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曾志身体力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工作,一直到1998年她病逝前夕,历时三十个春秋,终于完成了革命生涯回忆实录《一个革命的幸存者》。
曾志的这部回忆录,和一般的回忆录有很大的区别,更可以说是以回忆录形式写成的一部自传。
书中,对于自己的婚姻、情感经历,曾志进行了极其坦诚而感人的记述。
此外,作为在20世纪政治舞台上,同毛主席交往密切的一位传奇女革命者,曾志晚年毫无意外地提及了毛主席。
那么,曾志究竟说了什么?她同毛主席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过往呢?
曾志出生湖南,和毛主席是老乡。
15岁时,曾志毅然投身革命,将自己的本名“曾昭学”改成了颇具男孩子气的曾志,寓意要为女性争志气。
就这样,曾志成为了家乡湖南宜章县的第一个女红军。
1927年,根据组织上的安排,曾志去到衡阳担任地委组织部干事,并在同年嫁给了衡阳地委组织部部长夏明震。
夏明震
1928年,曾志和夏明震参加湘南暴动,一下子从名不见经传的教员家属,成为了抛头露面的风云人物,因为身背红缨枪,头裹红头巾,人送外号“红姑娘”。
同年3月,夏明震在湘南暴动中壮烈牺牲。
4月,朱德、陈毅决定率领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而曾志就在其中。
也就是在挥师井冈山的途中,曾志认识了曾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红七师党代表蔡协民,后来蔡协民成为了曾志的第二任丈夫。
蔡协民
等到上了井冈山后,曾志又结识了毛主席,并同毛主席开始了长期的交往。
那个时候,红军战士们吃得最好的便是红米饭和南瓜汤,有的时候甚至要饿肚子。
有的战士私底下就悄悄说,咱们吃得这么差,毛泽东吃得肯定和咱们不一样,怎么着也是有肉吃的。
曾志当时闻言,半信半疑,为了搞清楚事实真相,她先后两次特意在吃饭时间去到毛主席的家。
结果当她掀开毛主席家的锅盖,看做的是什么饭时,却发现,锅中吃食和他们吃的根本没差,而且两次都是如此。
这时,曾志才相信毛主席真的没有搞特殊,而始终和红军战士们同甘共苦。
而后,她又将自己亲眼看到的一切告诉了井冈山的红军战士。
后来,除了吃的方面,曾志又发现毛主席对穿得也不讲究,于是在1929年时为毛主席买了一双黑线袜子。
令曾志没有想到的,就是这双黑线袜子,毛主席一穿就是好多年。
曾志在厦门时期留影
后来,曾志去到厦门,担任厦门中心秘书长,从事地下工作。
1932年4月,毛主席率中央红军取得漳州大捷,攻克漳州城。
曾志和蔡协民一道来到漳州,准备组建漳州中心县委。
在漳州,曾志又见到了毛主席,并且一眼就看出毛主席脚上穿的还是自己3年前给他买的那双黑线袜子,只是和最初相比,袜子已经变得又薄又稀了。
毛主席当时见曾志盯着自己的袜子看,直接就把脚往前一伸道:
“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子珍把袜底从中间剪开,翻到两边又重缝了袜底。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底了,袜面也太稀薄了,经不起洗了。”
看到毛主席像介绍“功臣”一样介绍这双黑线袜子,曾志都有些忍俊不禁,并为毛主席节俭朴实、两袖清风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更坚定跟随毛主席走上了直抵胜利彼岸的光辉道路。
但是这条道路又注定充满了血雨腥风和战火硝烟,1934年5月,蔡协民被叛徒出卖牺牲。
曾志又结识了第三任丈夫,也就是时任福州中心市委书记,后来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宣部部长的陶铸。
两个人在假扮夫妻开展革命工作中日久生情,结成革命伴侣。
和我党诸多革命夫妻一样,曾志和陶铸婚后也是聚少离多,只有1941年时在延安度过了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两人也是在这一年生下了女儿陶斯亮。
1945年时,夫妻俩又被派往东北沦陷区组织敌后游击斗争,只能将年仅4岁的女儿留在延安保育院,托付给一位经过长征考验的战士杨顺卿。
临行前,曾志交代杨顺卿:“如果我们回不来,这个孩子就是你的了。”
说完,她又同陶铸一起向毛主席辞行:“为了革命,决不考虑个人得失,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
毛主席当时闻言不禁感叹:“这才是陶铸和曾志啊!”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又先后历任武汉市军管会物资接管部副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广州市委书记以及中共广东省委委员等,而陶铸由广西奉调至广东,后又调去了中央。
两个人只有共同在广东工作时,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在这之前十多年,他们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即便相见,也只有短短几天。
为此,曾志曾对陶铸说:“我过去忽略了做妻子的义务,对不起你。”
也因此,1966年,陶铸调任中宣部部长,飞赴北京后不久,独自在广州养病的曾志在经省委同意后,也飞去了北京。
只是一场风雨不期而至。
这时期,曾志在回忆实录中写,那时候的她,唯一选择的便是“相信党中央,相信毛主席”。
另外她还说:“我唯一的武器就是实事求是,这也是我能做的对党的最大忠诚……”
也正是凭借坚强的信仰力量,曾志顺利熬过了这段时日。
1969年,曾志去到粤北插队劳动。
这一年,曾志已年近古稀,面对到处是蜘蛛网的旧民房,她没有怨天尤人,也不甘落后,很快投入到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之中,另外在劳动之余,一边组织村里人学习。
她的房东和另一位大嫂居然能把《纪念白求恩》一文基本背下来。
等到她离开插队的邱屋时,全村人甚至都出来为她送行,而且个个都泪流满面。
当时面对此情此景,曾志不禁感动得流泪。
后来,得周恩来总理安排,曾志又去到了陕西临潼干休所,并同女儿(和陶铸之女)团聚。
这时的曾志,生活环境已经很好,每天还能和不少老同志一起聊聊天,曾志对此十分满足,但这一切并不足以支撑她的革命信仰和价值追求。
曾志后来在回忆实录中写:
“我安于临潼干休所的生活现状,并不是悲观消极的思想……只要全国人民都享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温暖,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少数共产党人没有工作,一辈子当老百姓都没有关系。”
1973年,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找到了曾志,传达了毛主席的意思,给她两个选择,留在西安,给安排工作,或者是回到北京……
曾志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北京。
此后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老同志回到了工作岗位,其中包括曾志在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
大家互相加油打气,希望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而就在这时,噩耗传来。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主席去世。
曾志闻讯,陷入到巨大的悲痛中。
1977年,曾志恢复工作,半年后又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这一年,曾志66岁,依旧精神饱满,斗志十足,开大会时遇到看不下去的人和事,她会直接点名批评,老同志们都说“曾志这个人很厉害”。
而对此,曾志自己在回忆录中做出评价:“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
1979年,组织上作出结论:“曾志的政治历史本来就是清楚的,党组织早有结论。”
面对着“本来就是清楚的”7个字,曾志潸然泪下。
曾志和女儿陶斯亮
后来,女儿陶斯亮问及曾志,对毛主席的看法,曾志直言:
“我跟随毛主席半个世纪,并不是靠个人感情和恩怨,而是出于信仰。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那么我对我的指路人当然会永存敬意!”
1983年,曾志退休,不过依然担任着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需要去开开会,听听文件。
这时已经年逾古稀的曾志,平日很少谈政治,更多专注于家务,尽管腿脚多有不便,但她依然坚持每天清晨,雷打不动地提个布袋子出门买菜,不肯叫公家配备的司机,也不要家中任何人帮忙。
曾志和外孙女
有一次,曾志出门买日用品,因为路途远,去挤了公交,结果因为人太多,在司机关门时被夹了头,到医院检查被诊为脑震荡。
女婿理由后来在回忆起来这时的岳母曾志时曾言: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候,一个原汁原味的共产党员坚持自己的信念,竟然显得特立独行,还有几分悲壮。”
1998年,曾志在北京病逝,走完了她87年的生命历程。
女儿陶斯亮在清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了几十个已经发黄的工资袋,每个袋里装着老人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三四百块钱,而且每个袋注有年份,排列有序。
按照曾志的遗嘱,这些发黄的工资袋中共计几万块钱全部交给了中央组织部老干局,用于建希望小学以及老干部活动基金。
曾志这位于烽火岁月中百死一生的传奇女性,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信仰坚定,千古不移,如她在回忆录中所写:“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
如今斯人已去,风范永存,她的精神和事迹势必永远流传于世,引得无数后辈学习和纪念。
素材来源:
[1]缪小宁.曾志:永远跟党走至死不动摇[J].福建党史月刊,2010,(11):24-26.
[2]冯宝君.曾志:情重逼云端[J].湘潮(下半月),2016,(04):309-312.
[3]赵连军.敢与毛泽东当面顶撞的女人——曾志[J].红广角,2013,(03):11.
[4]理由.淡定的秋色——岳母曾志的平凡故事[J].领导之友,2016,(20):64-65.DOI:10.16321/j.cnki.ldzy.2016.20.028.
[5]秦卓娅.曾志:烽火岁月里的铿锵玫瑰[J].湘潮(下半月),2016,(04):305-308.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支持!
女中豪杰