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毛主席逝世,追悼会上华国锋致悼词,有人提醒叶帅:擦擦泪吧

小关教育谈 2022-12-08 16:05:47
前言

1976年9月9日下午4点,中央广播向全国人民播放了一条通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凌晨逝世了。

正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正在工厂做工的工人,正在路上开车的司机……都静静地抽泣着……其实1976年春节前后,人们从报纸上和电视上就看到了毛主席病重的情况。

翻译家沙博理说:“至少已经有一年之久,我们知道他将不久于世,但是最后到他逝世时,我仍然感到震惊。”

图 | 晚年毛主席

我决定辞去国家主席职务

1958年1月,南宁的天气寒风刺骨,邕江大桥桥北的几个年轻人正在等待着一个中央首长的到来,一个年轻人问:“你知道我们是要陪谁游泳吗?”

“听说是毛主席。”

“毛主席也冬泳呢?”

20分钟后,在广西省委书记覃应机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走下轿车,朝着桥头望去。卫士张木奇说:“主席,水温17度半,有点凉。”

毛主席点点头说:“没关系,孩子们勇敢的,跟着我下水。”毛主席称呼卫士们为孩子们,然后高兴地走到了大家面前。

毛主席说:“不要怕嘛,越怕越哆嗦。”有了毛主席的鼓励,几个水性好的卫士跟着毛主席下水了。

毛主席从小就喜欢游泳,也擅长游泳,他在水里一会蛙泳,一会潜泳,真像个潜水运动员,游到酣畅处,便拿出他的绝招:面向蓝天,手脚不动,仰卧在水面长达几分钟不下沉。

覃应机在岸上问:“主席,凉不凉?”毛主席说:“不算凉。”又过了十分钟,毛主席披着一件毯子上岸了,坐在了覃应机的身边。

“你今年多大了?”毛主席问。

“43了。”覃应机回答。

“你还年轻,多为人民做点事。”毛主席一边嘱咐,一边点燃了一支烟,望着宽阔的邕江,回忆着革命岁月的点点滴滴,他说:“我决定辞去国家主席了。”

毛主席目光深沉,看着岸边那一群年轻的卫士们,感到无限的欣慰。

1959年4月2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入了选举阶段,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投票,刘少奇当选为了国家主席。

后经过刘少奇提名,周恩来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宋庆龄和董必武还是副主席。

选举结果出来后,毛主席率先起立,带领大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毛主席和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一起,向刘少奇表示深深的祝贺。

这一年,刘少奇刚刚度过了60生日,他感觉到身上的担子很重,握着毛主席的手好长时间不愿松开。

早在5年前,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主席当选为国家主席后不久,他就多次提出来,不再担任下一届国家主席。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集体中,毛主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从年纪上来说,那一年毛主席刚刚60岁,正是身强力壮之时,可他为什么提出不当国家主席了呢。

其实,作为一国元首,事情很多,不仅要参加外交活动,还要去参加各种宴会,毛主席向来不喜欢这样,用他自己的话说:“希望可以摆脱这些杂事的干扰,在书房里静静地读点书,考虑一些国际重大问题。”

事实上,毛主席此话不假,战争年代,毛主席既是三军统帅,又是政府主席,不仅要昼夜考虑战略布局,还要考虑社会问题。如今,新中国成立了,也没有那么多仗要打,毛主席很想静下来读读书。

和毛主席风雨同舟几十年的战友们,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等都充分理解毛主席的苦衷,在毛主席多次提出来这个要求后,他们最后也都答应了。

卸任国家主席后,毛主席更多的时间是待在自己的书房,整日整夜地看着书,基辛格曾这样形容:“毛主席的家里,像是一个世外高人的隐秘书屋,家里除了书,还是书。”

尽管如此,刘少奇还是在大会上强调,他说:“毛泽东同志虽然不再担任国家主席职务,但他仍然是全国人民的领袖,在将来,如有需要,我们还是要选他为国家主席。”

晚年岁月,心疼总理

1972年毛主席得了一场感冒,加上之前的病症,身体一直不好,尼克松访华期间,一直是周总理在招待。

其实周总理当时也身体不好,尤其是被确诊癌症后,毛主席多次写信劝说周总理,不要再工作了,放一放,听医生的话。

周总理为了不让毛主席担心,在信上回复毛主席:“我很好,请您放心。”

毛主席从秘书那里得知,周总理的病情严重,甚至到了无法吃饭的地步,毛主席急了,给周总理传话,必须住院治疗。

在毛主席的催促下,周总理这才住进了医院,做了人生中第一个大手术,还没有几天,周总理便让秘书把文件都送到医院,医院成为了他的办公桌。

1974年,周总理因为过度劳累,再加上本身病情严重,最后确认是膀胱癌复发。毛主席得知后,让人给周总理送去了一个沙发,毛主席说:“这是他们送给我的,我感觉很舒服,给总理吧。”

一直到1975年3月,周总理病情恶化,毛主席也刚做了白内障手术,在听取关于周总理的病情报告和信件后,他十分激动,尽管周总理在信中刻意用了“已经控制”、“并无大碍”等等字眼,但毛主席和周总理心有灵犀,他怎么能不担心总理。

1976年元旦当天,全国各大报刊都刊登了毛主席在1965年写的两首词,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首是《念奴娇·鸟儿问答》。

其中有一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作为了新闻的标题,在下面还有毛主席的亲笔签名。周总理得知后,赶紧让秘书买回来给他看,他看到毛主席的签名有点扭曲,说明毛主席写字时手抖得厉害,他下意识地问:“主席的病情怎么样?”

护士说:“主席病情稳定,和以前一样。”周总理说:“主席在就好。”

不料,1月8日,周总理率先离开了这个世界。

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赶来送别。下午,秘书在给毛主席读新闻时,把这个消息加了进去,毛主席得知后眼神空洞,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

年前医生就说过周总理病重,甚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毛主席对此有着一定的心理准备,可当秘书给毛主席读讣告的时候,毛主席再也忍不住了,83岁的他老泪纵横。

1月11日,天气阴沉沉的,北京处处皆白花,从北京医院到八宝山,百万人伫立在长安街旁,默默送别。

在寒冷的冬夜,毛主席在房间里看着窗外,深深思念着这位敬爱的战友,秘书张玉凤问:“主席,您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吗?”

“去,”他说,可他想站起来怎么也站不起来,他哭着说:“可我站不起来了……”

从1月到9月,毛主席的心情一直跌宕起伏,先是朱老总病逝,然后是唐山大地震,毛主席紧急把华国锋叫到身边,微弱地说:“快代我去唐山看看灾区群众,一定要安置好。”

图 | 毛主席晚年

几个月的时间内,毛主席几次病危,8月4日,华国锋起草了《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递交毛主席,十几天后,毛主席在病重的情况下圈阅了这份文件,成为了毛主席生前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

9月8日,毛主席进入弥留状态,即使大限将至,他仍然以超人的毅力,顽强地和死神抗争。据护士吴旭君统计,在毛主席逝世前一天,他间断性地看书,看文件,一共2小时50分钟,这还是在身上插着各种医疗设备的情况下。

那天晚上,政治局委员在毛主席的床前诀别,叶剑英走到床前后,看到毛主席在吃力地招手,叶剑英看见低下头问:“主席,我来了,您有什么吩咐?”

毛主席虽然一直努力地说话,但嗓子里没有发出声音,只是握着叶剑英的手努力地晃动着。

9月9日0点10分,毛主席逝世,叶剑英一整晚都在以泪洗面,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华国锋亲自下令,保留毛主席的遗体

1976年9月8日晚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华国锋正在接见西萨摩亚国家元首马列托亚·塔努马菲利第二殿下。

不一会,秘书突然跑过来在华国锋耳边说:“中南海紧急电话。”华国锋接完电话后神色匆忙,火速赶往中南海。

得知毛主席逝世,华国锋悲痛不已,作为领导人,他必须化悲痛为力量,他在中南海紧急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毛主席的后事问题。

按照毛主席生前的愿望,他是希望可以火化的,但华国锋认为,毛主席是全国人民敬爱的领袖,是不是可以永久保存毛主席的遗体,另外建立毛主席纪念堂,让后人可以瞻仰。

经过众人的讨论和决定,最后做出了几条决定:第一,永久地保存毛主席的遗体,第二,按计划召开追悼大会,第三,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一年内竣工。

紧接着就是遗体告别仪式,人民大会堂再一次沉浸在了巨大的悲痛之中,象征着举国同悲的五星红旗已降半旗,无数的群众在人民大会堂的广场上排着队,首尾都看不见。

长长的队伍中,有孩子,有老人,有孕妇,还有学生,他们都希望尽快看到毛主席。

9月18日下午三点,毛主席的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悲痛的哀乐传遍四面八方,百万群众胸带白花默默地伫立着,抽泣着。

追悼大会由华国锋致悼词,叶剑英元帅默默地站在旁边,尽管戴着眼镜,但还是可以看见他泪水肆流,自从毛主席逝世,叶剑英这双眼都哭肿了。

叶剑英元帅和毛主席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几十年,为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想到毛主席临终前对他的招手动作,叶帅的泪水一刻不停。有人好心地提醒他,擦擦泪吧,可他还是一直悲痛着。

追悼会结束后,华国锋亲自监督,开始马不停蹄地修建毛主席纪念堂,从选址问题,到设计,再到修建,华国锋和其他领导人讨论了无数次,终于敲定了最后的计划。

1976年11月24日,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庄严举行。华国锋参加了奠基仪式,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亲自为纪念堂基石培土。

从秋风萧瑟,到春暖花开,仅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这个伟大的工程以高质量的规格竣工,1977年8月20日,毛主席的遗体被护送到毛主席纪念堂。

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毛主席纪念堂对外开放,全国人民都饱含热泪通过各种方式到北京,只为了瞻仰毛主席遗体。

如今,匆匆46载,在天安门广场上,在毛主席纪念堂周围,这支瞻仰毛主席遗容的队伍始终不断,成为天安门广场上感人的风景线。

日本前首相太平正芳评价:我对毛主席的印象,他说起话来气势磅礴,还富有幽默感,重要的是和蔼可亲,让人永远忘不掉。

是啊,他的名字、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更是党和人民永远的精神财富。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