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他*的要是个打工人,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说这话的是,清朝大员桂良。
这两年为了和谈的事儿,他没少受夹板气——
英法欺负大清打不过,对他各种刁难羞辱;
皇帝嫌他没能争取权益,对他各种批评斥责;
满朝文武认为他丧权辱国,对他各种嘲笑攻击。
简直就不是人干的活!
但没办法,抗旨要杀头。
这不,1860年8月21日,第三次大沽口之战,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城。
咸丰皇帝就把他拎出来,去天津谈判。
8月31日,桂良达到天津,又见到了他的“老熟人”——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
两年前,二人就交过手,第一次大沽口之战后,签订了《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这次带来25000军队、200多艘舰船,实力比增加了3倍。
额尔金的气焰,更嚣张了,上来指着桂良的鼻子一连串质问:
你们大清国如何如何......
《天津条约》还算不算数......
去年为什么要炮攻我们的公使......
02
桂良不敢辩解,笑脸赔不是,表示:去年是个“误会”,《天津条约》我们肯定遵守,贵国还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商量。
额尔金立马提出三项要求:
第一,赔偿去年(1859年6月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英法两国的损失,各300万两;
第二,撤走通州的清军,以便英法公使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
三,增辟天津为通商口岸。
桂良一看这狮子大开口,不敢做主,派人飞马报送咸丰定夺。
咸丰气得一批,批复:
第一,去年是打了你们的船,可这次你们也毁了我们的大沽口炮台,我们损失更大,这钱不能赔!
第二,通州是北京的门户,让我们撤走守军,这绝对不行!
第三,《天津条约》里没有增开天津口岸的条例。你们不是要求遵守《天津条约》么?
总而言之一句话,完全拒绝额尔金的要求。
额尔金提出的确实是无理要求,咸丰拒绝的也是理所当然。
但问题是,两万英法联军兵临京畿,大清根本无以对抗。
果然,额尔金马上下令英法联军向通州进发,决定用武力“使中国皇帝恢复清醒”。
03
9月10日,英法联军先头部队到达河西务,距离通州不到50公里。
咸丰听到消息,慌了手脚,赶紧下旨:
让僧格林沁担任主帅,调动北京周边所有能调动的部队,到通州,准备抵御;
同时派出怡亲王载垣,全权代表,去和英法联军再次谈判,试图“促成抚局”。就算谈不成,起码可以为僧格林沁集中兵力布防争取时间。
和载垣谈判的,是额尔金派来的代表巴夏礼。
巴夏礼这个人的特点,是蛮横嚣张,目空一切。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1856年的“亚罗号事件”,就是他一手挑起的。
因此谈判一开始,巴夏礼就气焰嚣张,寸步不让。
载垣也是个没啥本事的人,靠拼爹获得的亲王头衔,既不懂打仗也不懂外交,面对咄咄逼人的巴夏礼,毫无招架之力。
巴夏礼步步进逼:你一天不答应,我就进军10公里......
到9月17日,英法联军已经从河西务向通州推进了30公里。
载垣一下就慌了,只能全盘接受了巴夏礼的要求。
还没完,谈判结束后,巴夏礼又提出要让他带兵进京,向咸丰皇帝当面递交国书。
载垣脸色当场就变了:这一条兹事体大,我不能答应,必须由皇上定夺。
第二天早上,巴夏礼又是一顿急头白脸的羞辱。
载垣虽然是个废物,但好歹也是天潢贵胄,哪里受过这个气。
这时,僧格林沁传来汇报说,目前各路大军和义勇已在通州附近集结得差不多了。
载垣的胆子一下就壮了,硬气回怼:不行。
巴夏礼一看载垣敢怼他了,马上带着使团离开,要回联军大营禀明情况。
可刚走到张家湾,就听到了隆隆炮声。
原来,联军已经向张家湾发起进攻了。
那清军还能放你们回去报告军情?
僧格林沁一声令下,把巴夏礼及随行全部拿下,五花大绑,作为人质送往北京关押。
04
为什么自家使团还没回来,联军就对张家湾发起了进攻呢?
原因是,英法联军的先头部队在9月17日推进到距离张家湾只剩5公里的地方时,发现张家湾镇已经被清军占据了。
额尔金据此判断——
清军没有撤军的意思,既然如此,谈判也不会有结果了,不如趁清军未筑好防御工事之前,发起进攻。
就这样,9月18日一早,额尔金就下达了向张家湾进攻的命令。
张家湾镇,距离通州大约七公里,是通州的南大门。
是一个三面临水的半岛地形:
僧格林沁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派兵抢先占了张家湾。
企图依靠有利地形阻击英法联军。
此时,僧格林沁在通州一带集结了约3万兵力。
其中骑兵达到一万多人。
另外还从京畿各州县征调了约5万义勇参战。
僧格林沁知道英法联军炮火厉害,因此在张家湾镇内只部署了1千多步兵。
把主要的突击力量——马队,部署在张家湾西南的马驹桥。
一旦英法联军向张家湾进攻,马队就从侧翼发起突击......
05
9月18日上午,应发联军的先头部队开始炮轰张家湾。
清军马队隐蔽,沉住气,等联军步兵发起冲锋,才从马驹桥突然出击。
联军完全没想到清骑兵的出击如此突然和坚决,被射杀伤不少人......
关键时刻,联军的一种“秘密武器”扭转了战局。
这种武器叫,康格里夫火箭。
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叫康格里夫的工程师发明的。
是一种大型军用火箭,可以在军舰上发射,也可以用于陆地野战。
下边是康格里夫火箭的实物复原:
点燃引线后会喷出烈焰,然后飞向目标。
命中目标后,火箭头部安装的爆破火药,就会发生爆炸,产生火焰。
不过,精确度不算高,所以实战效果一般。
但对缺乏训练的马,效果就太好了。
当时清军马队,只有少部分是战斗经验丰富的专业骑兵和战马。
大部分是临时征募的牧民,他们的马根本没上过战场。
在遭到康格里夫火箭的射击后,一下就惊了,调头疯狂往回跑,骑手根本无法控制,冲乱了清军后续部队,清军队形顿时大乱。
僧格林沁一看形势,这仗已经打不下去了,只能下令,放弃张家湾,全军后撤到通州城。
06
到通州后,僧格林沁又一合计,通州屁大的城池,被洋炮一顿轰就得扑街,肯定守不住。
于是又下令放弃通州城,全军向西撤退,以通惠河上的八里桥为核心进行布防。
为什么是八里桥?
因为联军的蒸汽轮船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
北运河到了通州之后就到了终点,联军必须沿通惠河前往北京。
八里桥恰恰卡在通惠河上。
所以,不拿下八里桥,联军的后勤运输线就无法畅通。
僧格林沁的战术设计,依然是张家湾之战时的思路:
隐蔽,等联军步兵向八里桥的桥头阵地(黄瓜园)发起进攻时,自己率马队从侧翼攻击联军,切断联军前后两队的联系。
同时胜保和瑞麟部步兵从正面攻击,争取包歼联军前队。
清军八里桥布防示意图
为了防止再次遭到康格里夫火箭的攻击,僧格林沁将9000马队分成20队,分散冲击联军。避免一队冲乱全军。
07
可以说,僧格林沁是优秀的骑兵统帅。
他已经把清朝传统的骑兵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每次作战失利后也能及时总结原因,做出相应战术改良。
只可惜,他的对手,无论武器还是训练水平,都已对清军形成了降维打击。
这种落差,是无法用优秀的战术可以弥补的......
08
9月21日拂晓,英法联军开始攻击八里桥。
清军集中了大约80门火炮,其中不少是重型火炮,本应能给联军造成不小的杀伤。
但遗憾的是,由于距离太远,炮手又缺乏计算弹道的能力,为了防止误伤清军,抱着“宁远勿近”的原则,尽量把炮往远处打。
结果,炮弹都飞到了联军后方的空旷地带,联军几乎毫发无伤。
而联军的炮火保持了较高的精准度,炮击一个多小时后,清军伤亡不小,法军步兵开始向黄瓜园发起冲击。
僧格林沁等的就是这个,一声令下,马队从侧翼猛冲而出。
法军来不及调转炮口,仓促间发射的火箭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清军马队迅速接近法军阵列。
法军只得排成一个个空心方阵,把炮兵保护在中间。
19世纪欧洲步兵的空心方阵
但这样一来,因为怕误伤对面方阵的战友,法军不敢随便开枪。
清军马队趁机快速穿插,射伤不少法军。
战至上午9点多钟,清军马队成功将两支敌军的联系切断。
按计划,此时胜保和瑞麟的步兵一并发起进攻,将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
然而,瑞麟部的7000人,大多是战斗力一般的绿营兵,面对装备形成降维打击的3000多法军,只抵挡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崩溃了。瑞麟率领残部向北京方向撤退。
瑞麟部的迅速崩盘,让胜保部的左翼完全暴露在法军面前。
胜保部虽拼死抵挡,但已无余力协同僧格林沁的马队作战。
紧接着,英军一边以强大的炮火轰击僧格林沁的马队,一边派出精锐的锡克骑兵,抄向于家围一带,企图截断僧格林沁的后路,包清军的饺子。
僧格林沁一看形势:瑞麟部已溃散,胜保部也是凶多吉少,这个仗不可能赢了,不如及时撤离,为保卫北京城保留点力量。
于是一声令下,清军马队开始向北京方向撤退。
09
瑞麟和僧格林沁的先后败退,让正面扼守八里桥的胜保部成了孤军。
虽然在胜保的指挥下,数百名士兵拼死抵挡......
但最终在法军密集的榴霰弹射击下,很快伤亡殆尽。
胜保身负重伤,被亲兵抢救出战场......
到中午12点,枪炮声终于停息了下来。
遍地都是清军将士和马匹的尸体......
而得知法军占领八里桥的消息后,通惠河北集结的数千清军和五万义勇,很快作鸟兽散,纷纷逃离了战场......
10
在激战的过程中,一个身材高大的清军军官,始终屹立在炮火中,毫无畏惧地摇动着军旗,鼓舞着士兵顽强抵抗。
最后,他的身体和军旗一起,被轰成了碎片。
这位不知名的清军军官,也出现在了李翰祥的电影《火烧圆明园》中。
成为了八里桥之战这幕悲剧中最让人动容的一幕。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八里桥的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他们用生命保卫的皇帝,已经准备逃了……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史列传》、《清实录》、《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二次鸦片战争》、《远征中国纪行》、《书科尔沁忠亲王大沽之败》
晚清,战则必败。 这是死局。 这是任何主战派都没有深思的问题。
哦,又要看视频才能看呀!那我不看了,你又不是唯一!你被利益或被头条绑架了,关我屁事!关注你的,都取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