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上不见土,子孙要受苦”,祖坟上的土和子孙后代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古人要这样说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和这个思想有关系。
这句俗语其实归根结底与“入土为安”这个思想有关。
古人认为,土地滋养万物,是万物之母,承载着万物的能量,养育着万物的生长。而人也是这样,来自于大地,最终也要归于大地之中。
古人认为这是对于自己、对于土地的一种尊重,只有入土,逝者的灵魂才能安息。所以古代人去世之后就要在地下修建陵墓,永远长眠在大地母亲的怀抱当中,非常重视身后事,重视陵墓的建造。
这句话的第一层含义也就出来了,那就是已逝去的人没有入土为安,也就是说没有属于自己的坟墓。
古人认为,已逝去的人不能入土为安的话,灵魂就得不到安息,灵魂没有居所,流离人间,自然也不会保佑子孙后代,那么子孙后代就要吃苦了。
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不能入土为安意味着家庭条件不太好,连置办身后事的钱都没有,家庭穷困潦倒,子孙后代肯定要吃苦过日子。
第三层含义就是入土为安之后后人没有好好维护陵墓。
在每年的清明节扫墓的时候,都要把陵墓上方长得杂草给锄掉,就相当于给表层的土翻了一翻,这是对于陵墓的一种维护。
只有坟墓得到妥善的维护和管理,逝者的灵魂才能得到安息和庇护,家族后代也才能因此得到保佑和庇护。
反之,如果坟墓荒废或破损,出现“坟上不见土”的情况,那么就意味着逝者的灵魂无法得到安息和庇护,毕竟那是逝去之人的“家”,自己的子孙后代如此不重视它们这些已逝的人,它们自然也不会保佑子孙后代,自己的家族后代也可能会因此遭受不幸和困境。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坟上不见土,子孙要受苦”这句话体现的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即使是逝去的祖先,也要保持尊敬,为祖先维护坟茔,这不仅是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更是一种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你对于这句俗语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我的视频下留言分享,说说你的看法。传承传统文化,分享国学智慧,我们下一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