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发了一篇的文章,有很多粉丝朋友对此类话题比较感兴趣,让御史再写一写关于清代宗室爵位方面的其他内容,其中就有读者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即清代亲王、郡王上朝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班的?
上期文章因篇幅有限,没有对宗室爵位的内容加以全面描述,这一期将遗漏的部分补上,希望能给诸位带来一些新的认知,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宗室爵位法定承袭者的保底标准看过上期文章的读者对宗室爵位的承袭方式应该有印象,宗室爵位分功封、恩封、袭封、考封几种类型。所谓的法定承袭者,是指应承本爵者,比如亲王一子袭亲王爵,或亲王一子降级承袭郡王。
按照清代爵位的承袭办法,宗室爵位除世袭罔替者,其他的皆采取降级承袭的办法。但是有些读者可能对此存有误区,认为凡是降级承袭的爵位,数代或十数代之后,其爵位就会降至闲散宗室。
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所谓的闲散宗室针对的是指那些非法定袭爵者,比如亲王法定承袭者以外的其他诸子,数代以后就会沦为闲散宗室。
法定承袭者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按照《大清会典》的记载:
和硕亲王爵位降至奉恩镇国公以后,其爵位不再降级,准世袭罔替;多罗郡王爵位降至奉恩辅国公后,准世袭罔替;多罗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而止;固山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卫止;奉恩镇国公降至一等镇国将军而止;奉恩辅国公降至一等辅国将军而止;奉恩辅国公以下爵位皆降至奉恩将军为止,并准以世袭罔替。
也就是说,凡是宗室子弟获封爵位者,其家族数代之后最低都能保留一个奉恩将军的爵位,不至于出现全族沦为闲散宗室的局面。但这仅是朝廷保全了该家族的一支,大多数旁支则无此特权。
其二、册诰、封号、予谥册诰:皇子、公主成年后分封,根据所封爵位高低采取不同的规格进行册封。亲王、亲王福晋、公主属于第一档,宗人府请封后,皆赐给“金册”;郡王、郡王福晋为第二档,请封后赐给“镀金银册”;
贝勒、贝子及贝勒夫人、郡主、县主、郡君皆用“纸册”;奉恩镇国公以下至奉恩将军及其夫人、淑人、恭人、县君、乡君皆用“诰命”。
封号:封号主要针对的亲王、郡王两个最高级的爵位,贝勒以下者皆无封号。近支皇室成年初封为亲王、郡王者,于册封的那日,请旨加给封号;承袭亲王、郡王者,则继续沿用其祖父封号。
在清代文献和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诸王的封号,如代善为封亲王时,其封号就是礼亲王,其中的“礼”即是封号。
不过礼亲王的封号清初时多有变更,顺治六年代善第七子满达海袭礼亲王爵。顺治八年,改号“和硕巽亲王”;顺治十六年,代善第八子祜塞之第三子杰书袭爵,改号“和硕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杰书曾孙永恩袭爵,复号“和硕礼亲王”。
乾隆为多尔衮平反后,将开国诸王之爵定为世袭罔替(即铁帽子王),并全部恢复原封号,至此形成定制。
予谥:亲王、郡王去世后,按定例朝廷要赐予谥号,其谥号为“一字”。如代善的谥号就是“烈”,全称礼烈亲王。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封号的亲王、郡王,其谥号是不同的,这也是区别同王不同人的主要依据。
贝勒(含)以下如果兼任一品职务者,去世需请旨是否予谥,有予谥的也有不予谥的;若兼二品职务者,则一律不予谥。
其三、诸王班次排序和分翼自皇太极定宗室爵位以后,诸王就有了固定的班次,班次是指上朝时站班前后。班次分为“亲王班”和“郡王班”。
亲王班按顺序为: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怡亲王、成亲王、定亲王。这是乾隆朝以后形成的定制,可以看出,开国诸王的班次名列前茅,这也是国家对诸王功绩的肯定。
至于其他恩封的亲王班次,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大致以皇帝的个人喜好而定。此外,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晚清时期的恭亲王奕䜣,集议政王、首席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要职,站班时自然列在首位。
郡王班按顺序为: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庆郡王、和郡王、荣郡王。明确规定班次的只有五个郡王,其他郡王之班次如亲王例。
“分翼”的概念可能很多读者还不太了解,清代的八旗分左右两翼。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为右翼,这是在京八旗分翼的基本标准。
八旗左翼诸王的排序为: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怡亲王、仪亲王、定亲王、和郡王;
八旗右翼诸位的排序为:礼亲王、郑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庆郡王、荣郡王;
除了重大的国家庆典以外,常朝时诸王都是按左右翼轮流上朝的,单日为左翼,双日为右翼。因上朝的王公数量较多,他们所站的位置也因爵位和排序不同而有差别。
按定制,王以下入八分公者其班位在丹陛上,其他位列丹陛之下。同样举行燕筵时,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者列坐殿内,其他则列坐殿外。
关于宗室王公的补充内容,御史大致能想到的也就这么多了,如果读者朋友还有其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留言评论或私信,御史择日再撰文。
亲王的封号排字是怎么样的?
亲王和郡王只是一个荣誉称号,体现在工资和衣食住行上,实际上还是看兼任的官职权力大不大。
并非所有王都参与朝政,所以怎么排全看皇帝的意思
管你什么王都得上班,早上三四点出门上朝
你怎么解释慎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