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这个带着几分清冷的节气,即将在明日降临。“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到来,预示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秋意渐浓。而明日又恰逢“闭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这样的日子有着特殊的讲究。在这一天,无论我们生活的节奏有多忙碌,有三件事最好别犯忌讳。
首先,不宜远行。寒露时节,天气渐冷,大自然的气息开始收敛,正如“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所描述的那样,秋意的加深在菊花逐渐变黄中体现出来,而“闭日”也象征着一种封闭、内守的状态。远行在古代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情,不仅路途遥远艰辛,而且可能遭遇各种不可预见的危险。从现实角度来看,寒露之后天气变化无常,远行可能会因为突然降温、降雨而带来不便。身体在适应季节转换时本就较为脆弱,如果在远行途中受寒、受累,很容易生病。并且,这个时节往往也是农事较为忙碌的时候,家中可能也有诸多事务需要照应,远离家门可能会导致对家庭事务的疏忽。
其次,忌大兴土木。“闭日”的闭字,暗示着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开建、动工之事。从传统观念来讲,此时动工可能会破坏自然的气场和家中的风水和谐。从现代科学角度理解,寒露时气温降低,土壤等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湿度增加、黏性变强等,这可能会影响建筑的质量。而且在寒冷的天气下施工,工人的工作效率会降低,安全风险也会增加。对于家庭装修或者建设小型建筑来说,寒露后的环境不利于材料的干燥和稳固,可能会导致后期出现诸如墙面发霉、结构变形等问题。“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寒露的暮气让人感受到丝丝寒意,动工之事宜顺应自然规律。
最后,莫要争吵斗气。寒露的清冷容易让人情绪低落,而“闭日”也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宁静。在这样的日子里,争吵斗气只会让负面情绪加倍放大。家庭中的争吵可能会破坏家庭的和谐氛围,使得家人之间的感情产生裂痕。在工作场合的争吵则会影响团队的协作效率,破坏人际关系。从养生的角度看,愤怒和争吵会导致人体内气血上涌,在身体适应寒露带来的气候变化之时,这样的情绪波动可能会扰乱身体的正常机能,进而影响健康。“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这几句诗生动地描绘出寒露时节的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下更应保持平和。
在明日这样特殊的寒露“闭日”,我们不妨顺应节气和传统的寓意,停下匆忙的脚步,关注身边的小事。尽量留在本地处理事务,避免远行;暂停家中的大规模建设计划;同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争吵。以一种顺应自然、遵循传统的方式生活,既能让我们尊重古老的智慧,又能在这个季节转换之际,更好地调养自己的身心,让生活在遵循禁忌的同时,也能充满秩序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