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和标签准备
固定资产系统设置:首先要有一套完备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实现很多功能。在系统里,预先设定好资产的类别、部门、折旧方式等基础信息模板。比如,把资产分为办公设备、生产设备、运输工具等类别,给每个类别设定对应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系统要能够接收并处理一些特定的数据,像资产的识别码、读取时间等信息。
RFID标签选择:挑选适合固定资产管理的标签。标签有不同类型。一种是有源标签,它有自己的电源供应,信号传输距离较远,一般能达几十米,适合大型且分布范围广的资产;另一种是无源标签,依靠射频信号提供能量,成本较低,信号传输距离较短,通常在数米范围内,适用于小型室内资产。要根据资产的性质、大小、使用环境等来确定标签类型。同时,确保标签只有一个识别码,这个识别码就像资产在系统中的“身份证”。
2.资产信息录入与标签绑定
资产信息录入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为每一项要管理的资产建立详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资产名称、型号、购置日期、购置价格、使用部门、责任人等信息。例如,对于一台笔记本电脑,录入其品牌为联想,型号是 ThinkPad X Carbon,购置日期是 2023 年 1 月 1 日,价格为 8000 元,使用部门是市场部,责任人是张三。
标签与资产绑定:把标签与资产进行物理绑定。可以通过粘贴(对于小型设备,如办公文具、小型电子设备)、悬挂(对于大型设备,如服务器机柜)或嵌入(对于一些需长期固定在资产内部的情况,如贵重仪器内部)等方式。在绑定的时候,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绑定功能,将标签的识别码与资产在系统中的档案信息关联起来。这样,当特定的读取设备读取到标签的识别码时,系统就能迅速定位到对应的资产信息。
3.读取器部署与配置
读取器位置确定:依照资产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合理部署读取设备。在仓库、机房等资产集中存放的区域,可以安装固定式读取设备,确保能覆盖所有资产的存放位置。比如,在一个大型仓库中,把读取设备安装在仓库的入口、出口以及货架通道等位置,以实现对进出库资产和库存资产的有效监控。对于一些需要移动管理的资产,如企业内部的运输车辆,可以配备手持式读取设备,方便工作人员随时随地读取资产标签信息。
读取器与系统连接:将读取设备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通信连接。可以通过有线(如以太网)或无线(如 Wi-Fi、蓝牙)的方式连接。配置读取设备的工作参数,如读取频率、读取范围等,使其与系统和标签的要求相匹配。例如,设置读取设备的读取频率为 915MHz(这是常用的高频频段之一),读取范围为半径 3 - 5 米(根据实际环境和标签性能调整),确保读取设备能够准确、高效地读取标签信息并传输给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4.系统测试与优化
功能测试:在完成绑定和配置后,进行系统功能测试。用读取设备读取已绑定标签的资产,检查系统是否能正确识别资产信息,包括资产的基本信息、位置信息等。比如,在办公室环境中,用手持式读取设备读取办公设备上绑定的标签,查看系统是否能准确显示设备名称、使用部门等信息,并能正确记录读取的位置(如楼层、房间号)。
性能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如果发现读取率较低或者存在读取错误的情况,检查标签的粘贴位置、读取设备的信号强度等因素。比如,如果发现某些标签读取不稳定,可能是因为周围金属物体对射频信号产生干扰,此时可以调整标签位置或者增加信号增强设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同时,对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如资产盘点流程、资产转移流程等,确保利用相关技术能高效地完成固定资产管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