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10月19日晚,第34届“银河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现场颁出了最佳短篇小说奖、最佳中篇小说奖、最佳网络文学奖、最佳原创图书奖、最佳新人奖、最受欢迎外国作家奖等十多个奖项。最佳长篇小说奖空缺。
其它的倒不说了,但是这个荣获“最佳网络文学奖”的《隐秘死角》。它确实就不是那么科幻了,我还没有看过,但是看介绍和截图出来的情节,大概就是异空间和机甲有点沾边,但是基本上还是走网文设定力量体系那种,并不是网友口中的那种科幻了。
还有跟着得了雨果奖的《时空画师》,其实就是历史悬疑里插点科幻元素。
如果要解释的话,第一是这个银河奖和雨果奖虽然号称科幻奖,但是这个最佳网络文学奖设立以来,一开始《死在火星上》《我们生活在南京》这些都是认可的,但是后面的《深海余烬》《泰坦无人声》很多人认为就不是科幻而是奇幻。
而如果要问我个人评价的话,其实是不是所谓的“硬科幻”并不重要。当前中国科幻也好,文学也罢,最重要的是先出优秀作品,如果你写得好,像《修真四万年》那种科幻结合修真也没啥不好。
《时空画师》主要是吧,水平不行。
硬科幻,软科幻?科幻的软与硬之争重要吗关于科幻的定义,广义来说魔法也属于科幻,毕竟你怎么确定魔法本质不是什么高科技呢,比如量子激发态超距传送之类的,凡尔纳的科幻现在看一点也不科幻,不就是80天绕地球一圈,坐着潜艇在海底逛一遍,上地底下溜了一圈吗?
但如果用凡尔纳生活的时代来看,这是超级不可思议,绝对难以想象的事情,如果因为现在看凡尔纳没想象力就把他从科幻除名,没准以后银河帝国也会因为不就是一堆用核能的飞船打架的虚构战争史被除名。
所以,这也是雨果奖这个科幻头号大奖能颁给奇幻小说的原因之一,没准奇幻魔幻只不过是太超前的科幻。
关于软硬科幻的分别一本书不能随便下定论,只能说它哪方面硬,哪方面软,比如《沙丘》人物科技技术当然很软,但沙漠化星球的描写极硬,毕竟作者本人就是沙漠学家,《银河帝国》好多设定很儿戏,但关于心理史学的设定很严谨,可以说就是社会学换了个名。
《海伯利安》好多地方完全就是奇幻就差魔法了,但也有部分设定很严谨,《龙蛋》大量篇幅都在用许多论文中的知识构建中子星上的生物,看着甚至很枯燥因为专业知识太多看不懂,但有些地方还不如海伯利安严谨。
科幻三巨头之一阿瑟克拉克的第三定律说:任何及其先进的科技,初看都与魔法无异,十九世纪的科幻,就是俗称的蒸汽朋克就是他们幻想的现在,但如果把现在科幻中的二向箔,光粒,光阴冢,霍金引擎在当时写出来,也会被认为是奇幻。
很多作品是奇幻科幻参半的,比如《光明王》《海伯利安四部曲》,《沙丘》,尤其是《光明王》,但这不妨碍他们被称作科幻(奇幻中有科幻的一般也首先算科幻,除非奇幻元素过多),还有克苏鲁神话。
这个没听过的话我举几个词你肯定也能理解大概是什么故事:巨大怪物,无数眼睛,粘液,触手,肢体,蠕动,这个是公认的科幻,看着很奇幻但可以看做是对生物的科学幻想,算科幻。
还有《沙丘》,凡尔纳的科幻作品如果你读过的话应该会觉得没有想象力,潜艇游一圈,八十天绕地球一圈(现在坐飞机三天游完),但当时看来可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现在看着很普通,唯一高科技就是核能和机器人,但现在看着普通的原因是他一己之力提升了全人类的科幻素养,写完《银河帝国》前几部后人类才造出机器人,核能更是之后的事了。
总结一下,魔法可以看做很高级的科技(往量子力学,纠缠,超距上想)没准以后就能实现,所以广义的科幻包括魔幻奇幻玄幻这些。
硬科幻越来越少,软科幻越来越多?科幻,也发展到了尽头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硬科幻都基本上绝迹了。因为以前的硬科幻,现在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
而现在的科幻,所基于的科学理论本身就是目前无法证实的假设,比如弦论,比如虫洞,比如超光速跃迁……科学家们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观测它们,更不用说验证和实现了。
现在美国所谓的科幻大片,按照中国的分法,都是玄幻,奇幻
就连公认的科幻大片《星球大战》在上架steam的时候都被归类到了奇幻。
现在人类的理论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硬科幻的衰落是它带来的结果。现在的硬科幻是世界范围内都难写,这个怪不到我们的头上,而且科幻是基于技术发展带来的对未来的畅想,先有技术或者理论发展才有科幻的写作空间。
比如在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之前,科幻小说极少写时间穿越这种题材,但是相对论发表之后因为有了理论上的支持,加上开阔了科幻作家的视野,涉及时间讨论的题材一下子就变得非常多了。
所以想写好科幻优先是人类科技有新突破,现在感觉只有AI,元宇宙什么的可以写写。但是你仔细想想,其实科幻史里面,什么AI机器人觉醒,什么人的精神连接元宇宙,不也是几十年前都玩烂了的东西吗?
科幻这词,倒是地球人自己把自己束缚了。以人类目前的认知,只能根据已有的科技水平,用现有知识来想象未来科技,从而定义“科幻”。本身就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例如戴森球,如果人类文明都进化到如此程度,为什么还要用如此原始的能源收集方式?这就是现有知识所带来的想象局限性。怎么讲,现在人认可的“科幻”范围,最多也就是向未来推个几百年。超过这个范围就理解不了。
除了刘慈欣和《三体》,中国也该有其它科幻了我记得郑渊洁曾经说过,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超不出它原有的社会存在,这也是物质决定意识的体现。比如《十三陵水库畅想曲》今天看来拍的再浮夸,它也超不出工业化刚刚起步的社会背景,而在今天科技迅速进步,当载人航天已经实现,大家才能在科幻片里想象星际穿越、流浪地球、火星移民等等。
有种文艺风格叫“复古未来”,看似矛盾的一个词,但其实也并不矛盾。
事实上郑也确实写过科幻,比如《生化保姆》和《白客》,比起童话的定义这些已经算得上是科幻了。至于复古未来现在一般是指追随,模仿,喜爱过去人们所想象的未来,所以在复古的同时本质上又是畅想未来。
比如音乐里的synthwave,还有近些年的一些游戏和图文方面的尝试。不幸的是,在这个充斥媒体营销的时代,许多内核本不是如此的内容被强行扣上了复古未来的帽子,甚至和赛博朋克混淆。
赛博朋克本质上在近些年来的复兴可以代表复古未来的流行,但本质上,现如今赛博朋克仍然可以作为“现当代的科幻”,而不是“已经过去的上世纪的科幻”。
硬科幻也好,软科幻也罢?中国最缺乏的是“好科幻”上面的内容什么意思呢?科幻创作是不拘泥于形式和题材的,中国科幻娱乐作品拍摄也是一样。只要你拍得出来,拍得好,我相信观众肯定是不会拒绝的。比如你拍好中国赛博朋克作品,那么观众支持不支持呢?
像《灵笼》按照中国网友的要求这就不是那么科幻了,但它已经属于国产动画的顶尖,它是不是在国内非常成功?哪怕《三体》动画版扑成那样了,大多数观众还是对《灵笼2》非常期待。
所以,当前中国科幻肯定是缺乏刘慈欣和硬科幻的,但是更缺乏的还是好科幻。
这部《隐秘死角》和《时空画师》我遗憾的都还没有看过,不知道它质量如何。现在看争议很明显就是质量差,如果有作品质量很高,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就像《修真四万年》是科幻加修真呢,这又有何不可呢?对吧
写得不错,应该区分好科幻与魔幻。
国内大多数奖项,看看就算了,别当真!这是个人情世故的国家,爱因斯坦复生都要先擦鞋,才有机会拿奖![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