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一直碾压鲁国,为何自晚清开始,山东的简称却是鲁而不是齐?

宋安之 2022-08-16 20:58:22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这个典故在中国可谓是人人知晓,故事的主人公姜子牙,是一位传奇人物。可谓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虽然姜子牙的先祖曾做四岳之官,但到了他这一代,早已是家道中落多年,前半生是寒微至极。

直到七十多岁的时候,才遇到周文王姬昌,得到重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周朝的开国元勋。

除却开国元勋的身份,姜子牙还是周武王姬发的岳父,他的女儿是邑姜,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后,生有周成王姬诵和唐叔虞二子。山西太原的晋祠,供奉的就是唐叔虞和母亲邑姜。

姜子牙在周朝开国以后,虽然封国于齐,但是建国以后,姜子牙相当于甩手掌柜。更多的时间是留在镐京,以太师身份,先后辅佐了外孙周成王姬诵和重外孙周康王姬钊两代君王。

都说周公辅成王,在周武王姬发英年早逝以后,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功劳最大的自然是周公,所以才有此典故。而论起辅佐之功,姜子牙的功劳,应该是仅次于周公。

姜子牙对于自己的外孙周成王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不只是自己辅佐周成王,还没有按惯例没有让长子齐丁公姜伋留守治理齐国,而是让其在镐京担任虎贲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部队。这支部队可谓是周天子嫡系部队中的嫡系,负责着妹妹邑姜和外甥周成王的安全,只留自己的第三子丘穆公镇守治理齐国。

按理说姜子牙身为开国元勋,又是顶级皇亲国戚,为什么周朝开国以后,他的封地在偏远的齐国,这是为什么呢?

还有都说山东是齐鲁大地,也就是说当时姜子牙的封地齐国和周公之子伯禽封地鲁国,后来代表了山东大地,可是为什么今天的山东的简称却是鲁而不是齐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一、姜子牙的齐国,虽然在当时相对来说偏远,但是资源丰富,还获得首封殊荣,后来更是远超同在山东的鲁国。

客观来说,姜子牙的齐国的确远离王畿之地,属于是偏远之地。《盐铁论》说道:“昔太公封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

而且当时齐国范围属于周王朝新开发之地,统治不稳定,还有反对势力蠢蠢欲动。

但是齐国又有其优势,首先齐国虽然“地薄人少”,但是人民有重商传统,而且物产丰富,而且矿藏和盐渔资源丰富,只是没有被开发出来,只要稍一开发就可以强盛起来,后来齐国也的确靠此强大起来的。

而且周武王还给了岳父姜子牙一个殊荣,就是首封姜子牙于齐地营丘建立齐国,要以齐国为周王朝稳定东方。再扩大范围来说,就是以齐鲁二国,作为周王朝在东方的代言人。

还有在漫长的历史之中,齐国一直是碾压鲁国。齐国疆域远比鲁国大,到了齐桓公时代,更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进入战国时代,齐国依旧是一流强国,为战国七雄之一。

鲁国虽然也不差,并且在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但那也只是最强盛时期才可以与齐国一较高下。

到了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5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而齐国国祚更持久,一直坚持到公元前221年,亡于秦国。而齐国灭亡,才意味着秦始皇统一天下之霸业功成。

可以说同样是周王朝在东方的两大代言人,但是齐国是长期碾压鲁国。所以后世称山东为齐鲁大地,是齐在前,鲁在后。

当然相比于其他姬姓亲族直接被封于富庶之地建国,齐国一开始的优势并不明显,毕竟齐地虽然物产丰富,但是需要开发,而且统治不稳定。

不过身为异姓封地建国,还是首封之国,姜子牙的待遇已经属于顶级。如果封在就近之地,又是富庶之地,肯定会引起其他人猜忌。毕竟这种待遇,一般也就是姬姓亲族才可以享受,异姓就不要想了。

而虽封偏远的齐国,但给予其首封殊荣,并且当地资源也丰富,来达到“以藩屏周”目的,也不容易遭到他人猜忌,也是两全其美了。

到了周成王时代,姜子牙的待遇更进一步,在三监之乱后,周成王又给予外公姜子牙的封地齐国特殊待遇:“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从此齐国得到了征伐之权,是东征西讨扩大疆域,真正成为了一方大国。

二、齐国长期碾压鲁国,为何没成为山东的代表,反而是鲁成为山东简称?

山东被称之为齐鲁大地,在很长时间内,齐比鲁更具代表性。像明朝万历时期的党争,出身山东的朋党,被称之为齐党,而不是鲁党。

不过到了晚清,这种情况却颠倒过来。电报被引进使用以后,记录省份时,只能用一字简称,山东被简称为“鲁”,而不是“齐”,从此这个简称一直延续至今。

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东省的车牌,都是以“鲁”为开头。当然各省都如此,以省的简称为当地车牌开头。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虽然武力上齐国虽然长期碾压鲁国,如果说齐国是一流强国,鲁国只能是二流国家。

但是在文化上,鲁国却是碾压齐国。毕竟两者开局不同,虽然姜子牙是开国元勋和皇亲国戚,但毕竟只是异姓建国。

而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周公辅成王的典故流传千古,他的地位之高,不用多说。所以鲁国不只是姬姓“宗邦”,更是诸侯“望国”。而且还是“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

鲁国还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至春秋礼崩乐坏时,鲁国反而成为一股清流,有一种遗世独立之感,当时人称鲁国是“犹秉周礼”。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春秋末期,鲁国出生的孔子,受此文化熏陶,希望恢复周礼,以礼乐之学教授生徒,开创了儒学。

后来鲁国虽亡于楚国,但是鲁国的文化并没有随着亡国而消亡,反而是一直流传下去。

再反观齐国,文化上并没有鲁国那么突出,更是因为亡国而消失。

而且更关键的是,鲁国在春秋末期出现了一位代表性人物孔子,他的影响力可比齐国和鲁国加起来还要大。而稍晚的战国时期,齐国却发生了一次大动乱,发生了“田氏代齐”之事,妫姓田氏取代了姜姓吕氏统治。

其实这时候就意味着齐国已经亡国,只不过田氏得到最高统治权以后,依旧以齐为国号,没有换国号,面子上好看一些罢了,本质上其实就是一次改朝换代。

这样来看,齐国文化不及鲁国,毕竟鲁国根红苗正不说,还是最能代表周礼之国。而且内部更是混乱无比,出现“田氏代齐”这种不光彩之事,内部都不纯正,何以代表山东大地?

我们中国号称礼仪之邦,鲁国的文化比齐国文化更具有礼节性,自然更符合山东的简称。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河北的简称“冀”,与“齐”字读音相近,很容易混淆。

如果山东以“齐”为简称,很容易与河北的“冀”简称起冲突,会让人误听,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