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求仁得仁张良得偿所愿韩信被诛三族,为什么?跟刘邦有关系吗

咔咔聊历史 2022-10-21 22:45:40

在刘邦反秦灭项建立西汉的过程中,张良运筹帷幄,谋全局 定全策 稳定军心;韩信征战沙场,战必胜,攻必克,攻城掠地;萧何坐镇后方,守国家,安百姓,供军需、筹粮草,给予前线源源不断的支援;三人有机配合,奠定了大汉基业,他们的功劳无人能及。因此在汉朝初定时,刘邦对开国功臣列位封侯时,张良留侯,封地留城(今山东省微山县),食邑万户;萧何酂侯,封地沛郡酂县(今河南永城市)食邑八千,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韩信楚王,封地楚国六郡,拥有封地的一切军政大权。

汉初三杰:韩信、张良、萧何

萧何、张良、韩信三人都深受刘邦的器重,并称为汉初三杰,但结局却完全不同。张良功成身退,但留侯一族在汉文帝时就已消亡。韩信最惨,谋反被杀,诛灭三族。萧何自保成功,封侯拜相,辅佐两代帝王,死后子孙继承爵位,延绵数代,直到东汉末年。

三人下场如此不同,究其原因,其一刘邦对三人处置方式不同。韩信手握重兵,攻齐时以解荥阳之困,挟制封王,犯了帝王大忌,因此刘邦对韩信,是一边安抚,一边重用,一边猜忌,所以当大汉建立后,韩信功高震主,就落下了悲惨的结局。萧何帮助刘邦镇守关中,安抚百姓,深得民心,因此刘邦不放心,对他总是疑神疑鬼。张良作为军师常伴刘邦左右,为他出谋划策,在刘邦落魄时也未曾离弃,且张良是外来户,既不象萧何深得民心,也不像韩信手握兵权,张良淡泊名利的为人也让刘邦对他放心不小,因此三人中只有张良,刘邦从未疑心过。

汉初三杰:韩信、张良、萧何

其二三人所求不同。韩信最强大的时候,坐拥齐赵之地,手下精兵无数,用蒯通的话说,这时刘邦和项羽的命运都掌握在他手里。他“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反汉联楚,三分天下自立为王。被他果断拒绝。韩信不反刘邦,有人说是为了报知遇之恩。可是他在刘邦被困荥阳之时,却以功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垓下会战只因为刘邦,给他加封了一大片地盘,因此心甘情愿带兵殊死博杀。此二件事可以看出,韩信求得是雄霸一方,而不是称霸天下。

《楚汉争霸》焦恩俊饰演韩信

张良先祖原为韩国贵族,其祖上三代皆为韩丞相。秦灭韩后,张良为复辟韩国,连弟弟死了也不安葬,而是散尽家资,以求刺杀秦始皇。复国无望后,才追随刘邦反秦。刘邦给功臣列位封侯时对张良说,你想要齐国那一片土地都行,随你挑吧。张良表示:韩灭家败后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应该满足……。张良所求不为名不为利,始终只有反秦复韩。

谋圣张良

萧何本是秦国沛县的主吏掾(相当于今县长秘书),刘邦是沛县泗水亭亭长(今派出所所长),萧何是刘邦的上司,在沛县任职期间结识刘邦,樊哙,曹参,夏侯婴,周勃等人。沛县起义时,众人首推地位及声望最高的萧何为主事人,但萧何举荐了刘邦。精通秦法民吏又谙官场精髓的萧何,思考后做了个判断,推荐刘邦做首领,如果起义失败,自己做为从犯判死刑,可以保全家族,如果起义成功,自己有拥立之功,两相权衡利弊后,刘邦做首领好过自己。萧何自保的私心,在诱杀韩信时,表现的更加明显。之后自污声名也是一样,所以萧何从始至终所求,不过就是保全性命和家族。

萧规曹随:萧何

最后总结一下本讲内容:汉初三杰各自的结局,皆因追求不同。韩信想要做一方霸主,却不懂权术不知取舍,终死于权术之下;张良铭记初心反秦复韩,得偿所愿后,急流勇退,一生受刘邦尊重,未受辱半分,终得善终;萧何委屈求全、小心翼翼一生,只为保全自己和家人,正所谓求仁得仁。

1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