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单位丨黑龙江省九峰山养心谷森林康养基地入选国家林草局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黑龙江省伊春市九峰山养心谷的景色。 (新华社记者 杨喆 摄)
一、发展背景
九峰山养心谷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金林区,建于2014年,为国家4A级景区。近年来,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完成了由单一的生态观光游模式向“吃、住、行、游、购、娱、养、研”综合要素齐备、康养主题鲜明的功能型景区的转型升级。现已发展成为以森林康养产业为主导,林下经济产业、现代农业齐头并进,药膳研发、研学教育、中药资源鉴赏、药用动植物科普等多业态融合的综合型景区。
这是8月12日拍摄的黑龙江省伊春市九峰山养心谷的景色。 (新华社记者 杨喆 摄)
二、经验做法
(一)严守生态红线,以短养长。
景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把“绿水青山好空气”作为发展的最优资本和最大优势,严守生态红线不逾越,既利用资源优势、生态价值创造金山银山,又保护住这一片绿水青山。近七年来,景区从景观公路两侧入手,一直到浅山区,清林、透光、抚育2.1万亩,树木生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林相观感大幅提升。造林、补植树木2万株,培育红松、云杉绿化苗木8万株,园区内近15公里游步道两侧全部按照分区特色栽植绿化树。
(二)多产业融合发展,开创林下经济循环体系。
基地按照“森林+”多产业布局,全链条实现自给自足,循环发展。
“森林+康养”,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适宜的物候特性,首创“九养”文化理念(环境养、饮食养、运动养、经络养、情志养、音药养、辨证养、细胞养、顺时养),尤其运用药食同源蔬菜研发的药膳及健康产品,受到广大游客的认可。
“森林+中药”,利用林下空间,仿野生种植林下参、赤芍、玉竹、百合等中药材,品质可与野生中药材媲美。种植的寒地甜百合、蒲公英、桔梗,除具有优良的观赏性、食用性、药用性,也成为森林花海和保健养生食材的最佳选择。
“森林+农业”,以体现农耕文化为目标,建有8栋冷棚、3栋温室和1.3万平方米的农业观光区,生态种植油桃、大樱桃、葡萄、蓝莓、雪莲果、红秋葵、枸杞菜等功能型蔬菜和特色水果,配合老式农机展示,尽享乡村情怀。
“森林+养殖”,饲养火鸡、乌鸡等禽类近2万只,鸵鸟、孔雀等珍禽800只,梅花鹿200只。林下散养减少了树木的虫害问题,同时,禽畜排出的粪便经统一收集处理后可发酵成为有机肥料提升地力,种植出的高品质蔬菜和中草药的茎叶,又粉碎变成禽畜的优质饲料,形成了“绿色、高效、节约”的循环体系。
“森林+教育”,作为省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依托丰富的物种资源,开设自然教育课堂,增强了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为小兴安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研究中心设置了自然教育园,承担野生动物救护安置的社会责任。
“森林+体育”,在白桦林下建有森林太极道场、森林瑜伽馆、森林漫步道、森林骑行路,可开展森林步行浴、坐浴、睡浴、运动浴等森林养生运动项目。
“森林+旅游”,开发了森林生态漂流、森林高空观景台和高空水滑、森林冰瀑景观、小兴安岭植物研学路、林下花海等丰富的观光体验项目,为全龄游客提供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
游客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九峰山养心谷乘坐皮划艇漂流。(新华社记者 杨喆 摄 )
三、取得成效
随着林下资源的有序开发,林地综合效益得到大幅提升,基地总收入2018年为1391万元,2019年2680万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总收入仍然达到3009万元。
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任务——“赤芍生态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试验示范基地”“东北森林区生态保护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试验示范基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黑龙江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为创新发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的特色基地,九峰山养心谷安置林业职工和农民共计193人,人均月工资由2018年的2400元增长到2020年的2900元,实现年均10%以上的增长。接待游客人数由2018年15.8万人、2019年22.2万人,增长至2020年22.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