
老版三国演义里横江夺阿斗的情节设计得很好,孙夫人把阿斗带上船之后,阿斗第一个反应是,四叔呢,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
这意思就是,四叔也就是赵云是一直陪着他的,走到哪儿都跟着的那种。
所以阿斗的潜意识里,就是赵云如果不跟他一起,就意味着情况不对。
赵云和张飞联手夺回阿斗带上岸之后,见到诸葛亮,很显然很开心,诸葛亮赶紧上去抱住了,就像老父亲见到失而复得的孩子一样。
入川之后,刘备先北征汉中,接着又东征,四处打仗,阿斗跟他相处的时间其实不多。
从感情上说,阿斗对诸葛亮可能比对刘备要亲近得多。
无论是在荆州还是在成都,阿斗的幼年和少年时期,都是诸葛亮陪伴更多,同时还要负责教育。
到刘备在永安去世的时候,刘禅不在身边,只有更小的刘永、刘理,刘备交代两个孩子要对诸葛亮父事之。
意思不光是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照看,这俩小的也要诸葛亮多照看。
至于刘禅,从刘备的角度说,根本不用交代,诸葛亮一直都在照看。
而且,这时候诸葛亮自己还没孩子,把刘禅从小带到大,跟自己的亲生孩子也差不多。
所以,后来诸葛亮北伐之前写出师表,事无巨细,交代得特别清楚,生怕把什么事忘了交代,显得特别唠叨。
人到中年就容易理解,这其实就是父母要远行的时候,对尚未成年的孩子放心不下,所以一定要把什么事儿都安排妥当,以防万一。
刘禅对诸葛亮的信任,也是无以复加,一辈子就主动杀了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因为诋毁诸葛亮。
诸葛亮只有一个亲生的儿子,他死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
而且,诸葛亮去世之前,大多数时间都在汉中,或者在前线,在家的时间很少,诸葛瞻估计也没多少时间教育。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对诸葛瞻的关照就和诸葛亮对刘禅差不多,不光教育,而且也很注重培养,提拔得也非常快,还把女儿许配给了他。
对刘禅来说,去世的诸葛亮可能对他影响不大,但刘禅之于他,肯定不止是皇帝和老丈人,更像是父亲。
最后邓艾伐蜀,刘禅把成都仅存的兵力都交给了诸葛瞻,而且还有张飞的孙子、黄权的儿子等蜀汉二代,自己没有留后手,这信任很显然也是超出了一般的君臣关系。
因为这是最后的本钱了,如果诸葛瞻不那么忠诚,突然临阵倒戈,杀回成都,他是无力抵抗的。
敢把成都仅存的一点军队全交给诸葛瞻,就说明他对诸葛瞻的信任是没有保留的。
诸葛瞻虽然能力有限,没有在绵竹之战中力挽狂澜,但父子一起战死,非常壮烈,没有逃跑,没有考虑过投降,也对得起从刘备到刘禅两代人对他们家的培养和信任。
所以陈寿最后感慨说,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是“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其实不光是诸葛亮和刘备,诸葛亮和刘禅,刘禅和诸葛瞻,这种君臣之间的高度信任,空前绝后。
董卓笑了
好像也就刘备和诸葛亮他们几个人有这种关系了!其他历代都没有这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