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民大街这条城市“中轴线”两侧遗留着30多处伪满时期的历史建筑,这些历史的遗迹,记录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证,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屈辱,而且还具有着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它还时刻警示着人们,勿忘国耻,永远不做“亡国奴”!
1.伪满洲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新京分社旧址伪满洲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新京分社旧址现为沈阳铁路局长春分局,位于长春火车站前人民大街161号。伪满洲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新京分社(简称“满铁”)是日本帝国主义设立在中国东北地区对中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殖民侵略活动的指挥中心,是在中国东北存在的日本特殊(“执行日本国策的地方机关”)机构,“满铁”作为日本对华进行全面殖民侵略的主要阵地,曾在东北地区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殖民侵略活动近40年,给中国东北地区留下诸多的殖民侵略的历史印记。
据史料记载,日俄战争后,中国东北被日本占领,原来由沙俄修建的中东铁路长春至旅顺段被转让给日本,改称为南满铁路。日本人为“管理”这些铁路,在1906年6月7日,以天皇的名义发布了第142号敕令,公布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成立之件》。11月26日,在东京正式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注入资本金2亿日元,日本政府以实物投资承担一半,对民间投资则保证按年利六厘分红,首任总裁为后藤新平男爵。1907年初,满铁会社总部从日本东京迁往中国东北大连市,同年4月,“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开业。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满铁”及其全部业务被划归日军关东军司令部监管之下。1932年以后(即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成立后)在伪满洲国首都新京设特别本部;1938年4月1日,满铁改组,将“满铁新京事务局”升格为“新京支社”。
1944年1月,满铁总部自大连市迁往“新京特别市”(今长春市),同时“新京支社”撤销。“满铁”在中国东北境内,除了开展铁路、水运、航空等现代交通运输业务之外,还大肆扩张经营起了矿业、冶金、电气、农林畜牧、文化、教育、旅游等产业,并先后拥有了鞍山制铁所(昭和制钢所,为鞍山钢铁公司前身)、满洲采金、满洲铅矿、满洲矿业开发、满洲轻金属制造、日满镁工业、同和汽车、满洲电业、满洲化学工业、满洲盐业等伪机构,以及遍布东北各主要城市的满铁医院和大和旅馆等多家日本会社以及文教科研医疗机构等。
与此同时,“满铁”还在满铁附属地奉天、长春、鞍山、大石桥、四平街、公主岭、辽阳、铁岭、海城、开原、瓦房店以及满铁支线上的抚顺、安东、本溪湖等地当成了他们“自己的家园”,明目张胆的投资搞起了市政管理业务。到1936年时,市政管理业务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共计达29个。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满铁总部正式归还中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亦停止运作。
2.伪满新京大和旅馆旧址伪满新京大和旅馆旧址,现为春谊宾馆,位于长春火车站前的人民大街80号。伪满新京大和旅馆始建于1907年8月,1910年竣工。建筑面积7746平方米,占地15000平方米。该建筑建成时已有电力供应,自来水和排水,还有暖气供热。于1925年,还安装了煤气设备,而且大部分客房有卫生间。建筑和装修格调均极为豪华奢侈。这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也称得上最先进了。
该建筑系由日本侵华的先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兴建经理人是精通俄语的藤井十四三(编者注:据媒体报道,由于当年有很多日本高级指挥官和汉奸走狗经常光顾这里,当时的百姓街坊们都习惯称这里为“汉奸楼”)。初建的大和旅馆北楼只有24套客房,备有餐厅、会议室和车库。1939年,完成南楼增扩建改造,由原来的24个房间增加至60个房间。1948年,长春解放后大和旅馆曾经由长春铁路局接管,供其内部使用。
195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到长春视察时,根据他的指示,该旅馆正式移交给吉林省使用,更名为吉林宾馆,成为吉林省第一家省级宾馆和最为重要的接待场所。1975年7月,“吉林宾馆”易名为“春谊宾馆”(取长春友谊之意)。1993年,宾馆扩大规模,续建了贵宾楼,使宾馆的建筑面积由原来的7746平方米增加到30000多平方米。2011年,再次对客房、餐饮、会议厅、商务中心进行了全新装修改造,增加了可无线上网的公共区域和停车场及前台贵重物品保险柜、免费赠送旅游交通图;并增设理发美容室,恢复专职行李员、行李存放服务、洗衣服务、残疾人客房及叫醒服务;餐饮设施重新调整为中餐厅、西餐厅、大堂吧、全天送餐服务等全方位立体式服务项目,成为政务接待、商务旅游、国内国际会议活动理想场所。
此外,据史料记载,自1909年至1929年的20年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境内总共修建了4座“大和旅馆”,其中第一座就是长春市的这座,其余3座分别位于哈尔滨市、沈阳市和大连市。据《维基百科全书》释:“大和”源于日本“大和民族”(日语:やまとみんぞく),亦称大和族、日本民族、和族、和人,是构成日本人的主体民族,以日本语为母语,约占当前日本人口总数的99%,主要分布于整个日本列岛。最早起源于阿伊努人对日本另一地区居民的称呼,后来“大和”一词成了日本的代称,例如“大和魂”即指日本精神。在日本帝国主义时代,大和人(内地人)是指不同于阿伊努族、琉球族、朝鲜族、蕃人、汉人的民族。
3.伪满新京图书馆旧址伪满新京图书馆旧址现为原新京日本神社对面的和平大戏院,位于人民大街650号。该建筑于1931年10月12日建成竣工。是一座单层日式房屋。建筑面积为407平方米,(地下一层未计)。图书馆曾经几次易名:最初为“满铁新京图书馆”(1932年),“新京特别市图书馆”(1933年),“新京特别市立图书馆”(1938年),长春市立图书馆(1946年6月),长春图书馆(1948年11月)。日本侵略者建立的这座新京图书馆,是日本建立满铁附属地的一个特殊的文化渗透和宣传产物,是日本帝国主侵华的重要铁证,同时又是日本人对我国东北地区大搞奴化精神教育的一种工具。
当年日本人不仅利用这个机构收集文献,还大量掠取豪夺了中国典籍资源,使东北地区原有的图书业发展体系遭受了巨大的破坏。而且在日本侵略者当时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宣传推广日本文化思想,向中国人民强行灌输“日本化精神”,企图长久侵略奴役中国人民,实现永久统治我国东北地区,这是战时体制下,彻头彻尾的直接为日本帝国主义战争侵略研究服务的秘密机构。从1931年的“新京图书馆”到如今的“和平大戏院”,这座建筑历经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多次易主,它最终却成了一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伪满日本关东宪兵司令部旧址伪满日本关东宪兵司令部旧址现为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所在地,位于人民大街1330号。该建筑是东北沦陷后,日本最先修建的一座大楼。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4层建筑面积12116平方米,占地约3万平方米。该建筑坐北朝南,建设有一层半地下室,地上三层,造型简雅,以棕黄色墙砖贴面为主,辅以浅色石材罩底面,设计造型十分简雅,整幢建筑的女儿墙处由水平线角的装饰,南侧的大门入口设有门廊,门廊前的柱子为方形,给人以威严的视觉感受。这座建筑于1932年开土动工,1933年竣工,竣工后最先入驻的是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日本关东局。
1934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迁出,1935年初,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从大连市迁入“新京”(今长春市)在大和旅馆临时办公过渡后,于同年4月入驻。在此,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狼狈为奸,对中国人民犯下了许多不可饶恕的罪行。1945年,伪满洲国灭亡后,该楼曾经由国民党空军部队占用;1948年,长春解放后,该楼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使用;1954年,被划归吉林省政府。2007年5月,该建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伪满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伪满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现为中共吉林省委机关办公楼,位于人民大街新发路577号。该建筑始建于1933年,1934年竣工。建筑占地面积75600平方米,主体建筑设半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两翼局部四层,中间塔楼五层,总建筑面积13424平方米;建筑最高点距地面31.5米。建筑风格为传统日式(仿日本名古屋城)建筑,钢筋框架结构,顶部天守阁塔楼和女儿墙均采用青铜瓦覆盖,天守阁左右配有城楼。这所大楼所用建筑材料是当时最昂贵的建材。
1934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从宪兵司令部迁入(据史料记载,日本关东军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直接制造者,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占领了我国东北大部,随即将司令部迁入沈阳,次年,迁入长春,先驻在日军西大营,后进驻日本驻长春总领事馆内,1933年暂时移驻在宪兵司令部大楼,1934年正式迁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是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伪满洲国的最高机构所在地,是曾经镇压和屠杀中国人民的大本营。1945年,伪满洲国灭亡,日本关东军向苏联红军投降,苏军驻中国东北总司令部进驻此楼。1946年,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新一军及新七军军部驻扎在这里。1948年长春解放后,曾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接管交由其第九航空学校使用;1954年,划归中共吉林省委。1983年11月,该建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伪满新京邮政管理局旧址伪满新京邮政管理局旧址现为长春市邮政局宽城邮政支局所在地,位于人民大街518号。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接管了东清铁路宽城子火车站以南路段,日本人在1908年修建了“伪满新京邮政管理局”的前身“长春邮便局”。据《长春市志·邮电志》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1月1日,宽城子支局迁入头道沟,改称“长春邮便局”。1908年12月1日,长春邮便局迁入今人民大街,也就是现在的宽城区邮电支局址。据资料记载:“1906年11月1日,日本把辽东守备队的军邮局全部开放,办理民邮业务,长春孟家屯军用通信所于这一天改为宽城子支局。”
1909年3月30日,长春邮便局正式营业。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将长春定名为“新京”,最初由日本人在1908年修建的“邮便局”亦随之改称为“新京邮便局”;同年8月1日,伪满政府决定在吉林省设置邮政局。1934年11月1日,在长春设置伪新京邮政管理局,隶属伪满交通部邮政总局管辖。1935年4月,新京邮便局改称“新京中央邮政局”。1937年7月,日伪政权设置伪邮政总局。从1933年,吉林省共设邮政局87处至1942年的10年间,吉林省境内共设邮政局162处。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接收了这所“新京中央邮政局”,将其更名为长春邮政局。无论“邮局”如何更名,然而这座老建筑外表仍然保留着它那当年的世界统一的通用邮政绿,远处望去,这座建筑正好处在人民大街与珠江路转弯处,其入口大门面向人民大街,并与其呈45度角。
在老建筑的一处墙体上,印记着几行黑字:伪满中央通邮便局旧址。该楼于1907年开工修建,建成于1908年;正门原锲有英文“日本帝国邮政”字样。这座二层欧式老建筑,建筑的窗户外侧,也早已被人们安装上了极不协调的铁栏窗,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建筑本身就是日本人侵略中国的见证。1948年,长春解放后,长春邮政局被更名为长春特别市邮政局;1949年,长春特别市邮政局改名为长春市邮政局;后由于长春市邮政行业体制的转变,又被改名为长春市邮政局宽城邮政支局。该楼是现存很少,且十分罕见的一座欧洲风格二层建筑,2000年被进行了维修,外墙面重新进行了粉刷,原貌已经被覆盖。2002年7月8日,该楼被列入“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