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心衰
撰文 孙玉青
编辑 保健君
拉肚子引起的心衰
李先生退休五年了,生活随性、饮食无规律,经常把零食甜点当正餐,日常和老伙伴儿们抽抽烟、聊聊天,或是去棋牌室打打麻将。这天李先生因吃冰西瓜导致上吐下泻,在社区输液后好转,可总觉得乏力、气短,晚上睡觉躺不下,憋气严重。李先生遂到医院就诊,在消化科等几个科室转了一圈,最后确诊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李先生觉得很诧异,自己明明身体挺好,爬山都没问题,怎么吃了冰西瓜反倒心脏出了问题?
李先生的心衰从哪里来?
医生通过问诊得知,6年前李先生就确诊高血压、糖尿病,因没有不适,所以从未监测和治疗;退休后也未规律体检。本次就医检查发现,李先生其实心衰有一阵子了,而且曾经还有过心肌梗死,这次拉肚子只是诱因。
李先生一听就更急了:“心肌梗死不可能啊,那不得胸闷、胸痛吗,可我没出现过啊!”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对李先生进行了解释,是李先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未管理好血压和血糖导致了无症状心肌梗死,最终引发心衰。
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以每分钟5~6升的速度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当心脏负荷加重或心脏肌肉损伤时,心脏就如同弹性减退的皮球,泵血能力下降,输出的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的需要,同时器官及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地回流到心脏,这个状态就是心衰。最要命的问题是心肌细胞不能再生。
心衰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
李先生平时未控制血糖,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血管斑块的形成,使血管逐渐狭窄,最终导致血管堵塞,出现心肌梗死。因这是个慢性的过程,患者逐渐耐受,加之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紊乱,累及心脏传入神经,疼痛感觉灵敏度降低,使得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
心肌梗死导致没有足够的心肌工作,最终发生心衰。李先生还患有高血压,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负荷来将血液输送到全身,长期如此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张和功能减退,从而加重心衰。
李先生心脏出现过哪些早期信号?
当心功能下降,“ 小马”拉不动身体这部“大车”时,身体会发出相应的信号,如乏力、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水肿、咳嗽、呼吸困难、腹胀及食欲减低等。据李先生回忆,平时确实有过轻微胸闷的症状,但可以忍受,有时会感觉乏力、出冷汗,而他把这些症状均归为劳累所致。其实,这些症状就是心脏病变发出的早期信号。
得了心衰的李先生该怎么办?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力衰竭其实是可以治疗的。目前心力衰竭的标准药物治疗为“新四联”,即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β受体阻滞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大部分患者经过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减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像健康人一样生活。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匹马,心脏泵血时所承受的前、后负荷就是这匹马所拉的货物,而心衰就好比已经患病的马拉货上山,会力不从心,出现气喘吁吁的症状。“新四联”药物有的可以让马更强壮,有的可以为马卸下一些货物。其他一些器械支持治疗好比给马加上滑轮,让马走起来更轻松。因此患者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使心脏这匹马拉起货来变得越来越轻松,不再费力。
李先生需切记谨遵医嘱,定期复查,院外的自我管理也是重中之重。除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外,心衰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体重增加是心力衰竭最初的迹象之一
体重持续、快速地增长,是心衰恶化的重要线索,是体内液体潴留导致的结果。心衰患者可以准备有具体数值的体重秤,每日晨起排空尿液,未进食时测量体重。若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表明存在液体潴留,应及时就诊。
02
控制入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心衰患者最好准备有刻度的水杯,统计每天喝的液体量;有刻度的量杯记录每天的尿量。每天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5~2升,并保持出入量平衡。关注每天摄入食物中的水分,一般100克水果含水量约60毫升。
温馨提示:
患者要少量多次饮水,如果口干明显,可漱口、口含冰糖来缓解,也可吃些止渴生津的水果蔬菜,如柠檬、丝瓜、甜橙、鸭梨等。如果口服利尿剂尿量较多时,为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可多吃一些土豆、橘子、红枣、紫菜、干蘑菇、香蕉等含钾比较丰富的食物。
03
监测血压、心率。监测血压、心率可及时知晓心衰变化程度
就医时提供血压、心率情况,对医生调整药物帮助很大。心衰患者可准备日常自我监测表或记录本做好记录。同时还要控制好血糖。
04
情绪管理
心衰患者多合并有焦虑、抑郁等,这些会导致疾病加重。可通过正念冥想和深呼吸练习减压;学习新技能或从事艺术等活动来刺激大脑,保持活力。而牢固的社会和家庭关系对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建议多与家人、朋友沟通联系。
有慢性病的患者如何预防心衰?
对于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中老年人,需要控制好相关疾病,规律复查,遵医嘱服药,将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具体的要求如下——
糖尿病患者:
要求低糖饮食,饮食定时定量,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老年人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
高血压患者:
要求监测血压,血压控制在140/90mmHg(毫米汞柱)以下。
高脂血症患者:
血脂管理依据相关危险因素及合并疾病情况进行危险因素分层。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管理上,一级或二级预防极高风险人群要求较基线降幅超过50%,目标<1.4 mmol/L;高风险人群建议低于基线50%,目标<1.8 mmol/L;中风险人群<2.6 mmol/L;低风险人群<3mmol/L。甘油三酯水平没有目标值,但<1.7 mmol/L表明心血管风险相对较低。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衰中心主治医师
孙玉青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5月刊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