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已至,天气越来越冷,而我们早上是越来越不想起床。八点上班,在被窝里磨蹭到七点半,闹钟是响了一遍又一遍。为什么人一到冬天就犯懒呢?一年来夜晚的入睡时间都是固定的,为什么单单是冬天起不来床呢?
今天王药师就给你揭秘一下这其中的奥秘。
一、早上赖床——刻进基因里的节能机制早上起不来床,是写进DNA的节能机制所决定的。这刻进基因里的节能机制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形成的一种遗传本能,即尽可能地保存能量,并避免身体受到寒冷的伤害。
人类祖先在寒冷的环境中,为了保持体温和防止低温症,大脑会密切监测身体热量水平,并促使人们选择温暖的地方,如被窝,以保持体温。这种节能机制有助于降低能量消耗,提高生存概率,从而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被遗传下来。
另外,冬天褪黑素分泌增加还会让人们更容易感到困倦,不想起床。而且,当人们入睡时,核心体温逐渐下降,而在苏醒时,核心温度需要缓慢恢复。在寒冷的天气中,人们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恢复核心体温,实际上赖床就是身体温度缓慢恢复上升的过程。当然,适度的赖床时间还能够给予身体和大脑足够的缓冲,使得逐渐从睡眠状态过渡到清醒状态。这有助于提高醒来后的认知能力、身体活力和情绪稳定性。
因此,冬天赖床其实是因为身体在保护我们,而一旦身体探出被窝,我们会感到冷得“哆嗦”,这也是身体在通过颤抖产生热量,以对抗寒冷。
二、适度赖床,可以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冬天赖床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等人群来说,这是因为寒冷的气温会使得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心脏需要加大工作量来维持血液循环,继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寒冷的环境还可能促使血小板变得更加活跃,导致血液黏稠度上升,血流速度减缓。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如果醒来后立即下床,容易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诱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所以说,早晨醒来赖床一会,给身体一点适应温度的时间,是真的在保护心脑血管。
总之,冬季喜欢“赖床”并不是因为我们“懒”,而是身体机能根据自然变换主动选择的一件“自我保护”的事情。在冬季或其他寒冷季节,适度赖床可以视为一种有益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助于维护心脑血管健康,并提升整体身体状态。
三、老年人冬季养生,尤其要注意“四慢”和“三暖”!俗话说“熬过冬天,平安一年”,冬天是老年人的一道坎,就是因为低温之下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高发,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老年人想要安全过冬,务必慎之又慎。
1. 起床慢,运动慢,脾气慢,吃饭慢
①冬天天气寒冷,早晨又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间段,如果起床太快,出门太早,遭受寒冷刺激,血管骤然收缩,血压剧烈波动,很容易诱发心血管意外事件。
②运动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冬天运动尤其要谨慎,如果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或者天冷时运动,对老年人来说,也是有可能带来致命风险的,尤其注意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出门锻炼。
③冬天也要少生气,注意管理好个人情绪,过激的情绪同样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一大元凶,想要心态好,就要少管闲事,少钻牛角尖,多培养自己的爱好,心情才会好。
④老人吃饭也一定要慢点才好,这样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避免加重心血管负荷,尤其注意不要暴饮暴食、狼吞虎咽,饭后不要立即睡觉、洗澡等,否则也会有危险。
2. 头要暖,肚要暖,脚要暖
①头部是人体阳气的聚集地,做好头部保暖,才能减少阳气损耗,更是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老年人冬天出门一定要戴好帽子才行。
②腹部保暖也很重要,尤其是对胃寒的人来说,冬天腹部着凉,很容易加重症状,导致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所以想要胃好,一定要护好肚子。
③脚也很怕冷,因为这是离心脏最远的部位,也是最能感受到温度变化的器官,只有脚暖和了,全身才能暖和,老年人尤其要注意,穿暖和、合适的鞋子,每天用温水泡泡脚,也是绝佳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