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在当下依然振聋发聩。
一所高等学府的食堂,本该是莘莘学子安心就餐的场所,却因食材过期、“三无”产品等问题成为舆论焦点。
更令人唏嘘的是,发现问题的食堂安全员不仅没有获得表彰,反而遭遇了解聘,这令人不禁要问:食品安全究竟该由谁来守护?
10月22日,广州大学黄埔校区食堂爆出食品安全丑闻。
一位刚入职第二天的食堂安全员马女士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食堂冰箱里存放着发霉的豆腐,送货车上堆着过期河粉、发霉土豆和变质面条,多种食材无生产日期标签,肉类产品更是缺少检验报告。
这些本该及时销毁的问题食材,竟然还在正常流通使用。
“当时我的心都凉了半截。”马女士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仍心有余悸,“这些都是学生每天要吃的东西啊!
我们自己的孩子,要是吃到这些问题食材,后果简直不敢想象。”本着对学生健康负责的态度,她立即向学校和供应商反映情况。
等待她的不是表扬,而是一系列令人费解的“神操作”。
先是被莫名其妙地移出工作群,随后便收到了解聘通知。
这种“枪打出头鸟”的做法,让许多人不寒而栗。
“我本以为发现问题并及时报告是尽职尽责的表现,没想到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结果。”马女士说。
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在网络上迅速发酵。
不少网友对学校的处理方式提出质疑:“这不是掩耳盗铃吗?”“举报违规反被开除,这种操作真是令人大跌眼镜!”“到底是要保护学生的健康,还是要保护违规经营者的利益?”类似的声讨之声在各大社交平台此起彼伏。
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广州大学火速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
经初步核实,马女士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
学校已向承包方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
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随即介入调查,表示将依法严肃处理相关违规行为。
近年来,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暴露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诸多漏洞。
有专家指出,目前多数高校采用食堂外包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减轻了学校的管理负担,但也带来了监管难度加大的问题。
承包方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在食材采购环节上打“擦边球”,甚至铤而走险使用问题食材。
“食品安全无小事,学生健康大于天。”某高校食品安全专家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应该建立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查制度,提高承包方准入门槛,定期开展食材抽检。
建议引入家长监督机制,让学生家长也能参与到食堂监督中来,形成多方位的监管网络。
这起事件折射出的不仅是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一个关乎诚信和担当的社会话题。
当勇于揭露问题的人反被打击报复,这样的结果无疑会打击其他人主持正义的积极性。
如何保护敢于说真话、办实事的人,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让人欣慰的是,在舆论的推动下,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但人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谁来为莘莘学子的餐桌安全把关?
如何建立起真正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这些都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群策群力。
面对这次事件,除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鉴,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护好学生的“舌尖安全”,让家长们能够真正放心。
这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