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2024年第4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古代小说研究 2024-07-12 07:03:21

《文献》2024年第4期

经部文献研究

重论《书序》的今古文问题与汉初《尚书》学  高中正

内容摘要:今、古文问题是古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又以《尚书》的今、古文最为繁杂。西汉初年是否有今文《书序》,与《泰誓》“后出”、今文《尚书》之《顾命》《康王之诰》是否分篇等,相互纠葛,成为《尚书》今古文问题中的重要关节。汉初伏生所传为二十八篇,《泰誓》在武帝末年以前已被发现,因官方政令而受博士传读,纳入今文《尚书》系统,始有二十九篇之数。而今文《尚书》的《顾命》《康王之诰》两篇为一,与古文《尚书》不同。熹平石经《尚书》来自欧阳本,以此为定点,可知汉代只有孔壁所出古文《书序》,今文家欧阳《尚书》的二十九篇之《序》是从古文《书序》摘抄而来。厘清今、古文交涉情况,对于了解汉初的《尚书》流传、经学师法形成“前夜”学者间的交流互动,都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尚书》 《书序》 汉代今古文

明天启元年王安舜刊本《诗经旁训》,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朱熹《诗集传》在明代的衍生及其学术意义  周荣

内容摘要:朱熹《诗集传》在明代的衍生著作大体有四种类型。其中删节本以删削朱注为主要编纂方式,取便初学是其重要考量;删选本取舍篇目、章句的原则,兼顾了科考的出题偏重和诗篇的辞章性;增注本摭拾众说,或辅翼、或辩证朱《传》,客观上推动朱子《诗》学的扩容与突破;拼合本对朱《传》进行二次改造,组合各类《诗》说文本以提供更为丰赡的经学知识和应试指导。明人不断增、删朱《传》的文本内容,又热衷于变换其外在形式,主要目的是服务于科举制度下的广大学《诗》阶层。朱《传》从宋到明的衍变轨迹,折射出近世《诗》学教育普及化的历史进程,亦反映出与之相关的科举教习、书籍流转及商业出版等复杂历史情境。

关键词:《诗集传》 衍生文献 明代《诗经》学 宋明书籍史

清抄本《春秋释例》,国家图书馆藏。

国家图书馆藏《春秋释例》清抄本考论  许俊炜

内容摘要:国家图书馆藏《春秋释例》清抄本四册,第一、三、四册是孔继涵借翰林院纂修官杨昌霖初辑《永乐大典》成果抄录的副本,保留了杨昌霖初辑时的案语批注,孔继涵、广栻父子的初校批点以及孔广栻获得殿本《释例》后的补校考证;第二册抄录时间晚于前者,吸收了第三、四册的初校成果,调整了正文格式,据行款与内容推断,是孔继涵刊刻《微波榭丛书》本《春秋地名》《春秋长历》的底本。初辑录副本保留了《释例》的部分篇次,可推知《释例》篇序是按经文之传有相应发凡解礼之例的原则进行编排,从而发现馆臣妄改篇序之谬;存录了被馆臣误删的“弑戕例”篇题及经传,可据此揭橥《释例》归并《春秋经传集解》例目的编纂原则。全面考察从初辑本到四库本之间的处理细节,可知馆臣辑佚并非单纯地移录文献条目,而是用更为灵活的手段复原《释例》。

关键词:杜预 《春秋释例》 《永乐大典》 孔继涵 孔广栻

子部文献研究

隐藏在《道藏》中的两篇书仪

——《通启仪》《吊丧仪》考  刘杰

内容摘要:现存较完整的书仪多撰于开元天宝之后,早期书仪数量少且残缺严重。收录于《道藏》中的两篇书仪——《通启仪》《吊丧仪》恰可弥补这一缺憾,对唐代书仪研究意义重大。将两书仪与敦煌书仪对比后发现:唐代书仪中的“十二月相辨文”有一定的演变脉络,并可据此推断《朋友书仪》约撰于开元天宝年间;早期书仪中各书的正文首句为“感思”之语,至迟到开、天间杜友晋的《吉凶书仪》已删去这部分内容;早期书仪的书体及书写范式,如对单复书与平阙的使用,与开、天后书仪有一定差别,而开、天后对单复书的革新在初唐业已出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道门内部所用书仪参照类比俗人间的伦理而制作,俗人与道士、师与弟子、师兄弟之间的关系都对应着特定的俗人伦理。除两书仪外,《道藏》中还有一些其他有关中古礼制的文献,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重视。

关键词:唐代书仪 道士书仪 十二月相辨文 单复书

慧琳《一切经音义》目录与佚书再检讨    姚雪滢

内容摘要:慧琳《一切经音义》的正文中有多处与其目录相关的注释。考证可知其以一部入藏目录为全书框架,此目录以《开元录》为远源,系年大抵在《贞元录》之前。在实际编撰中,慧琳对这部目录的书目有所增删和调序。利用词条、注释等线索,可考察慧琳音注“此方撰述”类典籍中的《释法琳本传》《崇正录》 《无行法师书》等佚书。《释法琳本传》是对《法琳别传》的增订,其第四卷录有法琳的《绣像颂》,此书的出现可能与德宗朝的佛教政策有关。《崇正录》的问世时间最早是武后朝,此书大量摘录《辩正论》《甄正论》中有关道教的内容。考察慧琳《音义》目录及具体书目,可对中唐时期汉文佛典的面貌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慧琳 《一切经音义》 目录 法琳 《崇正录》

明万历四十年安正堂重刊本《新板增补天下便用文林妙锦万宝全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近世《山海经》的图像传承与知识环流

——以《万宝全书》“诸夷门”为线索   程梦稷

内容摘要:近世《山海经》的图像生产是《山海经》接受史中引人瞩目的现象。作为民间随用随弃的“兔园册子”,既有讨论中难觅踪影的《万宝全书》,在《山海经》博物化、猎奇式的接受脉络中,以“诸夷门”这一部类重组了神怪鸟兽、远国异人的图文知识,并与胡文焕图本等坊刻俗本共同构成通俗文化视野中《山海经》知识的异文网络。此类知识一方面在清代重新被收编进《山海经》注本,与正统《山海经》学汇流;另一方面沿循《山海经》在后世的接受轨迹,进一步逸脱原始地理志的文本框架,与类书、画谱、民间版画甚至域外图像发生互动。在这一意义上,“诸夷门”为理解古典知识在民间的阅读与接受,乃至近世书籍、图像的知识环流提供了新的线索。

关键词:《山海经》 图像 《万宝全书》“诸夷门” 知识环流 接受史

清抄本《宦海闻见录》,上海图书馆藏。

张祖基及其《宦海闻见录》初研  郑小悠

内容摘要: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宦海闻见录》是一部记录清朝嘉道年间官场百态的笔记类文献,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因其仅存残本,作者阙如,题名著录有误,而湮没无闻,未被学界利用。经考证得知,该书作者名张祖基,直隶沧州人,历任山东、浙江两省知县,具有丰富的地方行政经验,尤其精于谳狱。该书所记系作者一生宦海闻见,诸事皆有所本,是“嘉道中衰”的官场镜像。作为一名毕生沉沦下僚的能吏,作者以基层官员视角表达对王朝政治的看法,剖陈与上司同僚的互动,整部著作将强烈的个人色彩寓于时代大势之中,是微观史研究的经典史料。

关键词:《宦海闻见录》 张祖基 史料价值

文献整理方法

宋蔡琪家塾刻本《汉书》,《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

宋祁《汉书》校本复原

——略论“萧该《音义》”之离析与校理  陆骏元

内容摘要:充分理解萧该《汉书音义》的撰写体例与宋祁校勘《汉书》的原则后,可将蔡琪本所附“萧该《音义》”从“宋祁校语”中离析出来,并将卷八十一后的宋祁校语复原为批校形态,从而彻底廓清相混已久的两类文献。经整理,共离析出萧该《音义》288条、宋祁校语141条。南宋刊刻者根据多个递抄本汇集刊成蔡琪本、庆元本一系刊本中的宋人校语,由于其中集合宋祁原校、递抄者补校以及书商所增“名儒辩论”共三个层次的校语,导致刊本面貌讹乱。蔡琪本大致反映递抄底本之原貌,庆元本则已有所加工。宋祁校语进入刊本,又逐渐被刊落的过程,揭示了在颜《注》的文本框架下,六朝旧本最终沦亡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汉书》 萧该《音义》 宋祁校语 批校形态 蔡琪本

残宋本《太玄经》,《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

宋本胡次和《太玄集注》复原及相关问题考论  沈相辉

内容摘要:胡次和《太玄集注》是继司马光《太玄集注》之后又一部集《太玄》注释之大成的著作,约成书于南宋宁宗庆元年间,原十二卷,今存残宋本不足一卷。《永乐大典》中抄录了此书,故可结合残宋本对此书进行复原。胡氏《集注》直接集录的《太玄》注有五家,其中“范云”为范望《太玄经解赞》,“司马云”为司马光《太玄集注》,“章云”为章詧《太玄经》注,“邵云”为邵雍《太玄准易图》,“郑云”则很可能为郑刚中《经史专音》。其中章、郑、邵三家之书皆已亡佚,故三家之说独赖胡氏《集注》得存。此外,胡书亦可校正今日流传之范、司马二家书中不少讹误,校勘价值不小。复原此书不仅可推动《太玄》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亦可弥补学术史上的缺环,丰富和深化对《太玄》学史、《易》学史乃至宋代学术史的认识。

关键词:《太玄集注》 《永乐大典》 胡次和 司马光 范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