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乡知青成为千面老倌,不愿放弃自己,“太子炳”的精彩人生!

娱乐影视兔 2022-10-02 14:18:48

面对现实,困难的来临,你怕吗?

有一位广东演员,从戏剧学校毕业后被安排下乡,当一名知青,但他不服输,在乡下的那段时间里,他没有荒废学业,他每天时刻准备着,迎接一个机会。

终于,他重新回归舞台,重新燃起迟来的事业。

他名为彭炽权,可能知道他名字的人很少,但他演过的角色——“太子炳”,在广东生活的你们一定听过。

在2008年,那年是北京奥运会的骄傲年,也是《七十二家房客》首播的一年,该剧带着岭南文化,在众多本土剧里占得一席之地。

其实,早在1963年由老导演王为在导演的电影版《七十二家房客》,早已在老一代人留下印象。

而这部电视剧就是改编于这部电影的。

在上个世纪40年代里,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每个人过着很忐忑,尤其是穷人,他们是过着顾得了上顿,顾不了下顿的日子。

但在西关太平街里,住着一群底层人,他们虽住在一大宅院里,可他们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反倒是态度乐观主义。

穷,并不能打败他们。

有困难,他们彼此之间会相互帮助。

有人出谋划策,有人出人又出力。

即是街道情,也是一份友爱。

在和谐的生活里,为了体现和谐,总要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而反面人物太子炳就是一个。

背靠包租婆八姑这棵大树,太子炳他生活过得体贴,衣食无忧的。

可他并不满意于此,他总想占街坊邻居的便宜,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秉承这样的思想,太子炳满脑子都是坏想法。

在面对没钱交租的房客,太子炳更是没有丝毫的同情心,该赶人的时候,从不含糊。

每一次的争吵,太子炳离胜利一差一步,每一次都带着“遗憾”的落败。

这就是七十二家房客的魅力。

他一毕业就被安排下乡,通过努力改写的自己的命运,他的名字叫做彭炽权。

彭炽权出生于广州番禺,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演员。

1947年出生,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他很小就被他的父亲送到广东粤剧学校读书。

他的父亲送他进学校说过。每一个人都要靠自己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离开了家,他不习惯;离开的父亲,他时而害怕;离开的母亲,他开始惆怅。

但他还是要独自成长起来,让家人感到骄傲的孩子。

带着这样的想法,彭炽权一跃进去校门。

在同一期的学生里,彭炽权总是第一个起床最早的,当其他同龄孩子还在做美梦的时候,彭炽权开始练习功课。他相信生活会给每一个努力的人应有的赏赐。

成绩,就这样一步步拉开。

原本不突出的彭炽权变得优秀起来。

经历了五年的系统学习,彭炽权提前两年从学校毕业。

安排到了高鹤县粤剧团工作,一切顺利起来。

彭炽权带着满腔热血,准备在事业上努力奋斗。

可一切的想法,只因安排下乡而终止。

在那个年代,下乡是一件常见的事情。

而彭炽权只是潮流里的一粒沙子而已。

远离了舞台,告别的城市,来到陌生的下乡。

同一批下乡的同事,早已对生活妥协。

既然这样,何必再挣扎呢?

彭炽权也迷茫过,是的,大势所趋,何必强求呢?

可,人不争取一回,如何对得上自己。

他依稀记得他父亲送他上粤剧学校的那句话。

他不愿放弃自己, 放弃未来。

迷茫一段时间后,彭炽权会在工作之余,勤快地复习戏剧的基本功。

在别人眼里,彭炽权是在做无用功。

但彭炽权知道,一旦有机会,他重回舞台的机会很大。

在夜晚的黑暗中,理想是坚持下去的明灯。

彭炽权对艺术充满希望。

终于,在1973年,彭炽权迎来了希望,他抓住机会,回归了舞台。

而他同行的同事呢?早已荒废了多年的底子。最后,同事们抱着“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彭炽权。同样是下乡,彭炽权却能回去。而他们只能抱着羡慕的眼神目送彭炽权。

彭炽权结束了他看似短暂,却极为漫长的“知青”之旅。

再次回归剧团,彭炽权显得格外珍惜。

他总有用不完的精力去面对。

出演的角色,他也从不挑剔。

每次出演前,他都认真对待。

对于新角色,他总喜欢琢磨,把人物特点分析清楚。

这样的习惯,彭炽权保持到现在。

在演戏的道路上,彭炽权不敢马虎。

在戏曲里的生、旦、净、末、丑五个角色,彭炽权早已演了个遍,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带给观众们超过五十年的欢笑,他也被称为“千面老倌”。

“千面老倌”是对彭炽权演技方面的认可,也是对他在五十多年演艺的认可!

喜欢的观众,记得点个赞!

2 阅读:127

娱乐影视兔

简介:建立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