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杨勇作为代表团代表访问南斯拉夫。谁知前来接待的人群中,却并未看到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面孔:“怎么没见铁托总统呢?”
铁托负责接待的南斯拉夫人民军总参谋长笑着说:“总统在忙呢,不如我来接见您吧。”
虽然南斯拉夫总参谋长说总统公务繁忙,但所有人心里都清楚——铁托总统之所以没有接待,是因为来访人员阶级的原因。
他们认为杨勇地位不够,所以指派了总参谋长进行接待。
此事传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耳朵里,只见他笑眯眯地说:“杨勇这小子,也是时候让他升总长了。”
那么,为何南斯拉夫方认为杨勇的身份地位不够?邓公又为何要升他为总长?杨勇最终成为我国总长了吗?我们不妨来看看。
杨勇与邓小平坚定不移的革命情怀
提起杨勇,我们是不陌生的。作为开国上将之一,杨勇在革命战争时期为我们国家的革命付出了诸多心血。
杨勇性格开朗,与许多革命将领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杨勇上将与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邓小平之间,也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
1936年,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杨勇被任命为红一军团第1师第4师的政治常委。
邓小平同志也在红一军团工作,不过他担任的职位是红一军团政治部长、宣传部长等职位。
杨勇对于25岁就领导百色起义的邓小平早有耳闻,且十分钦佩。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也对文武双全的杨勇印象极佳,不过由于战乱频繁,两人的接触并不多。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邓小平成为了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在不久后更是接任了八路军第129师的政治委员,率领部队挺进了华北抗日革命根据地。
杨勇作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的一位团长,带领我们的部队在鲁西抗日革命根据地战斗。
1945年4月,杨勇参加了共产党第7次全国代表大会。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在1945年8月20日成立了晋冀鲁豫军区。邓小平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的政治委员,杨勇被任命为晋鲁豫军区司令员。
杨勇在邓小平与刘伯承的领导下,杨勇相继参加了平汉、定陶、豫北,鲁西南等一系列大型战役。杨勇在一系列战争中表现出的出色军事才能与战争意识,也让邓小平对其大加称赞。
1947年8月,在邓小平同志的指挥下,杨勇带领第一纵队作为西路,经过极其激烈的战斗,在8月底顺利抵达了大别山区。
随后,杨勇又带领自己的部下转战江淮,建立了诸多功勋。
1949年2月,刘伯承成为了第二野战军的司令员,邓小平依旧任政治委员。
在决定好其他几个兵团的司令员后,刘伯承等几人在考虑第五兵团司令员的人选时犯了难。
刘伯承第五兵团的司令员最初有两个人选,一位是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另一个也是第一纵队的司令员。
两人的资历大差不差,那位司令员在作战指挥方面也比较突出。
不过那位司令员不善于团结同志,虽然杨勇在指挥作战方面不一定比那位纵队司令员强太多,但他为人比较大度,与同志极为团结,且考虑问题比较老练。
经过诸多考虑,邓小平同志对此当即拍板,任命杨勇成为第五兵团的司令员。
1949年,杨勇带部顺利的解放了贵州。1953年4月,杨勇被派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10月回国后,杨勇与担任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依旧交往颇多。
邓小平:是时候让他升总长了
1977年9月,杨勇作为副参谋长协助邓公主持总参的工作。邓小平同志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十分非常繁忙,更是身兼多个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
对此并不了解的南斯拉夫,在对我国的接待工作上就闹出了啼笑皆非的事情。
杨勇1978年6月,杨勇作为我军副参谋来到了南斯拉夫访问。谁知却并没有见到铁托总统:“铁托总统怎么没来呢?”
面对我们的疑惑,南斯拉夫总长只是笑着说:“我也可以将你们接待的很好,铁托总统工作繁忙,就不必打扰他了。”
毫无疑问的是,南斯拉夫方面认为——杨勇不过是副总长,这样的身份地位是不足以让国家总统前来接见。
双方对此心照不宣,谁知在不久后南总长回访中国后,南斯拉夫参谋长却意外对杨勇表现出了歉意。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在南斯拉夫的访问中,起初是邓小平出面接待了南斯拉夫代表团。可随后的日常接待工作,却是由杨勇来完成的。
南斯拉夫总长这才明白杨勇在总参的地位,对此颇有歉意:“我如今才明白你在中国军队的身份地位,这样看来,那时我接待你的规格是不够的呀。”
杨勇对此只是大度地摆了摆手:“我就是一名副总参,你的接待规格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邓小平同志听到了这个消息,笑着说:“杨勇在总参谋部的工作十分不错,也是时候给他升总长了。”
1979年,邓小平不但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还兼任着总参的职位。
对此邓小平同志主动提出不再兼任总参职位,并开始考虑自己的接替人选。
起初中央已经明确表示了杨勇拟接替邓小平担任总参谋长的工作。一般来说,“拟接替”这三个字,就说明了杨勇接任总裁一职已经板上钉钉。
只是在不久后,总参的人选就发生了意外变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邓小平同志对总参谋长的人选十分慎重,虽然他极其看好杨勇同志。
不过在开过几个接连会议,听取诸多人的意见后,决定补增许世友、杨得志、韩先楚、杨勇,王平等人作为中央军委常委。
那时许世友的年龄已经超过7旬岁了,中央军委中意的人选必定不是他。
杨得志排在杨勇之前的杨得志,毫无疑问则是中央军委属意的对象。1980年2月20日下午,中央军委秘书长传达了杨得志接任邓小平总长职务的消息。
杨勇则作为副总参谋长代表上台进行了讲话。
在此次讲话中,杨勇对杨得志同志的到来很是开心。他挂着大大的笑容,说道:“我们对他哪里陌生嘛。他是一个极为正派耿直的人,对于成为他的副手,我非常荣幸!也相信由他来主持总参工作,我们的总参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台下的杨得志听了这话,心里也是十分妥帖。谁都不知道,本以为会针锋相对的两人,实则是极其要好的革命战友。
杨得志与杨勇革命时期的密切交往
杨勇杨得志的交往,最早要追溯到长征时期。
两人一位在红三军团,一位在红一军团。两个军团在长征途中,一直是打得配合战。不过战场形势复杂,两人在长征时期并未见过面,不过都早早听说过对方的名字。
身处红一军团的杨得志早就听说——杨勇是红三军团中一名极为年轻又优秀的团政委。
杨勇同样也对带领部队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团团长杨得志久闻大名。
长征后期,由于部队整编,杨得志也被编入第一纵队第一大队。杨勇则被编为第二纵队第十大队,并担任队内的政治委员。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36年的春天。杨得志与杨勇两位战将终于见到了对方:“早就听说杨得志同志英武不凡,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杨得志听了这话连连摆手:“长征时期我就听过你的名字,你真的很不错!”一见如故的两人,在此次会议期间,以茶当酒,谈天说地。
在闲聊的过程中,他们才知道他们都出生于湖南,甚至家乡互为邻县。
杨勇听说杨得志比自己大的不多,毫不犹豫地叫了一声:“杨老哥。”
此后的相处中,杨勇一直这样称呼杨得志。我们不难看出,两人之间情谊十分深厚。
1936年5月,杨勇调任为红一第一师的政委,杨得志成为了二师师长。
在任命书下来后,杨得志、杨勇、第1师师长陈赓、第2师政委萧华等人,到照相馆里照了一张大合影。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们分别带领部下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之后两人很长一段时间都活动在晋东南一带。
他们在晋东南地区一同扩兵、练兵,那是他们记忆里十分温暖的片段。
1939年初,得到命令的杨得志,带领自己的部下从东进入了冀鲁豫边区。
与此同时,杨勇则带领部下开辟鲁西抗日革命根据地,并在115师担任旅长一职。
两人虽然没有并肩作战,但他们的精神紧紧相连。他们共同抵御日寇的侵略,并在战斗中紧密配合,相互支援。
记得在一次战斗中,杨得志与杨勇两人带兵一同反击顽军。
谁知在战斗中,杨得志部队不小心陷入了敌人的包围。面对这样的情况,杨勇坚定地对杨得志说:“老杨哥你放心,不胜利,我们部绝对不撤出战斗。没事的,我们一起打!”
在这次突围战中,杨勇与杨得志配合紧密,顺利击垮了顽军,顺利的完成了此次战斗。
1941年7月,两人的所在的军区被合并。杨勇也收到了自己作为副司令与杨得志共事的消息。
杨勇得知自己可以给杨得志做助手,兴奋的一晚上都睡不着觉。谁知两人还没见面,杨勇就被派往延安了。
后期杨勇又因为七大延期,留在了延安。直到1944年的春天,杨勇才接到中央军委派遣他回冀鲁豫根据地的命令。
杨勇对杨得志实在思念,马不停蹄的就动身前往延安。
谁知杨勇回到冀鲁豫军区,才得知杨得志在很早之前就离开了,如今正活动在延安一带。两人就这样阴差阳错的,几次都没有见到面。
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杨得志才回到军区。
杨勇这才又与多年未见的“老杨哥”再度重逢。两人开开心心地坐在一起,共同回忆曾经的葱茏岁月,畅聊着未来的工作安排。
谁知没过多久,杨得志就就带兵来到了东北驻守。根据晋冀鲁豫军区的指示,第一纵队与杨勇的第七纵队进行了合编,成为了新的第一总队,杨勇被任命为新的司令员。
两人被分在了不同的战略区,杨得志留在了晋察冀军区,杨勇则是跟随刘邓南下作战。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两人奋勇拼杀,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杨勇本以为在解放后,自己与“老杨哥”又会见少离多,谁知“老杨哥”竟然被调到了总参工作。
杨得志上任后,杨勇全面协调了杨得志的工作。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两人携手并进,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
1982年杨勇的身体出现了重大的问题,被送往了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杨勇知道自己已然时日无多。
1983年1月1日,他将儿女都叫在了自己的身边:“我这一生为国奋斗,已然没有遗憾。党和国家对我很好很好,我死后,你们要努力为党为国……”
儿女家人们纷纷含泪答应,杨勇闻言放心地闭了闭眼睛:“你们都是好孩子……”说罢,就悄悄睡去。家人明白,杨勇这是在交代遗言……
果然,五天后,杨勇将军再也撑不住了,永远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国家与人民。
杨勇将军的英勇事迹、豁达态度依旧让人十分敬佩。他是革命战争时期当之无愧的英雄,更是新中国呕心沥血的伟大建设者。
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将会永远记住他的名字,他的事迹也将在人间永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