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志珍院士的“掉渣鞋”说起

剑鸣涛声 2023-12-19 20:20:05

12月9日,央视《开讲啦》节目的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女士。

镇静自若的王院士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却丝毫没有留意到,在她来来回回踱步的讲坛上,掉落了一地的鞋底渣!

——很显然,她这双并不高档、塑料鞋底的皮鞋,因为放置时间太长,鞋底老化,毫不客气的向主人“罢工”了,可它的主人王院士却浑然不觉!

直到主持人小撒上台,无意中看到舞台中央地板上那些大大小小的鞋渣,拾起一块,展示给院士、现场听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看,王院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一脸尴尬的苦笑自嘲:“净出洋相!”

主持经验丰富的小萨,抓住这个令人难忘的细节,接过王院士的话茬说到:

“这不是(洋相),看到这个我才知道,一个科学家在乎的是什么。以前听说有科学家买7套一模一样的衣服,是因为不愿花时间在挑衣服上。我们都觉得那是传说,但现在看来,这是真的!”

听到小萨这一番自己动容动情、又令所有听众观众动容动情、对王院士的敬业精神由衷感佩、肃然起敬的话语,全场观众哪里还有丝毫尴尬的样子,会心一笑,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是啊,象王志珍院士这样一生忘我工作、丝毫不顾及自己形象和穿着打扮、出尽“洋相”的科学家又何止她一个!

还记得“扫地僧”李小文吗?

每天一斤二锅头,一头长发,瘦骨嶙峋,一身普普通通的黑衣裤,一双“踢死牛”鞋底的土布鞋,赤着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上,架着二郎腿,一张单桌,一把折叠椅——这就是我国遥感领域泰斗级人物、i-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中科院“布鞋院士”李小文先生的工作照。

还记得走路撞上电线杆的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吗?

有一天,陈景润去商店买酱油,途中突然想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数字计算,专心致志之时,他不小心撞在了电线杆上,酱油瓶“砰”一声碎了。他便责怪电线杆:“你立在人行道上做什么?没看到我来么?还害我没了酱油。”说完,便头也不抬地离去。

1984年,陈景润在过马路时又被车撞了一下,后脑勺着地,几个月后,在乘公交车上班时,又在车上被挤压摔伤,陈景润再次住院。

一个大男人,走个路、坐个车,为啥会一再受伤?——因为他心不在焉,满脑子都是他的数学研究!

正是这个人,在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从此他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还记得那位在高铁上改稿的白发老人刘先林院士吗?

高铁二等座,满头白发,普通白衬衫,破旧的裤子和鞋子,赤着脚!——如果不是眼前摊开着文件、稿纸,想必看到这样的装束,大家都会认为这就是一位老农!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2017年6月12日,他为了准备14日研究院召开的科技成果发布与应用交流大会的主题报告,便把PPT打印出来,在车上改了起来。

他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毕生都在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他曾用很少的经费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并成功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

还记得心口不一、告诫大家不要去疫区,而自己却第一时间搭乘火车餐车赶往江城的钟南山院士吗?

当时接到通知,立刻要去武汉,但火车票、飞机票都没有了。他和助手上火车后,列车长给他们安排了两个餐车上的座位。这就是那张红遍全网的照片的故事!

还记得北大那位因两个馒头、一个塑料袋、一瓶矿泉水红遍全网的数学教授韦东奕吗?

他是一个数学天才,曾经两次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满分金牌,被哈佛大学争相邀请,创立了“韦方法”和“韦东奕不等式”。

还记得哈理工的教授王晓琮吗?

王老师平时不修边幅,满脸大胡子,瘦弱驼背。一年四季就几件衣服,夏天穿塑料凉鞋,冬天穿黑色胶鞋。吃饭只去食堂,会把盘子舔干净,上课时总拎着一个塑料袋。

有一次上课时,刚进门,一位不认识他的学生以为他是来清理垃圾的清洁工。那位学生甚至皱着眉头问:“大爷,你找谁?”王老师只是笑笑,开了个玩笑化解了尴尬。

…………

古今中外,那些但凡在某一领域有着卓越建树的人,他们大多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在生活上毫不讲究,甚至不修边幅,特立独行,出语惊人,超凡脱俗!

还记得拿馒头蘸墨水吃的人是谁吗?一个是王羲之,一个是陈毅。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到处晃悠。他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佳话。

陈毅元帅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有一次,他正在看书,妈妈端来饼和芝麻酱,叫他蘸着吃。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他竟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很香。妈妈走进屋,看到他满嘴都是墨,惊叫起来。这时他才发现蘸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水。妈妈责怪他,他却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

物理天才爱因斯坦不修边幅,对衣着不以为意,常常让自己的头发蓬乱着。他从不为自己的不加修饰感到难堪,有时身上发出异味也不在乎。朋友曾对他说:“你该换套像样的衣服了。”爱因斯坦耸耸肩说:“没必要啊,反正这个城市没有人认识我。”过了几年,他因相对论闻名世界,朋友再次提出建议,他却笑着说:“现在就更没必要了,反正人们都认识我!”

在有能力的人看来,精力应该用在工作上,而不是用在衣着上。鲁迅先生说过:“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不能同时处理许多事情。”他认为,如果同时处理许多事情,不仅会让自己疲惫不堪,还会影响自己的效率和成果。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也有很多。我县经济总顾问、李廷魁教育基金发起人李廷魁先生就是这样。再过两个月,老先生就99岁高龄了。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曾任国家水电部中国超高压工程公司副总经理、葛洲坝至上海500KV超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常务副总指挥长。1986年离休后,他拒绝南方几家大企业的高薪聘请,回到家乡新安县,帮助发展电力事业,一干就是20年。

基于李廷魁老先生对新安县经济作出的巨大贡献,县委、县政府先后为他颁发“突出贡献特别奖”57万元,但他分文不取,并以这笔钱为基础,于1997年成立了“李廷魁教育奖励基金会”,帮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大学新生。至今,他老人家的爱心基金资助过的学生已有700多名。可那年我到家里去看望他老人家时发现,狭小的客厅里摆放的家具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家具,一张三斗桌,穿在身上的那件白衬衫,袖口已经脱线了。

塑料制品用久或者放久了,就会老化,糟如纸张。这是我近几年多次整理屋子获得的生活经验。王院士的鞋底掉渣,足以说明,她在非常重要的场合穿在脚上的、自认为非常高档、珍贵的皮鞋的鞋底,应该也是塑料做的!如果是橡胶、皮革或牛筋底,断然不会这样——只是在讲坛上边讲边踱步,走了那么几个来回,就满地掉渣,足以说明这双并不高级的皮鞋已经放置了很长的时间!

所以啊,王院士,小萨说得对!这不是洋相,这是你崇高人格、可贵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家国的科学事业需要更多这样的王院士,需要出更多这样的“洋相”!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